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483)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冬张晓东叶星沈韩晔华杨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心梗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实验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因子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性
  • 1篇乙醇
  • 1篇乙醇酸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疾病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技术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王冬
  • 2篇张晓东
  • 1篇宋存先
  • 1篇叶星沈
  • 1篇周梦玲
  • 1篇李若凡
  • 1篇廉瑞青
  • 1篇程效东
  • 1篇唐红梅
  • 1篇杨菁
  • 1篇韩晔华

传媒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纳米转基因技术可用于大鼠心梗后血管再生
2008年
目的探讨包载VEGF165质粒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粒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大鼠心梗模型36只,实验组24只、对照组12只,术后1周在梗死区和与正常心肌交界处注射pVEGF165-PLGA纳米粒子和pVEGF165。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的时间点(3、7、11、14和21 d)的表达;组织切片观察梗死区血管形成特点及其密度;以及纳米粒子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GF可在心肌组织持续稳定表达;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再生血管数量增加。注射48 h后心肌细胞核内可见纳米粒子,8周后组织活检未见血管瘤。结论PLGA纳米粒子有效介导pVEGF165转染心肌,并通过心肌细胞表达VEGF165,促进缺血区心肌组织的血管再生。
唐红梅廉瑞青张晓东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再生转基因技术
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形态学实验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 ( polylactic poly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子的形态学机理 ,制备组织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相关模型 ,为纳米粒子作为包载各类药物或基因载体提供实验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制备的PLGA纳米粒子加入生理盐水中 ,超声振荡成注射用纳米粒子悬浮液后 ,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组织内 ,4 8小时后取材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 :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 ,并且出现了PLGA纳米粒子被吸收、降解的迹象。结论 :心肌细胞完全可以通过吞噬方式大量摄取 ;PLGA纳米粒子 ,将PLGA纳米粒子作为向心肌细胞内转运某种药物或基因的载体是完全可行的。
张晓东王冬杨菁李若凡程效东韩晔华周梦玲宋存先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心肌细胞
缺血性疾病与治疗性血管再生被引量:12
2004年
冠心病、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等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以终末小血管弥漫性受损为主的病变目前临床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 ,根据血管生成的机制应用促血管生成因子、转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为此类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王冬叶星沈
关键词:缺血性疾病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治疗细胞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