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1ZDIXM019)

作品数:17 被引量:368H指数:9
相关作者:欧向军叶磊芦惠张洵何忠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城市
  • 3篇引力模型
  • 3篇市中心
  • 3篇熵值法
  • 3篇县域
  • 3篇经济发展
  • 3篇经济联系
  • 3篇江苏省县域
  • 3篇城市群
  • 3篇城市中心性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县域经济
  • 2篇经济联系强度
  • 2篇空间结构
  • 2篇极化
  • 2篇长三角
  • 2篇长三角城市
  • 2篇长三角城市群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信息流

机构

  • 15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三明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欧向军
  • 10篇叶磊
  • 3篇芦惠
  • 2篇张洵
  • 2篇何忠祥
  • 1篇李想
  • 1篇孙东琪
  • 1篇甄峰
  • 1篇谢磊
  • 1篇吉银翔
  • 1篇韩宝平
  • 1篇何为
  • 1篇段学军
  • 1篇顾秋芸
  • 1篇杜霖
  • 1篇林柄全
  • 1篇薛丽萍
  • 1篇杨恒
  • 1篇杨宝宝
  • 1篇孙丹

传媒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淮海文汇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的生态镇建设探讨——以徐州市大沙河镇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人地关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两者高度融合,做到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以徐州市大沙河镇为例,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生态镇的建设模式。结果表明,2010年大沙河镇的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为1.584,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1.182,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88,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沙河生态镇建设的模式。
何为韩宝平欧向军叶磊吉银翔谢磊
关键词:协调度
淮海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
2015年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等三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欧向军
关键词:引力模型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以2000-2013年为研究时序,从经济规模、水平、结构和效益4个方面,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全省、全国及其县域进行比较,发现呈现以下特征:规模持续扩大,水平迅速提高,结构显著优化,效益不断提升;同时,综合实力明显强于全国县域.为进一步揭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以45个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综合得分,基于空间自相关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演化过程和空间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提高的同时,呈现出南北梯度差异逐渐缩小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苏南优于苏中、苏北发展滞后的高低相似集聚的格局特征,且空间类型以效益提升型为主.
孙丹欧向军杜霖
关键词:县域经济熵值法
苏北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与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比较,认为苏北整体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提升期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与此同时,苏北经济发展无论在规模、水平与结构,还是在质量与效益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强化区域分工合作等促进苏北经济跨越发展的系列举措.
张可远欧向军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被引量:77
2013年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芦惠欧向军李想叶磊孙东琪
关键词:区域经济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被引量:58
2015年
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的公路、普速列车、高铁(CRH)与信息网络数据,从流空间视角对江苏省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表明:1公路和普速铁路网络所展现的区域空间结构较为无序且影响范围有限,高铁网络则在大幅度拓展城市有效联系范围的同时凸显了发达地区的重要地位,而信息网络所反映的空间结构更加完整、有序与协调,代表了未来江苏省城市联系网络的发展方向;2在高铁与信息网络的冲击下,流空间视角下的江苏省省域空间结构研究显出了一些区别于传统认知的新特征与变化趋势,如跳跃性的与非相邻地区产生主要联系、"等级+网络"的变化趋势等;3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区域联系线密度由"沪宁线"向"沿海线"逐级递减,空间结构指数的计算结果也基本支持这一论断;4以高铁与信息为代表的新要素流对江苏省省域空间格局网络化的效率与公平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前者体现在改善区际可达性促进区域发展,后者体现在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叶磊段学军欧向军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从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公共服务、景观环境5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0年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并结合Geo DA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相关性和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1)整体上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即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其中苏南在5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而苏中在公共服务、景观环境方面相对较弱,苏北则在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方面相对较弱;2)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相似区域之间的空间集聚特征,但仍有少部分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异质性.
何忠祥欧向军叶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熵值法空间自相关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梯度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从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数、专利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运用中心城市职能指数、经济联系总量、潜力强度与隶属度等模型,对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市区进行了空间重构,初步建立起由五大城市圈构成的城市群网络体系,并结合分形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沪、苏、锡、禾等7座城市构成了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圈,宁、镇、扬、泰组成的南京城市圈与杭、绍、衢、金组成的杭州城市圈为长三角的半核心城市圈,而徐、宿、连、淮、盐组成的徐州城市圈与甬、温、台、舟组成的宁波城市圈则为长三角的边缘城市圈。
叶磊欧向军卿圆圆
关键词:城市中心性长江三角洲
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被引量:45
2015年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欧向军薛丽萍顾雯娟
关键词:经济联系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淮海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被引量:9
2014年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3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欧向军
关键词:引力模型城市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