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90 被引量:574H指数:13
相关作者:屠建波张秋丰任荣珠刘坤黄雅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浙江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海域
  • 13篇群落
  • 12篇群落结构
  • 8篇营养盐
  • 8篇浮游
  • 7篇营养化
  • 7篇富营养化
  • 6篇植物
  • 6篇污染
  • 6篇夏季
  • 6篇近岸
  • 6篇近岸海域
  • 6篇环境因子
  • 6篇浮游动物
  • 6篇沉积物
  • 5篇大型底栖动物
  • 5篇底栖动物
  • 5篇近海
  • 5篇近海域
  • 5篇赤潮

机构

  • 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9篇国家海洋局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浙江海洋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山东省海洋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青岛大学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5篇烟台大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浙江省海洋水...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屠建波
  • 8篇张秋丰
  • 7篇林俊辉
  • 7篇林和山
  • 7篇任荣珠
  • 7篇王建军
  • 7篇何雪宝
  • 7篇黄雅琴
  • 7篇刘坤
  • 6篇张乃星
  • 6篇于娟
  • 5篇牟剑锋
  • 5篇杨桂朋
  • 5篇吴凤丛
  • 5篇张舒怡
  • 4篇王尽文
  • 4篇田继远
  • 4篇詹天荣
  • 4篇黎慧
  • 4篇郑成兴

传媒

  • 9篇海洋环境科学
  • 8篇海洋湖沼通报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海洋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水产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3篇环境化学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化学通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6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15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商业银行利率的概念构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模型;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估算了1983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以1983年为基准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下降了82.47%、89.78%和88.66%,呈衰退趋势;但休闲娱乐占总价值比重呈升高趋势,表明通过局部的生态修复,该功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基本能实现生态修复的文化目标;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难以恢复到历史水平。总体来看,近30 a来天津海岸带所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整个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并未取得良好成效,生态修复效果在短时期内难以弥补海岸带不断退化带来的损失。
张秋丰张秋丰白洁高文胜屠建波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修复指标体系
自然风化条件下原油中金刚烷的风化规律被引量:5
2012年
以渤海2个原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风化实验,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室外自然风化,原油中金刚烷的分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风化损失程度与金刚烷化合物的沸点有关,风化初期单金刚烷损失严重,风化45 d,单金刚烷完全消失;双金刚烷浓度变化较小,有较好的抗风化稳定性;通过t检验分析,所选取诊断比值中,单金刚烷指标A6、A8、A12和双金刚烷指标A16、A17、A18较为稳定,能很好地指示自然风化20 d内油样的来源;双金刚烷指标A17、A18风化100 d非常稳定,可用于长期自然风化油样来源鉴别,金刚烷化合物诊断比值对于溢油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詹天荣张魁英杨佰娟郑立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
关键词:原油金刚烷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开放的二维平面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适合于将生物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用于生物传感器的主体材料。本文介绍了酶在LDHs材料上的固定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这类二维层状材料的各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类型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电子传递机理,并对LDH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詹天荣陈慧侯万国
关键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电极生物传感器
四十里湾赤潮高发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N/P值明显高于Redfield比值,且逐年上升,显示该海区处于相对的磷限制状态。
喻龙郝彦菊蔡悦荫
关键词:营养盐
复合果胶酶酶解对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溶出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以蓝莓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蓝莓复合果胶酶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0.04%、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蓝莓的出汁率和花色苷溶出量分别为86.76%、393.33 mg/L,比不加酶的条件下分别提高了43.36%、90.72%。结果表明,酶解不仅可以提高蓝莓出汁率,还可以增加花色苷的溶出量。
贾鸿冰田继远于娟
关键词:蓝莓复合果胶酶出汁率花色苷
2017年长江口海域夏季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2022年
根据2017年夏季长江口海域的两个连续站位的温盐深仪剖面调查及24 h水样的采样数据,获得两个站位的温度、盐度、叶绿素a及营养盐剖面昼夜分布。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各水层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建立不同水层叶绿素a变化与环境因子、浮游动物捕食效应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探讨长江口海域夏季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夏季长江口海域表层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显著,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下午较高(1.0~7.0 mg/m^(3)),底层叶绿素a受到台湾暖流中下层水团的影响,质量浓度较低(0.2~1.0 mg/m^(3))。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叶绿素a的昼夜变化主要受到高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光照度的影响,而底层叶绿素a主要受到潮汐作用和台湾暖流带来的低营养盐水团的周期性影响,两个站位叶绿素a垂直分布、昼夜时间序列分布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长江口海域的表层营养盐是影响表层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浮游动物捕食作用对叶绿素a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潮汐作用带来的盐分和营养物质(Si∶N和N∶P)对底层叶绿素a昼夜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
宋绚丽许永久俞存根张洪亮
关键词:叶绿素A营养盐影响因素长江口海域
海水中天然细菌对不同生源要素有机物的矿化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海洋异养细菌是微食物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消耗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物并进行细菌的二次生产。细菌对不同种类的溶解有机物分解速率不同,并且有机物的生物利用率影响细菌的生长。研究了含有不同生源要素的4种溶解有机物(DOM)在海洋异养细菌存在下的矿化作用及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生源要素的有机物,对海洋天然异养细菌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比生长速率(μ)的大小顺序为:N>C>P>S>对照组,说明含氮有机物更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细菌生长效率(BGE)的大小顺序为:对照组>C>P>N>S,说明细菌的二次生产跟有机物的分解速率没有直接相关性;单个细菌对有机物的消耗速率I为:N>C>P>S>对照组,说明细菌生长速率与有机物消耗速率直接相关;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顺序为:N>C>P>S>对照组,与有机物的消耗速率顺序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具有相同结构但不同生源要素的有机物的矿化速率存在差异,含氮有机物最容易分解,其次是含碳有机物,然后是含磷有机物,含硫有机物分解最慢,说明细菌对含有不同生源要素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存在差异。
谭丽菊肖慧Craig A.Carlson王江涛
关键词:异养细菌溶解有机物生源要素矿化作用
海洋酸化对碳、氮和硫循环的影响
2018年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海洋酸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目前海洋表层海水pH降低了0.1个单位,到本世纪末估计会降低0.4个pH单位。本文综述了海洋酸化对碳、氮和硫循环的影响,包括碳循环中的溶解度泵、碳酸盐泵、软组织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海洋酸化对氮循环中氮的固定、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N_2O的产生的影响,海洋酸化与硫循环中二甲基硫(DMS)的产生及其与食物网结构之间的关系。海洋酸化无论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海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自然界中,海洋酸化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与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因素相偶联共同作用于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于娟张正雨田继远田继远杨桂朋
关键词:海洋酸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温度对浒苔降解过程中溶解有机物释放及其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2007~2019年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在我国南黄海连续13年大规模暴发,每年上百万吨浒苔来不及打捞而沉降至海底。在浒苔绿潮消亡期,大量来不及打捞的浒苔藻体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释放丰富的碳、氮等生源要素。本研究探讨了温度对浒苔降解向水体释放溶解有机物(主要包括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有机氮)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15℃、20℃和25℃)对0~7 d浒苔降解过程中溶解有机碳(DOC)的释放有显著影响(P<0.05):20℃条件下,DOC浓度显著高于15℃和25℃条件下,而7~30 d不同温度下水体的DOC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溶解有机氮(DON)而言,温度对0~7 d浒苔释放DON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7~30 d不同温度下,DON浓度呈现显著差异。其中,25℃条件下,DON浓度显著低于15℃和20℃(P<0.05),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验中后期,微生物将浒苔释放的DON部分转化为无机氮形式,而25℃条件下,微生物丰度较高,进而导致较多的DON发生转化。另外,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EEMs-PARAFAC)对浒苔降解过程中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组成和荧光特性进行探究,共鉴别出3个荧光组分:类色氨酸组分(C1和C2)和类腐殖质组分(C3)。不同温度下,3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表明,温度对FDOM的组成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C2和C3组分的荧光强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这可能由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分解速率不同所导致。
耿倩倩陈晶李鸿妹杨茹君张永雨
关键词:浒苔降解溶解有机物温度平行因子分析
杭州湾—舟山近海春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2019年
杭州湾—舟山近海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传统产卵地和栖息地,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本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在杭州湾—舟山近海的80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群落数量和平均个体大小的空间分布,并根据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主要类群的特征(丰度和个体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游泳动物可分为5大类群(六丝钝尾虾虎鱼、底层鱼、中上层鱼、虾、蟹),每种类群的丰度平均分别为546、213、83、316和15个/h,平均个体大小分别为0.29、2.19、4.96、0.36和6.66 g/个。根据各类群的丰度、底温、底盐及表层浑浊度,将整个海域分为杭州湾内和舟山近海水域,绝大部分类群的丰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绝大部分类群的个体大小没有区域差异性。受到浑浊度、外海水团交汇的影响,绝大部分类群主要聚集在舟山近海的高生产力水域。CCA分析表明,2个轴的环境因子能解释丰度总变异的25%,而仅能解释个体大小总变异的11.7%,说明环境因子对于鱼类及甲壳类的类群的数量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而对于个体大小的分布影响较小。
许永久俞存根张平邓小艳张喆沈海琪
关键词:类群群落结构环境因子CCA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