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5103)

作品数:53 被引量:1,139H指数:19
相关作者:郑晓瑛陈功宋新明王劲峰武继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保健
  • 6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5篇出生缺陷预防
  • 4篇孕前
  • 4篇孕前保健
  • 4篇污染
  • 4篇细胞
  • 3篇意愿
  • 3篇支付意愿
  • 3篇神经管
  • 3篇畸形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素
  • 2篇神经管畸形
  • 2篇条件价值评估
  • 2篇缺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机构

  • 36篇北京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无锡市人口和...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2篇郑晓瑛
  • 18篇陈功
  • 15篇宋新明
  • 13篇王劲峰
  • 9篇武继磊
  • 9篇张蕾
  • 8篇孟斌
  • 7篇刘菊芬
  • 5篇范向华
  • 4篇李成福
  • 3篇陈嵘
  • 3篇王海涛
  • 3篇张科利
  • 3篇陈佳鹏
  • 3篇李新虎
  • 3篇纪颖
  • 3篇廖一兰
  • 2篇迟文学
  • 2篇陈林
  • 2篇任强

传媒

  • 15篇中国计划生育...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市场与人口分...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3篇2008
  • 20篇2007
  • 18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生缺陷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出生缺陷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出生缺陷经济负担的特点和进一步研究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出生缺陷具有经济负担较重、构成变异度大、敏感度高的特点,因此在估算经济负担时必须考虑出生缺陷分类、精神负担量化以及如何进行预测等问题。
纪颖郑晓瑛
关键词:疾病负担经济负担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一种方法被引量:53
2007年
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在环境健康风险诊断、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和现场抽样调查比较等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如何精确地进行人口数据空间化成为了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针对采用传统方法解决人口空间化问题所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设计了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GP)、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GIS确定量化影响因子权重,以GP建立模型结构,以GA优化模型参数,成功建立研究区—山西省和顺县的人口数据格网分布表面。实验证明与传统建模方法(如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和重力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建模过程更为智能化与自动化,模型结构更为灵活多样,而且数据拟合精度更高。
廖一兰王劲峰孟斌李新虎
关键词:空间插值曲面建模遗传算法地理信息系统
欧洲关于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对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影响的资料分析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欧洲数据评估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对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开展出生缺陷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欧洲出生缺陷登记中心1980~2002年监测数据,以SPSS10.0进行描述性分析,Epi000进行趋势x^2检验。结果:1980~2002年欧洲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215.81/万,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病例在总病例中的构成比平均为13.70%,从3.97%(1980~1984年)上升到18.49%(2000-2002年)。不同缺陷类型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病例构成比均明显增加,趋势x^2检验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系统缺陷的升幅最大,分别从11.18%和17.07%(1980~1984年)上升到55.62%和51.19%(2000~2002年);而眼畸形、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上升速度较慢,分别从1.16%、2.16%和1.72%上升到7.36%、7.83%和10.82%。结论: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的病例占出生缺陷总数的1/5,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系统缺陷超过50%。在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应该考虑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对监测发生率的影响。
陈佳鹏宋新明陈功郑晓瑛
关键词:产前检查终止妊娠
Bayesian mapping of neural tube defects prevalence in Heshu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during 1998~2001被引量:2
2007年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 in Heshu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by Bayesian smoothing technique. Methods: A total of 80 infants in the study area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NTDs were analyzed. Two mapping techniques were then used. Firstly, the GIS software ArcGIS was used to map the crude prevalence rates. Secondly, the data were smoothed by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Bayes estimation. Results: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approach produced an extremely dishomogeneous map, while the Bayesian map was much smoother and more interpretable. The maps produced by the Bayesian technique indicate the tendency of villages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to produce higher prevalence or risk values. Conclusions: The Bayesian smoothing techniqu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population at risk and it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for use in explorative mapping of birth defect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procedures to identify spatial health risk levels and assists in generating hypothesis that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further detail.
CHI Wen-xueWANG Jin-fengLI Xin-huZHENG Xiao-yingLIAO Yi-lan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贝叶斯统计
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不伴有其他明显眼病的眼科遗传病,该疾病的发生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座,Xq26-q27、Xp11.4-p11.3、13q31-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候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后,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现对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谷峰王琳马旭
关键词:先天性眼球震颤基因定位基因克隆
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5年
李新虎王劲峰郑晓瑛张科利
关键词:环境因素细胞遗传物质低出生体重腹壁缺损
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被引量:88
2005年
耕地变化机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依据19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全国近期耕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区研究.研究发现,各地区耕地减少和增加是在地理背景制约下,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变化共同驱动下发生的.但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和推动起主导作用,而在东部较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政策的驱动起主要作用.耕地面积减少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主导因素包括: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化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就业观念的改变、气候变化导致的耕种收益的下降、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导致了中国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的局面.耕地增加则主要由于农民集体或个人为增加收入,并在气候条件允许下,开垦林地、草地或未利用地.对LUCC驱动机制的研究建立在耕地变化综合分区的基础上,不仅考虑区域内部的自然与人文因素,而且还充分考虑了区域外部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以定量化的指标反应了各种不同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作用水平,本研究可以为综合地理分区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刘旭华王劲峰王劲峰刘明亮
关键词:耕地资源驱动力
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不同监测时段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监测时段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的差异及不同出生缺陷的诊断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在中国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胎儿及婴幼儿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调查监测出生缺陷主要包括体表和内脏畸形。结果结构性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随着监测时段的延长而显著提高。从孕20周监测到孕27周、出生后7天、1周岁和3周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6‰、34.0‰、43.6‰和53.7‰。如以孕28周到出生后7天作为常规监测时段,监测时段提前至孕20周,则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为常规监测的2.1倍;如果监测时段在提前到孕20周的同时向后延长至生后1周岁和3周岁,则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分别为常规监测的2.7倍和3.3倍。不同出生缺陷诊断时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大多数神经管畸形病例在产前或出生后7天内被发现而诊断;唇裂、唇腭裂、多指(趾)、外耳畸形等易于观察诊断的体表畸形,多在出生后7天内被诊断;内脏畸形多在7天后随年龄增长逐步被发现,相当一部分在1岁后被诊断。结论在调查地区现有诊断技术水平条件下,监测时段为孕28周到出生后7天的出生缺陷监测仅能发现1/3左右的结构性出生缺陷病例。提示:孕20周至27周、孕28周至生后7天及出生7天以后不同监测时段发现的主要畸形种类不同,对这一时段监测特征需要在今后全国同类工作中加以充分考虑。
张霆王芳林良明宋新明陈功顾雪吴丽华郑晓瑛
关键词:发生率
北京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利用多状态模型对未来人口、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力资本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
陈功曹桂英刘玉博庞丽华张蕾任强王海涛郑晓瑛
关键词:人口预测
去甲二氢愈创木二酸对乳腺癌细胞系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及对增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木质素类物质去甲二氢愈创木二酸(NDGA)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mRNA的调节作用,及对其增殖的影响,探讨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是否通过选择性ER调节剂的机制起作用。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CF-7,用不同浓度NDGA处理细胞系3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不同剂量NDGA对两种ER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NDGA中等、较大剂量时对MCF-7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DGA处理细胞系3 d后ERα表达先下降后上升,ERβ表达渐上升。结论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NDGA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且能够改变其ER不同亚型的表达,ER表达趋势改变提示NDGA具有ER调节剂的作用。
崔熠陆彩玲谭赛男马旭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