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9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传兴程保志秦倩陈玉刚陆俊元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加拿大北极争端的历史、现状与前景被引量:8
- 2013年
- 冷战结束之后,北极不再是美俄对峙的前沿。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盖加速融化,北极军事、航运、资源潜力得以凸现,目前的北极又再次成为各国的利益争夺点。加拿大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且大部分位于北极地区。一个边界明确、稳定、有序的北极地区,才符合加拿大的国家利益。而通过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北极争端,为加拿大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周边国际环境,从而也为其他国家解决极地争端提供了经验教训。
- 叶静
- 关键词:主权争端
- 刍议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与中国权益被引量:9
- 2010年
- 在全球资源争夺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极。虽然2007年俄罗斯在北冰洋底插上国旗的行为仅是一种象征性举措,但却使该地区尚待解决的领土归属和划界问题、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及北极地区的军事化利用等纷争凸显。它表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争夺成为国际关系中日益突出的一个主题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
- 程保志
- 关键词:权益资源争夺划界问题
- 加拿大北极政策剖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面对北极地区的各种挑战,加拿大政府近年来意图从行使主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善治四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其处理北极事务的合法性和能力。一方面在尊重国际法和外交合作的基础上尽量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外部化,增强北极理事会在处理北极事务上的权威;另一方面则主动扩展北极理事会议程的深度和范围,以符合加拿大利益和价值观的方式促进北极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同时还应注意的是,中国和加拿大在北极事务上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 赵雅丹
- 对南极地区的国际法展望与中国立场: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被引量:5
- 2011年
- 南极大陆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确定主权和未开发的大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战略地位,早已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以及相关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于开发南极地区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重新考量和完善南极地区相关法律制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对南极地区有着日益明确的、独立的利益,应考虑在尊重人类共同利益、和谐共赢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寻求中国在南极地区的"存在"。
- 梁咏
- 关键词:《南极条约》南极地区法律地位
- 加拿大对西北通道控制立法之分析
- 美国政府一直认为西北通道是国际海峡,即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但是加拿大认为西北通道是其本国的历史性内水,并且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加强对该通道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北极水域航行的相关重要立法进行介绍,分析了加拿大的立法对于...
- 王泽林
- 文献传递
- 利基航线、俱乐部物品与北方海航道开发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一个中方视角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航运业危机的全球蔓延、以及各种洲际运输通道建设方案的不断推进,北方海航道开发的国际环境日益恶化,北方海航道的开发战略转型已迫在眉睫。以经济视角来看,新阶段航道开发战略转型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开发思路上,确立利基航线的建设目标;在市场定位上,明确俱乐部物品的身份;在资本筹集方面,设立多边国际融资平台。可以尝试以建构北方海航道俱乐部的方式,突破当前航道开发在资本投入、市场份额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障碍,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维持航道运营,以待自然条件和国际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但从政治层面看,这种转型模式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向国际机制让渡部分北方海航道的管理权,而这会在客观上削弱俄罗斯在航道议题上的掌控能力。北方海航道能否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是对俄罗斯在航道开发问题上决心与意志的考验。
- 封帅
- 关键词:俱乐部物品
- 北极治理:主体、机制和领域被引量:21
- 2014年
- 冷战结束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以及国家间政治向全球政治演进所导致的北极地区社会环境变化,合力推动着作为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环节的北极治理的发展。北极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课题,它涉及北极治理主体、北极治理机制和北极治理领域等方面的内容。其总体特征分别表现为:其一,基于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两种不同理念,北极治理主体呈现出以国家行为体为主、多元行为体共存的局面;其二,出于北极治理的有效性考虑,北极治理机制正由"软法"向"硬法"方向发展;其三,由于北极治理的复杂性,北极治理领域处于传统安全议题与非传统安全议题相交织的状态。
- 王传兴
- 北极理事会与北极国际合作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国家处理有关北极事务主要的政府间论坛,随着北极在全球视野中日益突出,该组织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北极理事会的成员主要限于环北极八国政府,以及这些国家的原住民组织,同时也接受非北极国家和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观察员身份参加。作为政府间论坛,北极理事会主要定位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其约束力主要是"软性"的。但随着近年来北极问题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北极理事会出现了机制化、约束的法律化和对北极事务的主导甚至垄断化的发展趋势。
- 陈玉刚陶平国秦倩
- 南极治理机制的挑战与变革被引量:12
- 2014年
-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1959年的《南极条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南极条约》为核心,涵盖1964年《南极动植物养护协议措施》、1972年《南极海豹公约》、1982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1991年《环境保护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大量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的措施、建议或决议在内的南极条约体系。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不断的体制变革,南极机制成功克服了由"联合国化"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动议引发的合法性危机。1991年《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的签署使得南极条约体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南极机制仍然面临着南极海域主权要求、南极法律执行困难以及人类活动多样化引发的商业与资源挑战。面向未来,南极条约协商国有责任采取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南极国际治理机制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 陈力
- 关键词:《南极条约》
- 论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的非传统安全特性——以北极理事会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北极地区冰雪覆盖区范围的快速消退,无论在地缘政治或国家主权等传统的安全领域,还是在资源、国际航运、生物多样性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北极地区都已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关注焦点。就涉及北极地区的国际制度而言,从地理范围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涉及北极地区的全球性国际制度和特别适用于北极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制度。北极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制度不具有对成员国构成法律约束力的决策能力,而且所涉及的多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议题,这在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制度北极理事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中国而言,关注北极地区应该设定双重的伦理向度,即国家中心主义伦理向度和全球中心主义伦理向度。为此,中国应该在北极地区的国际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现有的涉及北极地区的全球性国际制度在北极地区的作用和意义。
- 王传兴
-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