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70041)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魏斌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行迹
  • 1篇叙事
  • 1篇永恒
  • 1篇永恒主题
  • 1篇神仙
  • 1篇史记
  • 1篇事迹
  • 1篇衰亡
  • 1篇主题
  • 1篇历史编纂
  • 1篇南朝
  • 1篇古代史
  • 1篇古代史研究
  • 1篇佛教
  • 1篇安世高
  • 1篇编纂
  • 1篇传承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魏斌

传媒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文史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被引量:11
2014年
梁武帝普通三年刻立于茅山南洞口的《九锡真人三茅君碑》,为理解以句容茅山为中心的南朝信仰地理提供了珍贵线索。题名于碑的"齐梁诸馆高道"人数众多,籍贯明确,呈现出侨旧混杂的特征。从身份上说,三茅君是三位原籍关中、渡江成为茅山之主的"神仙侨民"。这种侨寓情节的三茅君传记,出现于杨、许降神的东晋中期。三茅君被赋予的信仰职责是"监泰山之众真,总括吴越之万神",即主管江南侨旧民众的升仙之路和生死问题,具有融合侨旧的信仰面貌。在这种"宗教想象力"的影响下,茅山成为道教圣地,刘宋以后道馆日渐增多,齐梁时期臻于极盛。这些道馆多由皇室敕建或大族供养,馆务"劬劳",并非纯粹支持个人修道。在梁武帝中期佛教日益兴盛的形势下,道教徒在圣地茅山建造总结三茅君信仰的纪念石刻,具有一定的宗教抗争意味。
魏斌
关键词:神仙南朝
安世高的江南行迹——早期神僧事迹的叙事与传承被引量:6
2012年
古代僧传的文本传承呈现出二元现象。以汉末译经高僧安世高为例,传记中的神异和非神异叙事,在传承方式上存在差异。非神异叙事多见于经序;神异叙事有颇多异说,可能是被佛教徒作为辅教"故事块"反复讲述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改编版本。神异叙事强调业报轮回,基本情节多与佛经叙事相合,此外可能也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最著名的度化庙神情节,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庐山,可能与早期庐山僧团的信仰环境有关。安世高江南行迹的叙事与传承,体现出佛教传入江南后调和民间信仰的努力。安世高传记的文本形成过程,也为理解古代传记史料提供了一些启示。
魏斌
关键词:佛教安世高传承
国山禅礼前夜被引量:10
2013年
王朝衰亡是古代史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在王朝衰亡、崩溃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社会勤荡,常常带来历史记述的缺失或亡佚,加上继起王朝特定的历史编纂立埸,使得相关研究困难很多。在这种情况下,
魏斌
关键词:古代史研究永恒主题历史编纂衰亡史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