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200622)

作品数:12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魏丹焦晓光隋跃宇周宝库李艳平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施肥
  • 9篇黑土
  • 7篇长期施肥
  • 6篇土壤
  • 5篇培肥
  • 4篇土壤酶
  • 4篇酶活性
  • 4篇长期培肥
  • 3篇定位施肥
  • 3篇农田
  • 3篇农田黑土
  • 3篇微生物
  • 3篇长期定位施肥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13篇黑龙江省农业...
  • 6篇黑龙江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3篇魏丹
  • 6篇焦晓光
  • 5篇隋跃宇
  • 4篇周宝库
  • 3篇魏自民
  • 3篇李书玲
  • 3篇李艳平
  • 2篇杨谦
  • 2篇赵富阳
  • 2篇张喜林
  • 2篇陈雪丽
  • 1篇杨谦
  • 1篇迟凤琴
  • 1篇张军政
  • 1篇王英
  • 1篇申慧波
  • 1篇刘洪家
  • 1篇赵越
  • 1篇陈雪莉
  • 1篇刘真可

传媒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富里酸的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选取哈尔滨长期定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有机肥马粪(OM)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MNPK)四个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对土壤富里酸(Fulvicacid,FA)组分进行分析。荧光发射、激发与同步扫描主要特征峰及三维荧光图谱Peaka,b,c均显示:与CK比较,NPK处理均出现明显蓝移,而OM与MNPK出现不同程度红移,表明NPK可使土壤FA结构趋于简单化,OM与MNPK处理则使FA结构趋于复杂。通过对不同处理土壤FA荧光指数.f450/500与A1370-412nm/A370-600nm,A4538-600nm/A370-600nm,A4/A1荧光面积积分比值等参数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NPK处理土壤FA芳构化程度较低,而OM与MNPK长期施肥均使FA缩合度与芳构化程度升高。
李艳平魏丹周宝库赵越张喜林魏自民李书玲
关键词:长期培肥黑土富里酸荧光光谱积分
东北中低产田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11
2008年
就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的等级、类型划分以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为高产田:粮食产量〉6000 kg·hm^-2,中产田:粮食产量4000-6000 kg·hm^-2,低产田:粮食产量〈4000 kg·hm^-2。中低产田包括7种类型:侵蚀型、易涝型、干旱型、盐碱型、风沙型、瘠薄型和低温及其它类型。提出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策与措施,分析了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为112.4亿kg(2010年)-161.8亿kg(2030年)。
郭文义魏丹周宝库王英陈雪丽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29a的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的施肥方式下农田黑土酶活性及肥力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综合活性可以反应长期施肥后农田黑土质量的变化趋势。
焦晓光隋跃宇魏丹刘真可黄金花
关键词:农田黑土长期施肥土壤酶土壤肥力
长期培肥对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4
2009年
以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无机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比氮磷钾、有机肥、对照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平均增加7.99%、13.78%、18.25%;比氮磷钾、有机肥、对照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平均增加23.63%、12.79%、29.72%;比氮磷钾、有机肥、对照处理的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平均增加21.12%、13.11%、27.32%。5种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能有效地反映农田黑土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质量的变化。
焦晓光魏丹
关键词: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相关系数
长期施肥对薄层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2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的施肥方式下薄层黑土酶活性及肥力进行了研究,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综合活性可以反映长期施肥后薄层黑土质量的变化趋势。
焦晓光隋跃宇魏丹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酶土壤肥力
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土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动态变化,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量及qMB值,增强了农田暗棕壤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农田暗棕壤的培肥。
隋跃宇焦晓光魏丹刘洪家
关键词:暗棕壤大豆生育期长期施肥
不同培肥措施对水毁耕地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遭受洪涝灾害的耕地按照淹水后土体平均含水量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在淹水地块进行了3年大豆培肥定位试验。探明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可溶性盐含量,同时培肥地力能够改善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风沙土水毁耕地以秸秆有机和鸡粪有机肥为主的培肥措施,建立了风沙土水毁耕地良性施肥体系。
魏丹杨谦迟凤琴申慧波陈雪丽
关键词:风沙土培肥措施
东北黑土区核盘菌对大豆寄主的破坏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大豆菌核病已成为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愈来愈大。为揭示不同大豆品种受到核盘菌侵染后植株形态,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收集黑土区不同地点核盘菌菌核进行分离,观察病原菌对大豆寄主形态学危害性,分析其对寄主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菌核分离物其形态特征是不同的;病原菌首先侵染大豆子叶产生白色菌丝,进而侵染大豆叶片、茎秆、荚,最终在茎秆内、荚中形成菌核。大豆寄主受到核盘菌病原侵染后,百粒重下降9.9%~20.8%,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0.95%-1.81%和0.17%-1.12%,氨基酸总量下降0.59%-4.98%。3个大豆品种中17种氨基酸含量变化是垦鉴4号氨基酸均有下降趋势;哈97-124品系只有一种氨基酸含量没有下降(组氨酸);黑农35则有5种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含量没有下降。
张军政杨谦魏丹杨雷张喜林陈雪莉
关键词:大豆核盘菌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水溶性有机物组分组成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LiquiTOC仪对黑河、哈尔滨、公主岭三个地区近30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及其各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比例,OM>MNPK>CK>NPK处理;DOM分子质量>1 ku组分则表现相反的趋势。此外,与不施肥处理(CK)比较,施用有机肥(OM)土壤DOM中小分子质量的富里酸含量相对较多,DOM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化;而长期施用无机肥(NPK),土壤DOM中较大分子质量组分比例增加,分子结构有趋于复杂化的态势。
李书玲魏丹周宝库魏自民李艳平赵富阳
关键词:黑土长期定位施肥水溶性有机物总有机碳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富里酸与Cu(Ⅱ)配位能力的研究
2012年
选取哈尔滨长期定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施用有机肥马粪(OM)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MNPK)四个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对富里酸(Fulvic acid,FA)进行分离提纯。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对各处理土壤FA与Cu(Ⅱ)络合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较施肥后低浓度的Cu(Ⅱ)与FA的荧光猝灭反应更加强烈。与CK比较,不同施肥处理FA与Cu(Ⅱ)的配位比例得到显著的提高,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PK)0.95>(NPK)0.93>(M)0.92>(CK)0.81。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均使土壤FA与Cu(Ⅱ)配位结合位点增多。
魏自民赵富阳魏丹周宝库李艳平李书玲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富里酸荧光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