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EA090273)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丙元薛忠祥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规范伦理学的道德教育之检讨被引量:2
- 2010年
- 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道德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具体存在往往反映一定的道德哲学观念。因此,深入反思道德教育背后的道德哲学背景,是理解、揭示道德教育之病症的根本。长期以来,现代道德教育因以规范伦理学作为哲学基础,从而改变了道德和教育的本有特征,消解了自身的本体意义,由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权威。回归德性伦理,是克服规范伦理学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道德教育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理论前提。
- 刘丙元
- 关键词:道德教育规范伦理学德性伦理
-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政治哲学困境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09年
- 受西方政治哲学主流话语的影响,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解亦呈现出明显的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特征。由于对个人权利这一逻辑始点的过分强调和推崇,导致权利与道德分化,道德教育的本体不可避免地被功利化;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导致规则僭为道德,规范人取代德性人,道德教育也因而丧失了引领理想道德人格的现实基础。鉴于此,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应该建基于对道德及道德教育意义的科学规定。
- 刘丙元
-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德性政治哲学
- 新时期我国道德教育的路向选择被引量:2
- 2010年
- 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因社会进程相异而显示出与西方发达世界不尽相同的特点。新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的路向选择应该更有益于道德教育回归其自身存在的运动方式,更有益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自由自觉的道德生活。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只有基于完整的现实的人的理解,培养好人与好公民相统一的道德人,才能摆脱社会本位抑或个人本位、现代抑或传统、本土抑或西方的非此即彼地争论,超越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见和成见,从整体上既保证了道德教育的本真意义又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
- 刘丙元
-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人性
-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应坚持的价值论被引量:2
- 2010年
- 价值论即价值哲学在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往往通过对道德的价值理解来规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左右道德教育发展的脉向。我国社会文化渐呈多元趋势,各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或并行不悖或相互冲突,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论,不仅影响到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更关系到道德教育引导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向。
- 刘丙元
- 关键词:多元文化道德教育价值论
- 道德虚无主义的价值论被引量:2
- 2009年
- 道德虚无主义对道德生活的破坏不仅仅表现在其本身对一切道德原则的拒斥,更重要的是其依托某些哲学观念将道德虚无化的逻辑合理化,从而使这种逻辑渗透于生活各个领域,并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道德虚无主义依托现代价值哲学的价值逻辑,将道德、人生等问题价值化,从而否定道德具有自在的普遍意义,致使道德陷入极端相对主义直至虚无。
- 刘丙元
- 关键词:道德道德虚无主义价值论
- 论国家伦理意识与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被引量:2
- 2011年
-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于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 刘丙元
- 关键词:伦理意识道德道德教育
- 人性的扬弃:道德教育存在的本真意义——基于类哲学的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道德教育如若使其存在本身获得正当合理性论证,就要澄明其存在的本真意义,回归其是其所是。人性存在即自由自觉的类存在,而道德存在就是人性存在的体现。道德教育之本义就在于充分体现道德之本义,激发和发展人之道德自由自觉的能力,进行人性的扬弃。道德教育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再生产。把人性扬弃作为自己的本义使道德教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 刘丙元
- 关键词:人性道德类存在
- 论国家伦理意识与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被引量:1
- 2010年
-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在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 刘丙元
- 关键词:伦理意识道德道德教育
- 从规范到德性:当代道德教育哲学的本真回归被引量:6
- 2010年
- 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道德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因建基于规范伦理学,道德教育改变了自己的本有特征,致使教育目的与方法论均疏离了人,由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权威。只有将人格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才能还道德以动态特征,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如此人必须也必然被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的聚焦点必须也必然是人的德性的形成。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是克服规范伦理之理论困境的需要,更是当代道德教育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 刘丙元
-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规范伦理学德性
-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的价值哲学
- 2010年
- 价值哲学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规定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脉象。新时期我国社会文化渐呈多元趋势,各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或并行不悖或相互冲突,在此背景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哲学,不仅影响到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方式方法的选择,更关系到该项工作引导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向。
- 刘丙元
-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价值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