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W035)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潘殊闲陶文鹏王利民张春义祝尚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赣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叶梦得
  • 3篇审美
  • 3篇士大夫
  • 3篇宋代
  • 3篇大夫
  • 2篇学术
  • 2篇演进
  • 2篇文化
  • 2篇两宋
  • 2篇北宋
  • 1篇心理
  • 1篇心性
  • 1篇心性之学
  • 1篇叙录
  • 1篇学士
  • 1篇学术背景
  • 1篇学术旨趣
  • 1篇以意为主
  • 1篇义理

机构

  • 4篇西华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嘉兴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潘殊闲
  • 3篇陶文鹏
  • 2篇张春义
  • 2篇王利民
  • 1篇尚永亮
  • 1篇祝尚书
  • 1篇李春青
  • 1篇沈松勤
  • 1篇刘扬忠
  • 1篇张文利
  • 1篇陈元锋
  • 1篇姚红

传媒

  • 3篇文学遗产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貶謫文化在北宋的演進及其文學影響——以元祐貶謫文人羣體爲論述中心被引量:15
2010年
贬谪文化演进至北宋,在贬谪动因、受贬人数、严酷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唐人的若干差异,而贬谪文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努力走向超越的精神意向,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紧密。诸如文体选择的谨慎性、情感表达的多层次性、作品传播方式的隐蔽性等文学新动向,较为有效地消解了高压政策带给文学的负面影响;而置身逆境的旷违心态和超越意识,作为北宋文人共通的心理诉求,反映在审美情趣上,与“中和”接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与“平淡”、“乐易”同构。由此,人格、心态、文学,在精神上气血相通,相辅相戍。眨谙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至北宋已臻于成熟和稳定。
尚永亮錢建狀
关键词:北宋演进文学影响
北宋士人的政治诉求及其文学映象被引量:4
2008年
北宋士人由于特殊的社会境遇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由这种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凝聚而成的强烈政治诉求,成为他们在各方面积极进取的强大心理动因。在话语建构方面,北宋士人有着极为突出的成绩,然考其原因,实可视为这种政治诉求之显现。在学术方面,"义理之学"、"心性之学"的勃兴,在文学方面,"以意为主"、"以理为主"的主张,以及"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均与这种强烈的政治诉求密切相关。
李春青
关键词:政治诉求义理之学心性之学以意为主
宋代士大夫之词与儒学复兴被引量:1
2009年
传统意义的士大夫之词,无论范畴内涵及时间划分都可商榷。宋代士大夫之词的审美规范应以士本体精神为内核,这在儒学复兴之前似未出现。庆历前后,随儒学复兴的全面展开,标志士大夫意识觉醒的士本体特征初步确立,宋词创作主体才以自主性文化性格和主体精神出现在词史中。熙、丰后儒学复兴高涨期新理性精神及主体意识的高扬,使得士大夫之词审美内涵更为完整而成熟,士大夫之词由此而定型。儒学复兴是宋代士大夫之词得以诞生的文化母体,抛开儒学复兴而谈士大夫之词,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可能是有失原生态含义的。
张春义
关键词:审美内涵人本特征儒学复兴
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被引量:7
2010年
朱熹的山水诗因时因地因景的不同,形成了五种主要类型。"征鸿浮萍型"尚情而乡思绵邈,"空际虚堂型"尚意而冲淡闲静,"苍崖碧涧型"尚境而清幽野逸,"骋望遐观型"尚气而宏放高远,"寻春觅源型"尚理而趣味渊深。类型的丰富多样显示了山水诗大家浑涵万有的气象。在这五种审美类型中,"苍崖碧涧型"与"骋望遐观型"属于典型的山水诗,前者饶有画意,多呈阴柔之美,后者纪游性强,富有阳刚之气,两者俱是山川形胜和文化人格催生的结果,展现出闽赣湖湘的山形水貌及其精神气韵;而"寻春觅源型"诗歌以终极的价值关怀和对生命哲学的诗意化思考超越了一般山水诗的表象之美,标志着宋诗审美内涵的丰富和理性层次的提升。就朱熹山水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而言,其成就与苏轼、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差可比肩。
王利民陶文鹏
关键词:山水诗理学诗派
《石林词》二论被引量:1
2008年
从词心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解读《石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就词心而言,《石林词》表现出明显的功业思想、落寞况味、厚谊重情和特殊人物崇尚;就审美心理而言,《石林词》则渗透出浓郁的崇大、尚气、醉吟、庄禅意趣等倾向。
潘殊闲
关键词:叶梦得词心审美心理
叶梦得:苏门渊源与学术旨趣被引量:1
2008年
叶梦得与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众多的苏轼追随者和后人有着深厚的血缘、学缘和情缘等关系。叶梦得的学术旨趣受到苏轼及其门人的深刻濡染,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苏门特色。
潘殊闲
关键词:叶梦得渊源学术旨趣
北宋翰林学士与诗史演进被引量:5
2009年
北宋翰林学士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与文学群体。翰林学士以文章进身,为文学之极选,他们以词命为职,专翰墨之任,承担了侍从顾问的政治职能和斯文传承的文化角色,并以其政治品格与道德文章成为引领一时风尚的士林表率和文坛宗师。翰林学士主持风雅,他们的交替代谢构成北宋诗史演进中的人物谱系。翰林学士人格范型的转换,最终实现了士风与诗风、品节与气格的熔接,促进了宋代诗格的创立嬗变。
陈元锋
关键词:北宋翰林学士词臣诗史诗格
杞菊之眷·遂初之求·舞雩之风——简析张栻辞赋的哲理内涵被引量:3
2009年
张栻《后杞菊赋》以"杞菊"意象呈现中和之性,表现物我相得的自适心态,其思想深度远远超过了陆龟蒙、苏轼、张耒的赋作。此赋中的哲理思致是伴随着作者的审美体验升腾出来的,客体的直观性使其义理内涵具有充足的生成性。《遂初堂赋》视"厥初"为恻隐之心,竭力发明《周易.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义,指示返求本心的体验践行之道。《风雩亭词》则指出曾点不忘天理之中庸,时时刻刻都下着操存省察的日用工夫。
王利民陶文鹏
关键词:张栻
叶梦得与苏轼——兼与王安石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著名的政治与文化名人,作为蔡京的“门生”,被卷入北宋新旧党争之中,也因此常常被指为“绍述余党”。故“党熙宁,抑元祐”,就成为攻击叶梦得的主要罪证。本文择取新旧两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王安石与苏轼,窥探叶梦得与他们的关系及其评价。事实上,叶梦得与苏轼及其后人、门人和追随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学缘、血缘和情缘的复杂关系,其对苏轼学术渊源的秉承、生活旨趣的趋同和文学创作的规模,无不渗透出一股浓浓的“景苏”情结。相比较而言,叶梦得与王安石之间没有这样的复杂关系和特殊的“情结”,不过,在叶梦得的心目中,王安石和苏轼同是伟人,并无明显的轻重厚薄之分。
潘殊闲
关键词:叶梦得宋代文学文化
“崇宁党禁”下的文学创作趋向被引量:5
2008年
自崇宁元年始,宋廷从组织人事到意识形态都实施了严酷的党禁,直至徽宗退位。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党禁中,参政主体与创作主体均遭致严重摧残,终于走向了沉沦。他们在文学创作中,一方面响应粉饰太平、掩饰党禁的"丰亨豫大"之说,炮制了大量谄诗谀文,使文学首次大面积地沦落成为朋党政治的"侍妾";一方面从先前的"救时行道"转向了个体的内省,专注于抒写自我的内心修为,全面孕育了内倾化的创作趋向。后者虽然改变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来创作精神的走向,但在宋代文学史上却不乏承接与转折意义。
沈松勤姚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