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5Z433)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马伟斌卜宪标邱泽正龚宇烈黄远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氨水
  • 2篇压缩比
  • 1篇地热能
  • 1篇液膜厚度
  • 1篇余热
  • 1篇余热驱动
  • 1篇能效比
  • 1篇热泵
  • 1篇热驱动
  • 1篇环隙
  • 1篇降膜
  • 1篇工质
  • 1篇供暖
  • 1篇发电
  • 1篇COP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马伟斌
  • 3篇龚宇烈
  • 3篇卜宪标
  • 3篇邱泽正
  • 2篇王令宝
  • 1篇李华山
  • 1篇骆超
  • 1篇黄远峰
  • 1篇黄远锋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走中国创造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液体管外降膜的实验被引量:4
2010年
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液体在垂直管外降膜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影响液体管外成膜均匀性和润湿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布膜装置的环隙在0.5~2.0mm有一最佳值,喷淋密度在250~700kg/(m·h)之间有一最佳值,布膜装置的进液采用单管沿壁面旋转270°切向流的进液方式,并对液体管外降膜装置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黄远锋卜宪标邱泽正
关键词:降膜液膜厚度环隙
低温余热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ACHP)系统压缩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地热尾水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压缩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根据获得的优化参数,搭建了实验台并以氨水为工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浓度差随着压缩比和吸收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吸收压力越高则系统COP越大,但是随着压缩比的变化,系统COP先增加后减小。对比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压缩比为3.8,稀溶液浓度为38%时,浓度差约为14%。通过优化计算后建立的实验台,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在5%以内。
王令宝龚宇烈马伟斌邱泽正李华山
关键词:氨水压缩比
吸收压缩式热泵的实验研究
本文利用氨/水作为吸收工质对,搭建了吸收压缩式热泵试验台,试验台热泵功率50KW,氨水充灌浓度60%,压缩机压缩比4,热源温度40℃,热水出口温度70℃,实验测试了压缩机压缩性能对系统稀溶液浓度、浓溶液浓度、制热温差和C...
王令宝龚宇烈马伟斌
关键词:氨水压缩比COP
文献传递
国内外吸收压缩式热泵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回顾了近十多年来有关吸收压缩式热泵的研究发展及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4种常见的系统模型以及国内外学者在系统工质选取上的倾向。吸收压缩式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热泵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热泵系统,CAHP系统有着更大的供热温度范围和更高的能效比;同时由于优良的热力学性能,NH3-H2O在吸收压缩式热泵系统中被广泛使用。最后从系统和工质角度分析了吸收压缩式热泵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邱泽正龚宇烈马伟斌卜宪标
关键词:工质能效比氨水
应用废弃油气井获得地热能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废弃油井和气井中存在的大量热能,建立了废弃油气井中循环流体的流动换热方程以及循环流体和岩石的热交换方程,运用数值模拟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循环流体的流量和地温梯度是影响换热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地温梯度Tg分别为25、45和65℃/km时,最大换热量分别为184.12,394.22和604.96 kW。对于确定的地温梯度,总存在最优的流速使换热量或发电量最大;地热能采出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对于Tg=45℃/km的工况,第一年和第八年末采出井口流体的温度分别为100.38和99.48℃;两井之间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20 m。
卜宪标马伟斌黄远峰
关键词:发电供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