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18)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森周晓珊高杰何群英于莉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天津市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篇多核
  • 1篇多核处理
  • 1篇多核处理器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多普勒雷达资...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同化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 1篇冷涡
  • 1篇雷达
  • 1篇雷达资料
  • 1篇降水
  • 1篇降水日变化
  • 1篇暴雪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沈阳区域气象...
  • 1篇天津市气象台

作者

  • 3篇杨森
  • 2篇周晓珊
  • 1篇陈力强
  • 1篇杨洪斌
  • 1篇孙一昕
  • 1篇高杰
  • 1篇于莉莉
  • 1篇何群英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冷涡强对流天气中的同化应用试验被引量:16
2009年
应用WRF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沈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东北冷涡暴雨个例中的同化应用进行了试验。研制了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直接同化,不但可以反演中尺度三维气象要素场,而且可以为模式提供初始场。以天气尺度资料为背景场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WRF-3DVAR可以较好地反演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三维结构,反演的地面强对流辐散气流及在对流层中层涡旋都符合中尺度系统概念模型,通过与实际地面探测资料进行了对比,风场环流基本接近,同化了雷达资料的气象要素场可为预报业务提供较好的包含中小尺度系统的实时三维分析场。通过冷涡个例同化试验,应用WRF-3DVAR同化雷达资料后,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降水的预报总体有正的影响,对强对流中的一些中小尺度雨团的预报也略有改善。
陈力强杨森肖庆农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CALMET的OpenMP并行化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提升接近极限,传统的单纯靠提高主频来提升性能已不适时代需求,促使处理器从单核向多核转化。经过近年发展,多核处理器在当前成为主流配置,而气象程序大部分还是串行的,极大地浪费了处理器的计算资源。MPI和OpenMP作为两种主要的并行环境,具有各自的优势。MPI适用于分布式内存计算机,但是需要对程序进行的修改较多,难度大。OpenMP使用共享内存方式,对程序修改较少。相对来说,OpenMP更适合于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通过对CALMET进行OpenMP并行化加快CALMET运行速度的尝试,介绍了对串行程序进行OpenMP并行化的一般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对串行程序进行性能分析,找出计算时间最长的程序段进行并行改写;对循环进行OpenMP并行化,修改中间变量为每个线程私有;编译运行并行程序,进行性能比较;比较并行与串行的运行输出结果是否一致。
杨森周晓珊杨洪斌
关键词:多核处理器OPENMP并行化
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和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何群英孙一昕于莉莉
关键词:暴雪边界层
辽宁省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被引量:33
2011年
文章利用辽宁省2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夏季6—8月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发现:降水日变化特征地域性较强,沿海站与内陆站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沿海站降水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午前04-08时,内陆站点则呈双峰值的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前和午后,午后1 4—20时为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降水频次的日变化特征和降水量基本相同;持续时间长的降水多在午前达到峰值,持续时间短的降水多在午后达到峰值;沿海站点午前的降水峰值区基本是由持续时间在6 h以上的长时间降水造成,内陆站点午后最大降水峰值则为持续时间6 h以内的短时降水,这与内陆下午对流能量强相适应。研究表明,降水日变化的存在能够影响到降水预报的评分。
杨森周晓珊高杰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夏季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