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511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61H指数:9
相关作者:张万年宋云龙周有骏季海涛朱驹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肿瘤
  • 8篇药物
  • 8篇喜树碱
  • 8篇抗肿瘤
  • 5篇肿瘤药
  • 5篇肿瘤药物
  • 5篇抗肿瘤药
  • 5篇抗肿瘤药物
  • 3篇药物设计
  • 3篇抗癌
  • 3篇抗体
  • 2篇单链
  • 2篇单链抗体
  • 2篇定量构效关系
  • 2篇定量构效关系...
  • 2篇异构酶
  • 2篇中氮茚
  • 2篇氢键
  • 2篇肿瘤作用
  • 2篇拓扑异构酶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张万年
  • 9篇宋云龙
  • 8篇周有骏
  • 7篇季海涛
  • 6篇吕加国
  • 6篇朱驹
  • 5篇盛春泉
  • 4篇姚建忠
  • 4篇甄永苏
  • 3篇余建鑫
  • 3篇杨松
  • 2篇张珉
  • 1篇唐勇
  • 1篇刘小云
  • 1篇袁松
  • 1篇江敏
  • 1篇缪震元
  • 1篇亓云鹏
  • 1篇蔡芸
  • 1篇李忠东

传媒

  • 4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学学报
  • 2篇癌症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药学进展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国外医学(药...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癌抗生素力达霉素与抗IV型胶原酶单链抗体的基因工程组装融合蛋白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以IV型胶原酶为靶点 ,研制兼具有抗肿瘤侵袭转移和强烈杀伤肿瘤细胞的新型单抗导向药物。方法 力达霉素 (LDM)分子由力达蛋白 (LDP)和力达发色团 (LDC)两部分组成。从基因工程转化菌中提取融合蛋白 (LDP Fv)并与LDC组装重建 ,制备高效抗癌抗生素力达霉素与单链抗体的组装融合蛋白 (LDM Fv)。通过ELISA、酶谱分析、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克隆形成测定 ,观察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LDM Fv能特异性与肿瘤细胞的IV型胶原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LDP Fv有阻断肿瘤细胞侵袭的能力 ,但无细胞毒性 ,加入LDC制成的组装融合蛋白LDM Fv对肿瘤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并明显强于丝裂霉素和阿霉素。结论 LDM Fv可能成为一种新型高效。
李顺强江敏甄永苏
关键词: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
喜树碱药效构象及分子内氢键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DNA拓扑异构酶Ⅰ (topoisomeraseⅠ ,TopoⅠ )的特异性抑制剂。为从原子水平阐明喜树碱的作用模式 ,设计结构新颖、活性更高、毒性更低的TopoⅠ抑制剂 ,本研究采用abinitio方法RHF/ 3 2 1G对喜树碱分子构象空间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半经验量化AM1、PM 3方法比较 ,所得构象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 6 31G(d)计算单点能 ,并进行频率检查验证。结果发现 ,A型构象可形成分子内氢键 ,较B型构象能量更低 ,为喜树碱药效构象。喜树碱E环形成分子内氢键 ,能量约为 2 9 31kJ/mol,这是该分子发挥药效的结构基础 ,同时使得它易于受溶剂水影响而裂解 ,生成无活性的羧酸盐形式。本研究还表明 ,喜树碱与TopoⅠ DNA复合物作用 ,需破坏分子内氢键 ,能量补偿较大 。
宋云龙张万年季海涛周有骏朱驹吕加国
关键词:喜树碱INITIO分子构象分子内氢键抗肿瘤活性
力达霉素构建的小型化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高效、小型化特点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偶联物。方法以化学偶联法制备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LDM)与单抗Fab'片段的偶联物Fab'-LDM。以非还原型SDS-PAGE法确定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ELISA法、四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法及小鼠移植性结肠癌26(C26)模型观察Fab'-LDM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结果Fab'-LDM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5000,Fab'与LDM的偶联分子比为1∶1;偶联物与BEL-7402及C26细胞均呈免疫学阳性反应,但与KB细胞无反应;Fab'-LDM对靶细胞BEL-7402的杀伤作用比游离LDM强13倍,对C26细胞的杀伤作用比LDM强5.5倍,但对非靶细胞KB的作用与LDM相当。动物试验结果表明,0.05mg/kg、0.1mg/kg和0.2mg/kg剂量Fab'-LDM偶联物对小鼠移植性结肠癌26的抑瘤率分别达80%、92%和94%,而0.1mg/kg剂量游离LDM的抑瘤率为77%;同时偶联物治疗组动物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偶联物的抑瘤作用强于等剂量游离LDM(P<0.01)。结论以高效抗肿瘤抗生素LDM为“弹头”药物,可与单抗活性片段构建成具有良好抗肿瘤作用的小型化单抗导向药物。
刘小云甄永苏
关键词:力达霉素免疫偶联物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抗肿瘤作用
基于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学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基于受体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始见于 2 0世纪 80年代早期 ,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新兴产物 ,虽还不很成熟 ,但发展迅速。本文结合近年来若干成功应用实例 ,综述活性位点分析、数据库搜寻、全新药物设计。
宋云龙陆倍倍张万年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设计配体活性位点
喜树碱构象的量子化学研究及其与晶体结构的比较被引量:16
2001年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经典的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的特异性抑制剂。已有的喜树碱构象研究结果彼此并不一致 ,而采用可靠方法进行构象研究是阐明该药物作用模式的关键一环。本文在分子动力学搜寻喜树碱构象空间的基础上 ,采用量子化学的半经验AM1、PM3方法和abinitio的RHF/3 2 1G、RHF/6 3 1G方法对近似晶体结构构象的分子力学构象进行了系统优化。所得构象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 3 1G(d)进行单点能计算 ,并和喜树碱碘乙酸酯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abinitio方法得到的构象更接近晶体结构构象 ,而半经验方法得到的构象接近初始的分子力学构象。abinitio方法研究表明喜树碱E环内酯部分形成分子内氢键 ,使E环内酯键反应性提高 ,可与TopoI-DNA共价复合物形成较好的相互作用 。
宋云龙张万年季海涛周有骏朱驹吕加国
关键词:喜树碱分子构象分子内氢键
真核DNA拓扑异构酶Ⅰ蛋白超家族的进化踪迹分析与全新抗肿瘤药物结合位点的识别被引量:1
2005年
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Ⅰ,TopoⅠ)抑制剂已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识别靶酶上全新的药物结合位点对于设计、优化TopoⅠ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据此设计的化合物不仅可以创新结构类型,克服现有的喜树碱类药物的毒性,而且有望很好地解决与现有的喜树碱类药物的交叉耐药性问题.通过对真核DNA拓扑异构酶Ⅰ蛋白超家族多元序列联配研究,构建了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进化踪迹分析识别得到了人拓扑异构酶Ⅰ上重要功能残基.研究发现,喜树碱分子7,9位周围存在亚家族特异性的疏水性残基Ala351,Met428,Pro431,表明在喜树碱分子对应区域引入疏水性基团取代,会提高抗肿瘤活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超家族保守的蛋白残基Lys436,有望成为新型喜树碱类药物改造的重要靶点,据此设计的新型化合物将有望解决喜树碱类药物水溶性差的问题.此外,突变将导致喜树碱耐药性的蛋白残基Asn352,Arg364为真核TopoⅠ蛋白超家族保守残基,由于对接研究已表明它们均不与喜树碱直接相互作用,因此它们将是发现新型非喜树碱类TopoⅠ抑制剂的重要药物结合位点.
宋云龙亓云鹏张万年盛春泉张珉姚建忠余建鑫缪震元周有骏朱驹吕加国
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结合位点超家族抗肿瘤药物真核系统进化树
6-氰基-1-羟基-7-甲基-5-氧-3,5-二氢中氮茚-2-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改进喜树碱全合成关键中间体 6 氰基 1 羟基 7 甲基 5 氧 3,5 二氢中氮茚 2 羧酸甲酯 (4)的合成工艺。方法通过控制滴速与反应时间 ,提高了乙酰丙酮酸乙酯的产率 ,并由该化合物以“一锅煮”的方法制备了化合物 4。结果总收率由 31%提高到 4 2 5 %。结论新工艺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收率、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试剂的用量。
杨松张万年周有骏姚建忠季海涛
关键词:药物化学化学合成喜树碱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的量子化学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是DNA拓扑异构酶Ⅰ(1bpoisomerase I,TopoI)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阐明喜树碱类化合物的作用模式,特别是A环取代基对活性的贡献,本研究基于前期喜树碱构象系统研究及其与TopoI-DNA共价复合物对接研究得到的药效构象,依次模建并优化了21个A环取代的喜树碱类化合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系统考察了36个分子描述符对活性的影响,包括半经验AM1方法计算得到的表征电性效应的量化描述符、立体描述符以及得自文献的疏水参数等。得到的A环取代的喜树碱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不仅统计意义显著,而且预测能力较强。本研究发现:以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邻、对位定位基取代喜树碱A环9、10位,活性大大提高,而且除羟基外,9位取代活性均明显高于10位取代;最高占有分子轨道能量(HOMO)对活性意义显著。这些都提示喜树碱与TopoI-DNA共价复合物可以形成电荷迁移复合物,为下一步合理设计、合成新型高效喜树碱衍生物打下了基础。
宋云龙张万年季海涛盛春泉周有骏朱驹吕加国
关键词:喜树碱定量构效关系抗肿瘤药物量子化学
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1年
DNA拓扑异构酶Ⅰ (TopoⅠ )参与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所有关键的细胞核内过程 ,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抗癌药物研究新靶点。目前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药物机制分析电脑网络系统已将TopoⅠ抑制剂列为重点研究的六大类抗肿瘤药物之一。近年来 ,TopoⅠ抑制剂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 ,已有数个喜树碱类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 ,还发现了一些结构新颖、活性较好的非喜树碱类TopoⅠ抑制剂。本文简单介绍TopoⅠ的拓扑结构与活性位点 。
宋云龙蔡芸袁松张万年
关键词:酶抑制剂抗癌药DNA
趋化肽fMLP增强博安霉素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6
2002年
背景和目的:博安霉素(Boanmycin,BAM)是博来霉素的A6组分,临床研究表明对多种肿瘤有效。趋化肽可吸引与激活白细胞(含巨噬细胞),使其对肿瘤生长、侵袭与转移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探讨BAM和趋化肽fMLP(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CHO-Met-Ile-Phe)联合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测定BAM和fMLP联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尤其是巨噬细胞存在时的作用。体内实验以小鼠移植性肝癌H22模型观察BAM和fMLP联合抗肿瘤作用。结果:体外实验,BAM与fMLP联合对肿瘤细胞没有协同作用,但BAM10μg/ml、30μg/ml和100μg/ml与fMLP20μg/ml联合在加入巨噬细胞后对肿瘤细胞有显著协同作用。体内实验时,fMLP1mg/mouse为瘤周给药×3,fMLP无显著抗肿瘤作用。BAM和fMLP合用时设计了3个实验:(1)肿瘤接种后24h开始治疗,BAM为瘤周给药×3,BAM0.5mg/kg在13天的抑瘤率为26.6%,合用fMLP后为64.7%,P<0.05,CDI值为0.36,有显著协同作用。(2)肿瘤接种后24h开始治疗,BAM为腹腔给药×3,BAM1mg/kg组肿瘤生长较快,合用fMLP后生长缓慢。在14天的抑瘤率为11%,合用fMLP后为70.6%,P<0.05,CDI为0.42,有显著协同作用。(3)肿瘤接种后96h开始治疗,BAM腹腔给药×3,BAM1mg/kg组肿瘤生长较快,合用fMLP后生长缓慢。在13天的抑瘤?
李忠东李毅甄永苏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趋化肽FMLP博安霉素化学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