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发改委稀土专项基金

作品数:59 被引量:449H指数:11
相关作者:周青黄晓华梁婵娟周丽陆天虹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胁迫
  • 23篇幼苗
  • 21篇UV-B辐射
  • 21篇大豆
  • 20篇大豆幼苗
  • 12篇
  • 11篇稀土
  • 11篇UV-B胁迫
  • 9篇CE
  • 8篇UV-B辐射...
  • 7篇种子
  • 7篇种子萌发
  • 7篇萌发
  • 7篇辣根
  • 7篇LA
  • 6篇酸雨
  • 6篇UV
  • 5篇UV-B
  • 4篇叶片
  • 4篇油菜

机构

  • 55篇江南大学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大阪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南通农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2篇周青
  • 14篇黄晓华
  • 9篇梁婵娟
  • 6篇周丽
  • 5篇陆天虹
  • 4篇邱琳
  • 4篇刘苏静
  • 4篇彭倩
  • 3篇叶亚新
  • 3篇闫生荣
  • 3篇张君玮
  • 3篇王丽红
  • 3篇戴浩
  • 3篇彭祺
  • 2篇张光生
  • 2篇薛隽
  • 2篇陶文沂
  • 2篇李邨
  • 2篇曹睿
  • 2篇孙兆国

传媒

  • 14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稀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16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Ⅲ)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高粱(Sorghum vulare")熊杂9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LaCl3溶液浸种,研究稀土元素镧对其萌发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40mgL-1LaCl3能够提高高粱种子的发芽率(0.1%~8.7%)、发芽势(1.6%~10%)、发芽指数(2.0%~16.7%)、活力指数(9.1%~31.7%)、贮藏物质运转率(0.7%~4.0%)、贮藏物质消耗率(0.8%~6.0%)和芽长(-11.6%^-17.4%)及根长抑制指数(-3.3%^-22.9%)。10mgL-1LaCl3是影响高粱种子萌发指标的显效剂量。
邱琳周青
关键词:稀土镧高粱种子萌发
模拟酸雨胁迫下镧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高粱(熊杂9号)为试材,研究酸雨胁迫下镧对高粱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12 mg·l^(-1)的LaCl_3溶液浸种处理高粱种子效果最佳.经La(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pH 2.5时增幅最明显;pH 2.0时,酸雨严重破坏种子内部结构,La(Ⅲ)的加入已无法缓解酸雨引发的伤害.而经La(Ⅲ)处理后,低强度(pH 5.0-3.5)酸雨胁迫下,种子的POD活性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高强度(pH 3.0-2.0)时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所有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较单一酸雨处理降低,pH 2.5-2.0时该效果尤为明显.表明La(Ⅲ)可通过调节高粱种子内部的POD活性减轻酸雨胁迫引发的膜脂过氧化,缓解对种子萌发的伤害.
邱琳周青
关键词:酸雨胁迫高粱
La(Ⅲ)对UV-B辐射下大豆幼苗氨同化活性的影响
2007年
以水培大豆为试材,研究了模拟增强紫外辐射UV-B(280~320nm)对大豆幼苗叶片GS、GOGAT、GDH酶活性以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La(Ⅲ)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高(0.45J·m-·2s-1)低(0.15J·m-2·s-1)两个紫外强度剂量下,叶片GS、GOGAT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25.9%和11.3%,GOGAT降幅达34.7%和12.6%;经La(Ⅲ)预处理后各组下降幅度都有所减缓,GS降幅为23.1%和7.9%,GOGAT为31%和7.8%,表明La(Ⅲ)对UV-B辐射伤害下,GS、GOGAT酶活性的下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GDH酶活表现为低强度促进(+30.4%)高强度抑制(-12.8%),且La(Ⅲ)预处理组酶活相应升高,分别为+47%和-9%,三指标连续11d的动态测定结果显示,La(Ⅲ)预处理组酶活性比相应单一UV-B处理组酶活性始终要高,表明适宜浓度的La(Ⅲ)能够提高植物GS、GOGAT和GDH的活性,增强植物氨同化能力,减轻UV-B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薛隽王瑞妍周青刘文张光生
关键词: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
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对UV-B辐射和稀土的响应
2010年
[目的]为稀土农用拓展及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大豆幼苗(Glycinemax)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对UV-B辐射和稀土的响应。[结果]UV-B(T1-0.15W/m2和T2-0.45W/m2)辐射下,大豆幼苗叶绿素(Chl)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在胁迫期(1~5d)逐渐下降,在恢复期(6~11d)上升;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先增(1~5d)后减(6~11d)。20mg/LLa(Ⅲ)减缓了上述指标在胁迫期的下降/上升趋势,加快了恢复期的上升/下降速度。[结论]La(Ⅲ)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能提高叶绿素和IAA含量,改善活性氧的新陈代谢,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ABA积累,且对低剂量紫外辐射(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紫外辐射(T2)。
闫生荣杨春和张跃群花海蓉孙家峰蒋云霞
关键词:UV-B辐射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内源激素
Ce(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N、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温室模拟UV-B胁迫下,采用水培法研究稀土Ce(Ⅲ)对大豆(Glycine max)幼苗N、P吸收以及N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硝态氮含量、磷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说明UV-B辐射严重抑制NR活性、使叶片内硝态氮(NO3-)和磷含量减少,而且高强度、长时间辐射时的抑制作用更大;而适宜浓度CeCl3(20mg.L-1)处理能提高叶片中NO3-和磷含量,缓解T1、T2胁迫下NO3-和磷含量的减少。
任晓晓周青
关键词:UV-B辐射大豆幼苗NR硝态氮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Eu(Ⅲ)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Eu(Ⅲ)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u(Ⅲ)和PNIPAM有相互作用:①Eu(Ⅲ)可与PNIPAM中酰胺基团配位形成配合物PNIPAM-Eu(Ⅲ);②PNIPAM-Eu(Ⅲ)配合物兼具热敏性;③Eu(Ⅲ)与PNIPAM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当Eu(Ⅲ)含量为0.8w%时荧光强度最大。
殷伟庆钱琦陈明清陆天虹Mitsuru Akashi黄晓华
关键词: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稀土铈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以大豆为实验材料,用溶液培养试验法研究稀土铈(Ce3+)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mg/L CeCl3能显著提高大豆幼苗净光合速率(Pn),光饱合速率(Ps),饱和CO2光合速率(Pm),光合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叶绿素(Chl)含量及希尔反应活性。通过对Chl含量、Hill反应活性、AQY和CE与Pn的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Ce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顺序是CE>Hill反应活性>Chl含量>AQY。
李靖梅梁婵娟周青
关键词:稀土铈光合作用大豆幼苗
UV-B辐射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为系统了解UV-B辐射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本文从生理、生化两个角度概述了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UV-B辐射对植物根系活力、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不同发育期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总结了UV-B辐射对植物气孔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包括植物体内ABA、H2O2、NO等信号分子含量的变化以及这些信号分子在调节气孔行为方面发挥的作用。认为UV-B辐射对植物水分代谢产生伤害,且此伤害作用与植物种类、发育阶段有关,与UV-B辐照时间及剂量正相关。研究UV-B辐射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对自然及农业生产环境下规避UV-B辐射对植物产生逆境胁迫效应具有积极的环境生态学价值。
张君玮周青
关键词: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分子杂交、PCR、电泳技术等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灵敏的检测和精确的细菌鉴定成为可能。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生物修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各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许科伟周青
关键词: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生物修复分子杂交PCR电泳
稀土对UV-B辐射伤害植物的影响——Ⅰ.Ce(Ⅲ)对UV-B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紫外辐射(T1/0.15W·m^-2和T2/0.35W·m^-2)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地上部茎(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鲜(干)重、茎鲜(干)重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植株13.2%~44.1%(T1),21.4%~49.3%(T2);地下部除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降幅不明显外,主根长、根体积、根鲜(干)重均低于对照14.1%~35.6%(T1),20.3%~42.6%(T2)。Ce处理油菜幼苗,上述各项指标降幅均低于未用Ce处理植株(地上部,Ce+T1降低4.1%~23.6%,Ce+T2,降低10.8%~28.4%;地下部,Ce+T1降低5.2%~23.3%,ce+T2降低7.0%~27.8%)。表明Ce对紫外辐射伤害油菜幼苗有防护效应,且对低剂量UV-B伤害的防护效果更优。光合参数测定显示,UV-B胁迫下植株Chl含量,Pn,En,Gs及WUE降低,Ci增高。Ce处理植物的5项参数降幅减小,表明对光合作用的改善是Ce防护效应的生态生理学基础。光合参数动态测定显示,Ce介导使油菜光致修复历程缩短(逼向CK的拐点前置),或各时段变幅陡减。
梁婵娟黄晓华陶文沂周青
关键词:UV-B辐射油菜幼苗稀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