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03)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义军孟青张阳吕伟涛韩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防化研究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地闪
  • 1篇电场
  • 1篇正地闪
  • 1篇闪电
  • 1篇数据采集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波形特征
  • 1篇大气光学
  • 1篇M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张义军
  • 2篇张阳
  • 2篇孟青
  • 1篇宋立军
  • 1篇杨少杰
  • 1篇范雯杰
  • 1篇项震
  • 1篇郑栋
  • 1篇陈绍东
  • 1篇郑毅
  • 1篇李鹏
  • 1篇吕伟涛
  • 1篇耿娜
  • 1篇但建茹
  • 1篇李俊
  • 1篇范江兵
  • 1篇董万胜
  • 1篇韩超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次连接过程另辟新径的触发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0.1μs时间分辨率的快天线电场变化仪、5000帖/s的高速摄像机等仪器设备所观测的资料,对发生在从化夏季人工引雷试验中一次连接过程另辟新径的触发闪电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行直窜先导和上行连接先导在另辟新径的拐点处连接并产生回击,连接点位于风杆的斜上方8m处,上、下先导连接的速度估算约为40和780km/s,闪电F120605连接过程另辟新径产生的原因与原电离通道倾斜、风杆较高及回击电流强度较大有直接关系。连接后出现间隔约1ms的双回击电场,认为是由同一闪电间隔较短的两组先导-回击序列所产生,它的产生与连接过程另辟新径有很大的关系。
陈绍东杨少杰张义军董万胜李俊郑栋但建茹
基于光电二极管探测器的闪电光辐射信号观测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硅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对2008年夏季广东省从化地区和北京昌平地区的自然闪电光辐射信号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获得的312个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如下结果:光辐射脉冲峰值为[10.97(5.55)±12.46]mW/cm2,10%~90%光脉冲前沿为[1.14(0.44)±2.02]ms,50%~50%光脉冲宽为[1.44(0.49)±2.07]ms,一次闪电包含的光脉冲数为[3.78(3.00)±2.30]个;将统计结果与FORTE卫星上的硅光电二极管载荷的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光脉冲峰值要大1~2个量级,脉冲宽度要小,符合对闪电光辐射信号传播的物理过程分析。
李鹏郑毅韩超范江兵宋立军耿娜项震张义军
关键词:大气光学统计分析
北京地区正地闪时间分布及波形特征被引量:33
2010年
为了给雷电防护及机理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电场快慢变化资料,对北京地区正地闪的时间分布规律及波形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正地闪分布随月份而不同,较大频次出现在5—7月,较高比例出现在春、秋季(3—5月和10—11月);而一天内的正、负地闪分布具有反对应关系,正地闪在傍晚(15:00—21:00,北京时)具有较大的频次和较高的比例,且该比例随闪电频次增大而呈减少的趋势;正地闪多为单次回击,多回击正地闪数占正地闪总数的3.89%;正地闪波形上升沿时间分布范围为5~28μs,平均为11.55μs,慢前沿时间分布在2.8~23.6μs之间,平均值为9.41μs,慢前沿幅度与回击峰值比为53%,过零时间为43.97μs,负反冲深度均值为20.75%,辐射场归一化到100 km的回击场强峰值为13.66 V/m;正地闪连续电流持续时间平均值为113 ms,具有连续电流的正地闪比例高达69.2%,其中48.7%具有长连续电流过程。
张阳张义军孟青吕伟涛
关键词:正地闪波形特征
实时闪电电磁场同步观测系统被引量:5
2011年
阐述如何对亚微秒级的闪电电磁场变化波形进行同步采集。设计制作了量程可调的快、慢电场变化观测系统,用以获取闪电电场变化信息,并结合磁场同步资料实现了不同环境下的闪电观测要求。基于数据采集卡(PCI-5105)和Labwindows/CVI开发平台,研制了闪电波形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处理软件。整套系统具有高采样率、大容量、多参量、同步观测等特点,并已通过野外试验的验证,为研究闪电放电的微物理过程提供了探测手段。
范雯杰张义军孟青张阳
关键词:闪电数据采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