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W014)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修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5篇喜剧
  • 2篇喜剧性
  • 1篇电影
  • 1篇动因
  • 1篇性自由
  • 1篇艺术
  • 1篇意志自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文化
  • 1篇幽默
  • 1篇语境
  • 1篇人性
  • 1篇人性自由
  • 1篇自反
  • 1篇自反性
  • 1篇自我
  • 1篇悖反
  • 1篇悖论
  • 1篇悖论性
  • 1篇网络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修倜

传媒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解构批评与笑的艺术——兼论当代喜剧电影被引量:9
2006年
“解构”旨在表明,逻各斯中心化的统一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自我颠覆的悖论之源。解构批评的基本策略是在文本内部抽绎出互不相容的指意取向,将其置于自我背反性的矛盾之中和意义无法确定的两难之境。而就“笑”的对象来看,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征也在于它的自我背反性,由此可以见出解构批评与笑的艺术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解构的快乐是一种极富幽默意味的智慧式喜悦。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从内部发难突破了原有系统的封闭结构,消除其本源、中心和二元对立,同时为“他者”的涌进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在内外因素的自由碰撞中,引发确定性之外的多元化思考,生成一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
修倜
关键词:解构
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喜剧性变异——以中国网络事件和影像文化为例
2009年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喜剧的观念和手法已悄然发生改变。从创作角度来看,这种喜剧性的变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含沙射影的戏仿手法所呈现的'泛喜剧化'倾向愈益鲜明;二是以变异了的黑色幽默娱乐大众的'搞笑'功能被发挥到极致,而其内涵的黑色因素则大为减弱。由此彰显的审美意义是,在众声喧哗的喜剧性狂欢中引发多元思考,在戏仿搞笑的游戏化情境中释放人性。
修倜
关键词:消费文化语境网络事件影像文化
论黑色幽默的悖论性被引量:12
2010年
在黑色幽默中,喜剧性矛盾的背反性被推向极致,形成一种自我指称、自相缠绕的悖论。幽默到黑色幽默的基因突变,就在于其内在的背反性矛盾发展为非理性的"终极悖论",表现对象由"无害的丑"变为"有害的恶",作者近距离地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荒谬性,人物形象及其生存境遇则带有全人类性和寓言化的特点,接受主体的理性往往受阻,感受到一种恐怖与滑稽交融互滲的审美震撼。悖论作为黑色幽默的深层结构,以极端的荒谬性昭示出人类理性思维的局限性,由此传达出极其复杂的审美体验,同时标示着人类审美精神的超越性和喜剧意识的深化。
修倜
关键词:黑色幽默悖论性喜剧意识
论喜剧性自由的特定内涵被引量:1
2009年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喜剧性自由是一种极其理想化的审美自由,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中,喜剧能够巧妙地打破客观规律的制约,超越生存悖论,充分地体现出无往而不胜的意志自由;喜剧实现自由的方式充满了奇思异想,往往是象征性的、怪诞化的、非现实性的,明显带有乌托邦和狂欢化的色彩;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喜剧的世界观提供了一种释放压抑、修复人性、引人向上的智性自由,体现出直面现实、乐观进取的积极意义。
修倜
关键词:意志自由乌托邦狂欢化
喜剧性矛盾的“双重背反性”被引量:3
2010年
喜剧性矛盾是事物内在矛盾极度夸张的艺术表现。一方面,构成喜剧性矛盾的两种因素往往相互背离,南辕北辙,恰成反对,形成一种自我拆解的离心力;另一方面,喜剧的对象主体建基于特定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标准、知识结构上的性格、言行、思维方式等等,又与审美主体所认同的常规常情、所遵循的认知逻辑与行为规范等构成背反;其"自反性"与"反常性"的复合叠加,构成了喜剧性的内核和骨架,由此昭示出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
修倜
关键词:自反性反常性
喜剧美学: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论推进被引量:6
2010年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康德开始,才真正有了对喜剧与自由之间审美联系的揭示和把握。康德把笑看作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归纳出"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笑之心理模式、故作天真的"伪装术",以及评判幽默风格的"理性原则"。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席勒从美育出发揭示出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以及喜剧为精神提供自由的独特方式和途径;他明确肯定喜剧维护心灵自由、完善人性的作用优于悲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作主张,拨正了西方美学尊崇悲剧而轻视喜剧的传统偏见,从而启示我们,人性与自由的交融构成了喜剧美的内质。如果说康德美学主要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揭示出喜剧与自由的审美联系,那么席勒美学则将这种审美联系掘进到"人性自由"的层面;康德多关注笑促进肉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席勒更看重喜剧修复心灵、完善人性,"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的审美功能;而相比之下,席勒对喜剧与人性自由的理解和把握,较之康德更接近于喜剧的精神本体。
修倜
关键词:席勒喜剧美学人性自由
“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阐明当今广为流行的超文现象"戏仿"的审美特征与功能:它采用戏谑夸张的滑稽摹仿方式,在仿本之内以及仿本与源本之间造成多重背反性矛盾的叠加,同时这些背反性矛盾又因有悖于常规常情而造成接受主体理性规范的移除和审美心理的反弹,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性审美效应。戏仿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功能,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多文本杂揉的狂欢体风格,并在戏谑不恭的无厘头表象下表达出现实关怀和平民意识。
修倜
关键词:戏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