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88)

作品数:37 被引量:628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金川唐玄杨升宇杨超王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页岩
  • 11篇页岩气
  • 9篇含气
  • 6篇油气
  • 6篇孔隙
  • 5篇成藏
  • 4篇牛蹄塘组
  • 4篇盆地
  • 4篇主控因素
  • 4篇钻井
  • 4篇龙马溪组
  • 4篇孔隙结构
  • 4篇古生界
  • 3篇地质
  • 3篇须家河组
  • 3篇页岩油
  • 3篇三叠
  • 3篇三叠统
  • 3篇上古生界
  • 3篇上三叠统

机构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国土资源部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华电工程...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湖北省第二地...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玉门油田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铜仁中能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5篇张金川
  • 17篇唐玄
  • 6篇杨升宇
  • 4篇葛明娜
  • 4篇王龙
  • 4篇杨超
  • 3篇单衍胜
  • 3篇任珠琳
  • 3篇张鹏
  • 3篇何伟
  • 3篇黄宇琪
  • 3篇李晓光
  • 2篇韩双彪
  • 2篇林拓
  • 2篇荆铁亚
  • 2篇曹金舟
  • 2篇裴松伟
  • 2篇卢亚亚
  • 2篇孙睿
  • 2篇林腊梅

传媒

  • 5篇地学前缘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内江科技
  • 1篇海洋石油
  • 1篇Acta G...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方法综述被引量:1
2014年
含油率作为考察油页岩经济效益的核心参数,对其准确、快速和便捷测定是工业界的迫切需求.在对油页岩含油率的测定进行系统的了解和考察后,笔者综合评述了三类典型的测定方法及有关此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早期低温干馏方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但在测试地点上有一定局限;测井评价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对其含油率做出预测,应用广泛,但精度有待提高;岩石热解仪可对油页岩含油率进行精确测定,但操作繁琐.笔者在对此领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油页岩含油率测定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认为从光学角度出发研究测定油页岩含油率的方法可能是后期重点研究方向.
贺然高亚军李贺侯友林
关键词:含油率油页岩测井评价方法低温干馏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低温氮气吸脱附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实验等技术对该地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其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可分为有机孔和无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可分为构造微裂缝、有机质生排烃缝和成岩收缩缝等;孔隙结构类型以两端连通的圆柱孔、平行平面间的缝状孔和呈锥形的管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分布区间大(1~80 nm),峰值主要集中于2~8 nm之间;以中孔(2~50 nm)为主,所占比例为60.21%(或以黏土矿物孔为主,所占比例为44.62%);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彭建龙张金川尉鹏飞隆帅黄潇黄正林马玉龙张明强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孔隙类型孔隙结构
页岩气勘探目标层段优选被引量:18
2012年
探讨了页岩气勘探目标层段优选中含气量、埋深及有机碳含量之间的互相补偿关系,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参考特征值。Ⅰ型、Ⅱ1型、Ⅱ2和Ⅲ型有机质热进入生气主峰的成熟度门限依次递降,Ro分别为1.2%、0.9%、0.7%和0.5%,相应的深度界限依次减小;对美国页岩气产层实际资料统计分析后认为,要形成工业价值的页岩气,在1 000m、2 000m、3 000m深度页岩含气量至少应达到0.5m3/t、1.0m3/t、1.5m3/t;根据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Ⅰ型有机质页岩研究表明,要达到一定的含气量,有机碳含量与深度应互相补偿。若要含成熟有机质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达到1.0m3/t,则在500m、1 000m、2 000m深度处TOC值需依次达到1.4%、1.1%和0.9%以上。
林腊梅张金川刘锦霞龙鹏宇唐玄
关键词:页岩气含气量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气区三维盆地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相对于常用的多因素叠加法和概率体积法,对页岩气有利区选取和资源评价的三维盆地模拟可以将关键地球化学数据和储集物性等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合理的结合,进而对页岩含气的空间非均质性和聚集过程进行刻画。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适中、储集物性好并且天然气显示良好,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利用翔实的地质背景资料、地球化学数据、储集物性参数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数据等对张家滩页岩的地史(沉积史和构造史)、热史(热流史和热成熟史)和生排烃史进行了三维盆地模拟。解释了目前张家滩页岩埋藏深度与成熟度分布不匹配的原因,预测了该层页岩气的空间分布,获得了该层页岩气的成分、吸游比(吸附气和游离气体积之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等关键资源评价参数。盆地模拟研究认为张家滩页岩有机质转化率约为20%,平均排烃效率约为80%。目前张家滩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分布在富县以西地区,地质资源量约为0.15×10^(12) m^3。通过实测孔隙度、成熟度和现场含气量解吸等实验数据对模拟结果的校正表明,三维盆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性好,可靠性较高。综合研究认为,三维盆地模拟是一种可靠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在我国地质资料翔实的研究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升宇张金川唐玄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评价盆地模拟
湘西北常页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湘西北常页1井为目前国内钻遇海相页岩层段厚度最大的调查井,其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厚度约700m。该套页岩组合以粉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泥岩、炭质页岩、泥灰岩、钙质页岩、含炭钙质页岩、细晶灰岩、硅质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其底部200m以富有机质炭质页岩为主,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为4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为27.9%,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为8.7%,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相似。牛蹄塘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17.6%,上部为0.3%~2.1%;平均孔隙度为1.57%,平均渗透率为0.004×10^-3μm^2。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下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比表面-孔径分析,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6.6nm,平均为5.5nm。综合研究认为牛蹄塘组海相页岩储气能力与孔隙体积、孔隙度、矿物成分、TOC等均有着一定的关系,其中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石英含量、粘土矿物含量、黄铁矿含量、比表面积和BJH总孔体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常页1井牛蹄塘组页岩含气量地质模型。
何伟张金川李莉蒲浩
关键词:牛蹄塘组储层特征
页岩气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研究:以渝东南下古生界为例被引量:52
2013年
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渝东南下古生界含气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类观察、描述,结合有机碳含量、X衍射、岩石物性、氮气吸附及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分析了页岩气储层中各类孔隙的储气贡献,探讨这些孔隙对页岩中烃类运移的影响。研究认为,有机质孔隙、颗粒内孔、粒间孔隙及微裂隙是页岩气储层孔隙的4种类型,有机质表面的分散状孔隙多为nm级,石英碎屑可形成粒内或粒间孔隙,黄铁矿颗粒内部小晶体排列分布产生孔隙空间,黏土絮状沉淀形成片粒状结构孔隙,微裂隙普遍发育在页岩基质中,可达mm级。不同类型的孔隙能够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不同尺度的储集空间,页岩吸附含气量与表征孔隙特征的参数(TOC、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裂隙与粒间孔隙对页岩中烃类的运移最有利。
韩双彪张金川张金川蒋恕蒋恕李婉君陈前
关键词:渝东南下古生界孔隙类型储气烃类运移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systems of the Ordos Basin,China被引量:8
2012年
在 Ordos 盆的上面的古生代的煤措施由黑暗 mudstone 和煤床组成并且是为煤气的产生的重要来源岩石。煤气的累积包括煤床甲烷(CBM ) ,在不同结构的区域的紧密的煤气、常规的气体。CBM 累积主要在 Ordos 盆的边缘的区域被散布,并且在 3.5 氠睯爠湡 ? 潣污甠?污祬栠獡氠睯洠瑥慨敮猠牯瑰潩 ? 慣慰楣祴愠摮椠獴瀠牯 ? 湡 ? 業牣景慲瑣牵獥愠敲瀠潯汲 ? 敤敶潬数被估计吗?
Xuan TangJinchuan ZhangYansheng ShanJinyu Xiong
关键词:上古生界煤层气成藏天然气发电致密气藏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Ga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Northwest Guizhou
2016年
For further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ores in the marine shale reservoirs in Northwest Guizhou,shale samples 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micro-por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accumulation in shales,through methods of the argon broad ion beam-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ores and related geochemical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po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including interparticle pores,intraparticle pores,intercrystalline pores,dissolution pores,fossil pores,organic pores,and microfractures,among which the interparticle pores and organic pores are best developed.According to 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s,the pore stru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including the cylindrical pores with both opening ends,narrow parallel-plate pores and tapered parallel-plate pores with four opening sides.Diameter of micro-pores ranges from 2 to 64 nm,mainly at 2-6 nm.The diameter of micro-pores(less than 2 nm)ranges from 0.4 to 1.8 nm,The micro-pores with a diameter of 0.4-1.0 nm contribute most to the pore volume.Pore volume is dominated by meso-pores(2-50 nm)with a proportion of 83.1%.The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mak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ores with proportions of 20.1%and 79.3%,respectively.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of nanopores.Different pore typ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as occurrence and migration,indicating that nanopore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microscopic migration of gas in shales.
Bing XueJinchuan ZhangXuan TangChao YangQian ChenXiangjie ManWei Dang
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辽河坳陷的页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将为该坳陷东部凸起页岩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为此,基于泥页岩地球化学数据和生烃数值模拟结果,从泥页岩发育特点、有机质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成熟度、生气能力以及含气性等方面对该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及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组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31%,镜质体反射率基本大于1.5%,主要发育腐殖型干酪根,生气能力强,含气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系;②山西组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95%,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生气能力较强,含气量较高(稍逊于前者),同样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系。评价结论认为: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上古生界具备页岩气发育的有利条件,页岩气资源潜力大,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葛明娜张金川毛俊莉单衍胜唐玄
关键词:晚古生代石炭纪页岩气勘探区
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时间和成藏期次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确定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时间和成藏期次,运用流体包裹体法和生烃史法分析了研究区成藏时期。流体包裹体法分析认为滩海西部地区油气聚集具有两期成藏、先油后气的特点,成藏时间分别为26~19Ma和10—3Ma;生烃史法分析认为滩海西部地区主生油期为33.5~5.2Ma,主要生气区间为24.6~0.0Ma。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前提不同,结果显示包裹体法确定的成藏区间落在生烃史法确定的区间范围以内,与理论假设基本吻合。
石刚张金川唐玄荆铁亚边瑞康郭华强邓飞勇
关键词:油气成藏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