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945)

作品数:32 被引量:306H指数:9
相关作者:杨述华杨操李进王锐英叶哲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坏死
  • 17篇股骨
  • 16篇骨头
  • 16篇股骨头
  • 13篇头坏死
  • 13篇细胞
  • 13篇骨头坏死
  • 13篇股骨头坏死
  • 8篇血管
  • 8篇骨移植
  • 7篇骨髓
  • 7篇骨髓基质
  • 6篇血管内皮
  • 6篇基质
  • 6篇基质细胞
  • 6篇骨髓基质细胞
  • 5篇异体
  • 5篇异体骨
  • 5篇自体
  • 5篇自体骨

机构

  • 2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贵阳医学院附...
  • 5篇中国辐射防护...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作者

  • 28篇杨述华
  • 20篇杨操
  • 14篇李进
  • 8篇王锐英
  • 7篇梅荣成
  • 7篇叶哲伟
  • 5篇叶树楠
  • 5篇李宝兴
  • 5篇刘日光
  • 5篇易诚青
  • 4篇傅德皓
  • 4篇邹利军
  • 4篇刘建湘
  • 4篇许伟华
  • 4篇尹培荣
  • 4篇苏成忠
  • 3篇吴强
  • 3篇张其亮
  • 3篇杜靖远
  • 2篇徐亮

传媒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傅德皓杨述华邵增务李鲲宁旭袁永辉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生长因子诱导成骨
Vertebral plate regeneration induced by radiation-sterilized allogeneic bone sheets in sheep被引量:7
2007年
唐欣杨述华许伟华李进杨操叶哲伟傅德皓李鲲李宝兴孙世荃余从年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关节疾病椎板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股骨头坏死模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试验室完成。随机选用成年杂种狗12只,采用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破坏实验动物左侧股骨头的血供,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对侧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4,8,16周获取股骨头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制备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情况。实验第4周及第16周麻醉后MRI扫描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实验动物术前及处死前麻醉后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化。结果:12只杂种狗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理切片证实全部实验侧标本均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表现,且第16周股骨头标本呈轻度塌陷外观。②狗正常股骨头T1,T2像表现为中低信号影;实验第4周时,造模侧股骨头内表现出散在高信号;第16周时,这些高信号影进一步加大,头下区小片中低信号区。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手术后16周手术区局部出现多量新生血管从股骨颈、髓内等处再生长入有坏死的股骨头内的征象。结论: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能成功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且在该模型中存在坏死和重建并存的现象,符合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王锐英毛小军张其亮杨述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建立股骨头坏死(ONFH)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杂种狗12只(13~17kg),手术剥离其左侧股骨近端约4cm范围内的全部骨膜及周围组织,并于股骨颈中下1/3处用直径1mm的钻头钻孔,破坏此处髓腔松质骨成分,皮质骨保持完整;右侧做正常对照.采用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化,并分别于术后1、4、8和16周获取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DSA图像显示髋关节局部出现多量新生血管由股骨颈、髓内等处再生进入有坏死改变的股骨头内.四组实验侧股骨头均出现不同程度ONFH表现,第16周股骨头标本示轮廓改变,轻度塌陷外观.结论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能成功建立ONFH模型,可用于ONFH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王锐英杨述华马德彰杨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塌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狗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成骨能力
2006年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2-05/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从3只成人杂交犬髂骨取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将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狗骨髓基质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四唑盐、对硝基苯磷酸盐检测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重组质粒pcDNA3-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第7,14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②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③培养后第6,8,10,12天,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多[转染组碱性磷酸酶为(428.09±26.67),(565.11±24.17),(562.94±39.17),(596.45±30.17)nkat,对照组碱性磷酸酶为(363.57±20.67),(536.44±11.42),(537.11±26.83),(548.10±22.34)nkat;转染组细胞蛋白合成为1.41±0.23,1.46±0.24,1.59±0.33,1.74±0.26;对照组细胞蛋白合成为0.82±0.11,0.83±0.09,0.85±0.06,0.91±0.09]。④透射电镜可见转基因细胞内质网增多,线粒体致密,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则减少。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刘日光杨述华刘建湘易诚青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骨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稳定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稳定转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pcDNA3.1-VEGF165转染兔BMSC,G418筛选稳定表达pcDNA3.1-VEGF165的细胞克隆,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VEGFl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pcDNA3.1-VEGF165的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组BMSC中可检测到VEGF1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空白和空载体组未见VEGF表达。结论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的兔BMSC可稳定表达外源性VEGF165mRNA和蛋白,可作为治疗骨缺损和骨缺血性坏死研究的种子细胞。
马德彰张其亮王锐英傅德皓杨述华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DBM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羊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分为4组:单纯行髓芯减压组(A组)、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OSTEOSET(2DBM组(B组)、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OSTEOSE(2DBM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分别于5、10、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己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宝兴苏成忠李进邹利军徐亮郑东汪岚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自体骨脱钙骨基质生物力学
钛合金支撑架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观察支撑架置入治疗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本研究设计一种中空多孔圆柱状带螺纹的钛合金支撑架,选用成年杂种狗15只,用液氮冷冻法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中心减压钻隧道至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然后沿隧道拧入支撑架。术后分期处死,取标本观察相关指标。[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X线片显示支撑架位置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坏死股骨头得以逐步重建,再生的松质骨小梁能够长入支撑架中并改建、修复、替代股骨头内坏死的骨组织,形成穿越支撑架网孔的网状松质骨结构。[结论]利用多孔中空支撑架给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板提供支撑,防止股骨头塌陷。多孔网状结构容许松质骨的长入和爬行替代,对治疗狗股骨头坏死有明显疗效。提示钛合金支撑架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王锐英张其亮傅德皓吴强杨述华孙元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金支撑架
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被引量:35
2003年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TNF-α可以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高水平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合成,从两方面加重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反,IL-6则促进TIMPs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bFGF有协同作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早期,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可使早期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减轻;但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晚期,由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受TGF-βl与bFGF刺激产生大量Ⅰ、Ⅲ型胶原,从而加重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此外,细胞因子与椎间盘内外炎症反应关系密切。IL-1、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致痛觉过敏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参与盘源性腰腿痛和神经根痛的发生过程。IL-l的刺激还可能是脊神经根失能的原因之一。
李进杨述华邵增务
关键词:细胞因子椎间盘退行性变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腰腿痛神经根痛
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1α、SDF-1、VEGF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O2及20%O2条件下培养hBMSCs,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其HIF-1α、SDF-1及VEGF mRNA。结果在1%O2条件下,hBMSCs的HIF-1α、SDF-1、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HIF-1αmRNA与SDF-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r分别为0.488、0.644,P均<0.01),但SDF-1 mRNA与VEG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关系(r=0.077,P>0.05)。结论低氧可促进hBMSCs的HIF-1α表达,并使SDF-1、VEGF mRNA表达增加。
王庆德杨述华杨操胡勇赵继军张景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