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335036)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董石麟郑君华詹伟东陈贤川赵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张拉方法
  • 1篇施工张拉
  • 1篇索穹顶结构
  • 1篇平衡矩阵
  • 1篇穹顶
  • 1篇穹顶结构
  • 1篇网格结构
  • 1篇空间网格
  • 1篇空间网格结构
  • 1篇花型
  • 1篇风振
  • 1篇风振响应
  • 1篇杆系
  • 1篇杆系结构
  • 1篇大跨空间网格...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董石麟
  • 1篇赵阳
  • 1篇陈贤川
  • 1篇詹伟东
  • 1篇谢艳花
  • 1篇邓华
  • 1篇郑君华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风振响应主要贡献模态的识别及选取被引量:11
2006年
首先简单介绍静荷载参与比例的概念和基于虚拟激励法的风振响应分析原理。考虑脉动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推导出脉动风作用下系统背景响应总应变能的计算公式,以及模态对背景响应总应变能的贡献,从而定义了各阶模态的模态贡献系数及模态组合的累积模态贡献系数计算公式,其中模态贡献系数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所有能被脉动风激振的模态,而累积模态贡献系数可以作为模态组合合理性判别的量化标准。然后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补偿模态构造方法,并提出了模态组合的选取方法和步骤。算例分析验证了模态贡献系数和累积模态贡献系数的有效性,以及低阶主要贡献模态和高阶主要贡献模态的重要性,进而指出目前通过比较前若干阶模态的相对误差或仅考虑补偿模态的模态组合选取方法并不合理。合理的模态组合应包含绝大部分主要贡献模态,以满足累积模态贡献系数大于0.9的要求。
陈贤川赵阳董石麟
关键词:空间网格结构风振响应
葵花型索穹顶结构的多种施工张拉方法及其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施工张拉控制是索穹顶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现有文献描述的施工方法往往过于复杂。为了促进索穹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简化其施工过程非常必要。基于机构分析原理,本文以一直径为5m的葵花型索穹顶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索穹顶结构的三种施工张拉方法:张拉最外圈斜索成形法、张拉最外圈脊索成形法及张拉最外圈环索成形法。文中对上述三种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较好,证明了上述三种施工张拉方法是可行的。本文的试验研究有助于对该类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
郑君华董石麟詹伟东
关键词:索穹顶结构施工张拉
基于构件层次的铰接杆系结构几何稳定性讨论被引量:4
2006年
考察构件刚度和构件撤除对杆件系统几何稳定性的影响.从常规结构稳定理论的角度审视铰接杆件系统几何稳定性问题.基于结构稳定的能量准则和刚度矩阵的构成分析,重新考察了Maxwell准则和平衡矩阵准则的充分必要性.解释了构件零刚度和构件撤除对体系几何稳定性影响的一致性.利用自应力矩阵的特性,提出并证明了一种快速识别杆系结构中“必需杆”的方法.一种多根构件撤除后体系几何稳定性的判别准则进而被发展.该判别准则的数值效率体现在仅利用原结构平衡矩阵一次分解后的信息,杆件撤除后体系平衡矩阵的秩可通过两小规模矩阵秩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邓华谢艳花
关键词:杆系结构平衡矩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