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761)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邵丁丁王恒钟翔曾山刘恩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约氏疟MIF影响小鼠脾CD8^+DC分泌细胞因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约氏疟原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PyMIF)对宿主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阐明PyMIF对寄主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及纯化小鼠MIF及PyMIF重组蛋白,磁珠分选法得到小鼠脾DCs两种主要亚群CD8+DC及CD4+DC,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流式细胞仪检测CD8+DC及CD4+DC TLR4、CD40、CD80、CD86、MHCⅠ、MHCⅡ等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TGF-β1的分泌。结果 PyMIF未改变脾DCs细胞表面CD40、CD80、CD86、MHCⅠ、MHCⅡ等分子水平,但可以下调脾DCs表面TLR4水平;此外,在CD8+DC,PyMIF能够拮抗LPS刺激所引起IL-12分泌的上升,由(433±48)pg/mL降至(373±30)pg/mL(P<0.05),并促进未成熟DCs分泌TGF-β1,由(136±4)pg/mL升至(182±7)pg/mL(P<0.05),而对CD4+DC分泌细胞因子并无影响。结论 PyMIF不参与DCs成熟过程,但有助于感染后宿主体内免疫抑制环境的产生,以逃避宿主免疫攻击有利于自身的存活。
- 刘恩鹏罗茗月邵丁丁王恒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TGF-Β1
-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探讨疟原虫MIF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 2009年
- 通过生物芯片的方法,寻找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PyMIF)和宿主小鼠来源的MIF分子(MmMIF)在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面的差异,从而研究这2种MIF分子在作用机制上的异同。将亲和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通过C8柱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纯化高质量的RNA,然后通过信号发现者通路芯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yMIF可能参与了多个细胞存活和抗凋亡相关的通路并上调了一些炎症基因的高转录,扩大了炎症反应并参与了维持靶细胞活性信号通路的转导。
- 钟翔曾山邵丁丁王恒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疟原虫基因芯片信号通路
- 约氏疟原虫MIF分子调节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
- 2011年
- 目的分析约氏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并比较PyMIF和宿主小鼠MIF(MmMIF)在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方法亲和柱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步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随后纯化高质量的RNA,通过小鼠炎性因子和受体芯片进行分析。结果 PyMIF显著促进了17个炎性因子和炎性因子受体基因的转录(ΔΔCt≥2),同时显著降低了3个基因(CCR6、CCR8和IL1F6)的转录水平(ΔΔCt≤-2)。并且,PyMIF调节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MmMIF。结论 PyMIF和MmMIF对巨噬细胞的活性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yMIF对宿主炎性反应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 邵丁丁曾山钟翔王恒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疟原虫基因芯片
- 三种去除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HuMIF)重组蛋白内毒素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运用3种方法(C8反相柱层析.复性法、多步层析法和本实验室改进的c8反相柱层析.非复性法)去除重组HuMIF蛋白的内毒素,比较其所得蛋白内毒素含量、酶活性以及蛋白回收率等,评价这3种去内毒素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c8反相柱层析.复性法蛋白回收率很低,酶活性低但内毒素去除效果好;多步层析法蛋白回收率高,酶活性高但内毒素去除效果稍差;而本实验室改进的c8反相柱层析.非复性法蛋白回收率稍差,酶活性较好且内毒素去除效果不错。由于c8反相柱层析一非复性法内毒素去除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实验室范围内推广。
- 钟翔邵丁丁王恒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内毒素酶活性
- 人Ⅱ型CD74基因胞外端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建立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Ⅱ型CD74胞外端片段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将CD 74胞外端全长(73-232 aa)和与MIF结合的核心区(109-192 aa)片段置于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PPH启动子下,重组质粒转入含有Bacmid的大肠杆菌DH10Bac后与病毒基因组重组,提取重组病毒杆粒基因组,转染Sf-21细胞系。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CD74胞外端全长(73-232 aa)可实现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目的蛋白可被His标签抗体和CD74抗体识别;在细胞感染72 h、病毒接种滴度MOI为8时,目的蛋白可实现最大表达量。CD74与MIF结合的核心区(109-192 aa)片段在mRNA可实现转录的情况下未实现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人Ⅱ型CD74胞外端全长在昆虫细胞Sf-21中的表达平台,并获得了目的蛋白表达的优化条件。
- 师文娟邵丁丁钟翔王恒
- 关键词:CD74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