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28010)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于永利王丽颖王莉吴秀丽卫红飞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ODN
  • 6篇CPG
  • 5篇病毒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人外周血
  • 3篇人外周血单个...
  • 3篇脱氧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核细胞
  • 3篇核苷酸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热休克
  • 2篇寡聚脱氧核苷...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血液中...

作者

  • 11篇王丽颖
  • 11篇于永利
  • 4篇万敏
  • 4篇卫红飞
  • 4篇吴秀丽
  • 4篇王学菊
  • 4篇王莉
  • 2篇杨光
  • 2篇孙然
  • 2篇杨亮
  • 2篇胡大利
  • 2篇张培因
  • 2篇包木胜
  • 1篇冯宇
  • 1篇丛中一
  • 1篇孙晚晴
  • 1篇李大鹏
  • 1篇尹晓光
  • 1篇孙陆果
  • 1篇王俪波

传媒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C型CpGODN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的作用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自行设计的C型CpGODN(D-SL01)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用柯萨奇病毒体外感染人HeLa细胞的体外模型观察CpGODN刺激的人PBMC培养上清的抗病毒作用;利用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腹腔内给予CpGODN对小鼠体重及心肌病变的影响。结果:D-SL01刺激的人PBMC培养上清不仅能抵抗VSV感染VeroE6细胞,也能明显抵抗柯萨奇病毒对HeLa细胞的感染,其作用强度与A-型CpGODN2216相似。然而,当腹腔内连续给药6d后,D-SL01使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的质量下降及心肌病变程度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加重。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体内应用CpGODN的机制特别是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应该充分注意给药时机、途径及剂量。
杨亮孙晚晴王莉吴秀丽万敏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CPGODN柯萨奇病毒心肌炎
Hsp65与HBV多表位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并表达一种由Hsp65、通用辅助T细胞表位(PADRE)和HBV表面抗原与核心抗原的多个表位组成的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简称为Hsp65-HBV)。方法采用PCR方法人工合成由PADRE和HBV的多个表位组成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sp65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用HBsAg装载的P815细胞在体外刺激5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细胞的频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的产生。结果由Hsp65、通用辅助T细胞表位(PADRE)和HBV的多个表位组成的融合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水平的表达,能诱导小鼠产生IgG2a亚型的特异性抗体,并能诱导HBV特异性的IFN-γ+的淋巴细胞的产生。结论获得了大肠杆菌表达的由Hsp65、通用辅助T细胞表位(PADRE)和HBV的多个表位组成的融合蛋白,并能被机体以MHC-Ⅰ途径递呈,为检测本融合蛋白是否能激发出HBV特异性CTL反应奠定了基础。
王华尹晓光张培因卫红飞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5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
用MTT比色法建立B型CpGODN活性检测标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B型CpG ODN,BW006作为疫苗佐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所以需要建立稳定、安全、简便易行的活性检测方法以控制不同批次BW006的生产质量。方法:根据BW006具有刺激人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生的特点,选择无放射性污染的MTT比色法作为首选检测方案。用BW006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作为筛选平台,确定如下反应条件:脾细胞用量、培养板形状、BW006浓度、培养液体积和培养时间以及如何优化MTT检测过程以提高反应灵敏度。结果:用3 mg/LBW006与96孔平底板中含100 mL/LFBS的200μL无酚红RPMI1640培养的6×105个小鼠脾细胞在37℃含50 mL/L CO2孵箱中共孵育36 h。随后每孔弃100μL上清,加入MTT(5 g/L)10μL,37℃避光孵育4 h使各孔充分形成甲瓒颗粒。每孔加入DMSO 150μL,经平板振荡器振荡20 min至颗粒完全溶解,在酶标仪上检测A578值即可。结论:建立了无污染、造价低、可操作性强的BW006活性检测方法。
王学菊刘璟万敏王莉吴秀丽卫红飞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活性
新型CpG ODN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室自行设计的CpG ODN(CpG BW001)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CpGBW001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小时,用VSV病毒保护实验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病毒保护能力及其中的IFNα-含量。将上述CpG BW001刺激人PBMC的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12天后收集培养上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该培养上清液中HBsAg及HBeAg的含量,用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CpG BW001刺激人PBMC产生以IFNα-为主的抗病毒物质;CpG BW001刺激人PBMC的培养上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后,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明显减少,且细胞内HBV DN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CpG BW001能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物质如IFNα-等,从而在体外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及HBV的复制。
杨光杨亮包木胜刘旭王俪波徐海飞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CPGODN乙型肝炎病毒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
C型CpG单链寡核苷酸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C型CpG单链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方法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增生实验和病毒保护实验确定新C型CpG ODN,采用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观察CpG ODN对肿瘤疫苗HSP65-MUC1重组蛋白抑制MUC1阳性肿瘤生长的增强作用,并对小鼠血清中抗HSP65-MUC1抗体的类型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自行设计的CpG ODN BW005能刺激人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生,其刺激后的培养上清具有保护Vero E6细胞免受VSV感染的作用,属于新型C型CpG ODN。将BW005与HSP65-MUC1联合应用于C57BL/6小鼠后,MUC1阳性肿瘤的发生明显延缓(平均44.8d),其终末肿瘤发生率最低(33.33%);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平均49.5d),其终末生存率最高(66.67%)。小鼠血清中抗HSP65和抗MUC1的IgG2a抗体水平增加。结论C型CpG ODN可以增强肿瘤疫苗HSP65-MUC1的抑瘤效果,考虑与小鼠体内Th1环境的形成有关。
王学菊王智博卫红飞吴秀丽王莉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CPG肿瘤免疫治疗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抗肿瘤免疫佐剂的初步筛选
2007年
目的:筛选一种具有增强热休克融合蛋白HSP-MUC1抗肿瘤作用的免疫佐剂。方法:将HSP-MUC1与新型CpG ODN或人源性IFNα2b混合后皮下注射MUC1阳性荷瘤小鼠,各分4组,分别是磷酸盐缓冲液(PBS)、HSP-MUC1、CpG ODN(hIFNα2b)及HSP-MUC1+CpG ODN(HSP-MUC1+hIFNα2b)。观察各组肿瘤发生率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HSP-MUC1+CpG ODN组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小鼠的肿瘤发生率及肿瘤重量均降低(P<0.05);单独应用CpG ODN组表现出与HSP-MUC1+CpG ODN组相似的抑瘤作用,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肿瘤发生率及肿瘤的重量均降低(P<0.05);而HSP-MUC1+IFNα2b组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小鼠肿瘤发生率及肿瘤重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pG ODN是一种能增强HSP-MUC1抗肿瘤作用的免疫佐剂,人源性IFNα2b则不能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
陈亚静吴秀丽王丽卫红飞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类CPGODN
新型CpG ODN增强乙肝疫苗诱导IgG2a类抗体产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寻找能增强乙肝疫苗刺激IgG2a类抗体产生,使机体处于Th1样免疫环境的新型乙肝疫苗佐剂。方法选用自行设计的A、B、C型CpGODN,并以发表的A、B型CpGODN作为阳性对照,与重组乙肝疫苗混合后于第0、4周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HBsAb水平及种类。结果各型CpGODN都能增强乙肝疫苗刺激HBsAb的产生水平,CpGODN+乙肝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中HBsAb类型为IgG2a>>IgG1,而单独应用商品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小鼠血清中HBsAb类型为IgG1>>IgG2a。结论各型CpGODN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含Al(OH)3佐剂]均具有增效作用,而且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倾向于Th1途径的免疫应答反应。
丛中一包木胜万敏王莉李大鹏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CPGODNIGG2A
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2亚基B细胞表位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的鉴定
2007年
目的研究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2亚基B细胞表位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模拟S2蛋白的抗原性。方法用DNAStar软件对S2亚基序列进行分析,预测B细胞表位所在肽段。通过4轮PCR反应人工搭建预测表位cDNA序列并克隆到含有伴侣10基因的pET28a(+)载体中,构成重组载体pET28-chap10-S2epi。重组蛋白Chap10-S2epi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并以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用纯化的chap10-S2epi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判断Chap10-S2epi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Chap10-S2pei融合蛋白。Chap10-S2epi免疫的抗血清能识别真核细胞表达的SARS冠状病毒全长S2刺突蛋白。结论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2刺突蛋白B细胞表位肽能够诱导家兔产生针对S2蛋白的抗体,为研制抗SARS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冯宇万敏王宣军张培因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B细胞表位预测
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筛选方法的建立、优化和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一套合理而便捷的实验体系,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提供筛选方法。方法:利用含有CpG基序的免疫刺激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为刺激物,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细胞的增殖程度和刺激上清的抗病毒活性作为检测指标,优化各项实验条件,综合评定寡聚脱氧核苷酸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成功建立了由阳性免疫调节性ODNA151抑制CpG ODN诱导的人PBMC增殖及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结论:免疫调节性ODN筛选方法的成功建立,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奠定了基础。
胡大利张雪松王华颖孙然任继玲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免疫调节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一种以病毒作为刺激剂的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筛选方法的建立
2008年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对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新型ODN提供筛选平台。方法:将热灭活的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和流感病毒PR8株(PR8-Flu)作为刺激物,同时以已知的免疫抑制性ODNIRS954作为抑制物,用生物学检测方法分析病毒与ODN共同作用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的抗病毒活性,并优化各项实验条件。结果:IRS954能显著抑制HSV-1和PR8-Flu诱导的人PBMC的抗病毒活性。在该实验条件下,自行设计的ODN显示出不同的免疫抑制活性。结论:具有一定序列特点的ODN能够抑制由DNA或RNA病毒诱导的人体抗病毒免疫,该实验方法为研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奠定了基础。
孙然胡大利杨光王学菊孙陆果常雅萍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寡聚脱氧核苷酸流感病毒免疫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