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631)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傅晋翔王子妍周东明袁育青孙谕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调脐静脉内皮细胞小窝蛋白1表达对RPMI8226细胞硼替佐米敏感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下调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窝蛋白1(Cav.1)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硼替佐米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Cav-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shRNA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细胞株;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l8226为对象,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单独或联合50nmol/L地塞米松对单独培养及与HUVEC(转染干扰质粒或对照质粒)间接共培养的RPMl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v.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P.OS)水平变化。结果Cav.1shRNA.1转染的HuVEc(HuVEc。low)Cav-1蛋白表达水平与转染阴性对照载体组相比显著降低,其Cav-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199±0.0288对1.3195±0.2393(P〈0.01);RPMl8226细胞单独培养及与HUVEC、HUVEC共培养,硼替佐米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20、50、65nmol/L。HUVEC、HUVEC可使RPMl8226细胞周期阻滞,RPMl8226细胞单独培养及与HUVEC、HUVEC共培养后RPMl8226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为28.5%、30.4%和36.2%;HUVEC保护RPMl8226细胞免于凋亡,20nmol/L硼替佐米作用于单独培养及与HUVEC、HUVEC共培养的RPMl8226细胞24h后,其细胞凋亡和(或)死亡率分别为66.8%、10.7%和8.6%;RPMl8226细胞可诱导HUVEC的氧化应激,共培养前后RPMl8226细胞ROS水平由15.0%上升至35.2%,HUVEC的ROS水平由80.4%上升至91.0%,HUVEC ROS水平由84.6%上升至96.8%。结论下调HUVECCav一1表达可促进共培养的RPMl8226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使其阻滞在静息期,并降低RPMl8226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
- 陈露居颂光王子妍李军袁育青傅晋翔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PRIM8226侧群细胞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 检测和分选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PRIM8226中的侧群细胞(SP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荧光染料双染,维拉帕米拮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激活分选法检测并分选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并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免疫表型、集落形成实验、RT-PCR检测干细胞特异标志物mRNA表达量、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等对S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含量为(1.78±0.89)%,采用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SP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P细胞分选初期生长较主群细胞(MP细胞)缓慢,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增殖能力与MP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P细胞与MP细胞相比,周期多处于Go/G1期[(44.34±3.09)%、(28.49±1.97)%,P<0.05],较少的细胞处于S期[(38.83±3.69)%、(51.49±4.62)%,P< 0.05].在免疫表型研究中,观察到SP和MP细胞的CD138、CD38表达分别为(78.5±8.5)%、(82.0±4.0)%和(72.3±15.7)%、(84.3±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的单细胞克隆直径、克隆形成数、克隆形成率均高于MP细胞[0.280±0.016和0.118±0.019、1 722±127和358±14、(86.1±3.46)%和(17.9±1.88)%,P<0.05].RT-PCR显示SP细胞干细胞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高于MP细胞:c-myc[(29.90±3.73)%、(16.84±2.35)%]、KIF4[(29.97±2.89)%、(19.06±1.23)%]、SOX2[(40.00±4.58)%、(16.62±2.09)%]、OCT4[(32.96±1.56)%、(23.27±0.92)%](均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SP细胞成瘤能力显著高于MP细胞(最低成瘤数量分别为5×103、5×105个).结论 MM细胞株PRIM8226的SP细胞在静止期细胞比例、集落形成能力、干细胞标记c-myc、KIF4、SOX2、OCT4基因表达量、体内成瘤能力上与MP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P细胞和MP�
- 黄湛平王子妍傅晋翔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干细胞侧群细胞
- Cx43基因条件敲除小鼠的繁殖、基因型鉴定和骨髓检测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条件敲除小鼠(Cx43KO小鼠)的繁殖、基因型鉴定及其导致的骨髓增生异常机制。方法将引进的2对转基因小鼠Cx43loxP/loxP和Lyz-Cre/+进行交配饲养和繁殖,选取子一代雌性Cx43loxP/-_Lyz-Cre/+与雄性Cx43loxP/loxP合笼交配,获得Cx43loxP/loxP_Lyz-Cre/+小鼠(即Cx43KO小鼠)。提取鼠尾组织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方法进一步验证Cx43KO小鼠的正确性。结果 Cx43KO小鼠繁殖成功,成功获得Cx43loxP/loxP_Lyz-Cre/+、Cx43loxP/-_Lyz-Cre/+、Cx43loxP/loxP、Cx43loxP/-四种基因型小鼠;其繁殖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x43KO小鼠骨髓、肝、脾Cx43mRNA的表达均较杂合型小鼠下降(P<0.05)。结论 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子鼠的基因型。雌性Cx43loxP/-_Lyz-Cre/+小鼠与雄性Cx43loxP/loxP小鼠交配是获得Cx43KO小鼠的有效途径。
- 徐燕霞周东明傅晋翔
- 关键词:基因敲除连接蛋白43基因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CX43表达及SDF-1α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构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MSC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a分泌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MM细胞系及MM原代细胞CX43的表达及SDF-1a分泌水平。建立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共培养MM细胞和MSC,然后用CD138磁珠法分离RPMI8226细胞及MSC。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法检测共培养前后MSCCX43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X43分布;划痕实验检测共培养后MSC间间隙连接通讯(GJIC)变化;微孔隔离实验检测18a-甘草次酸(18a—GA)对MSC诱导的RPMI8226细胞迁移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共培养后的MSCSDF—1a分泌水平。结果MM细胞系RPMI8226、U266、1/3MM细胞及MM原代细胞CX43mRNA呈中、低度表达,XG-4、XG-7细胞不表达CX43。骨髓MSC高表达CX43。直接或间接共培养后骨髓MSC的CX43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分别是单独培养时的1.36倍和2.10倍,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共培养后MSCCX43蛋白表达水平也上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增高的CX43主要分布在胞质。划痕实验显示在MSC与RPMI8226直接共培养后荧光染料在细胞间扩散距离增加。MSC与RPMI8226细胞直接和间接共培养体系中,MSC培养上清SDF.1et水平分别为(373.02±10.11)和(309.714-10.71)pg/ml,高于共培养前[(237.84±9.23)pg/m1](P〈0.01),该作用可被18a-GA抑制降为(126.01±4.80)和(106.99±3.39)pg/ml。18et—GA可抑制MSC诱导的RPMI8226细胞迁移,其作用前后RPMI8226细胞迁移率分别为(8.00--0.67)%及(4.82:50.19)%。结论MM细胞与MSC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均可上调MSCCX43表达水平,并促进SDF—let的分泌。间隙连接阻断剂18et—GA可降低共培养体系中SDF—1a的分泌并抑制MSC诱导的MM细胞迁移。
- 张晓慧孙谕王子妍黄湛平傅晋翔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连接蛋白43
- 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相关分子在淋系恶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16年
- 目的动态分析淋系恶性疾病(MLD)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变化,探讨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55例ML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0例、多发性骨髓瘤(MM)16例;以1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细胞(Tfh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及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浓度。结果MLD患者治疗前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MLD患者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表达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MM组、ALL组、NHL组。化疗第2、4、6个疗程末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Tth细胞比例及ICOS、PD-1表达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至第6个疗程末接近甚至低于健康对照组。第2个疗程末疾病进展患者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表达水平接近甚至高于治疗前水平。第6个疗程末获得完全缓解的ALL、NHL、MM患者Tih细胞比例及ICOS、PD-1表达水平更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低于部分缓解者(P〈0.05)。T细胞型ALL组和NHL组Tth细胞比例稍高于B细胞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L、NHL、MM患者血浆IL-21浓度[(474.55±33.41)Pg/ml、(498.64±68.11)Pg/ml、(445.08±36.14)Pg/m1]高于健康对照组[(326.56±32.44)Pg/ml,均P〈0.01]。Tfh细胞比例与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AnnArbor分期、ISS分期、8。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0.32、0.60、0.23、0.76、0.49,均P〈0.05)。结论ICOS、PD-1和IL-21表达异常所致外周血Tfh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了MLD的发病过程,
- 周东明徐燕霞袁育青陈萍孙谕傅晋翔
-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CXCR5白细胞介素21
- 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被引量:1
- 2015年
-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是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难点,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就RRMM的最新治疗药物和方案作了详细阐述,包括药物联合应用、新型药物的临床研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令人欣喜.文章着重介绍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及毒副作用.
- 周东明傅晋翔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 细胞融合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与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的融合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细胞示踪绿色荧光探针(CMFDA)及红色荧光探针(CMTMR)分另别标记的细胞通过化学促融剂聚乙二醇(PEG-1000)诱导融合,建立细胞融合模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融合细胞是否发生细胞核的融合;鉴定融合细胞干性基因及促融相关性基因SIRPα、DC-STAMP的表达情况.结果 PEG-1000能够介导骨髓基质细胞与RPMI 8226细胞融合;超过80%的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目在80条左右;融合细胞不仅表现出骨髓基质细胞的特征及干性相关基因c-myc、Klf-4、OCT-4表达阳性,而且融合相关性基因SIRP α及DC-STAMP也表达阳性.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与RPMI 8226细胞间可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具有进一步成融的潜力,可能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周敏傅晋翔王子妍袁育青居颂光张立莹
- 关键词:细胞融合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聚乙二醇
- 细胞间隙连接在多发性骨髓瘤SP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由连接蛋白43(Cx43)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GJIC)及其介导的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MM)侧群细胞(S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MM细胞株RPMI 8266的SP细胞;采用RT-PCR技术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来源MSCs、RPMI 8266、SP细胞中Cx43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直接共培养观察不同来源MSCs对SP细胞周期、Cx43蛋白表达、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和耐药的变化以及加入连接通道抑制剂18α甘草次酸(α-GA)后的影响。结果MM-MSCs与ND-MSCs形态及表型无明显区别,与RPMI 8266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x43;与MM-MSCs共培养可使更多SP细胞进入G0期(P<0.001),SP细胞的c-myc、KIF4和SOX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Oct-4基因表达下调,加入α-GA后,c-myc、KIF4和SOX2均有不同程度下调,但无显著性差别;使Cx43表达上调,分别为(31.00±2)%和(39.00±2)%;使体外集落形成能力上调,加入α-GA可部分抑制该作用;RPMI 8266存在少量c-myc、KIF4、SOX2和Oct-4基因表达,SP细胞亚群中该类基因明显上调,MM-MSCs分泌高水平的白介素(IL)-6,与SP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液中IL-6、IL-10及TGF-β表达上调(P=0.0072,P=0.037);bFGF和IL-17则无明显变化。加入α-GA后,上清液中IL-6、IL-10和TGF-β水平降低;MM细胞对硼替佐米诱导的凋亡敏感,但SP细胞敏感性较差,与MM-MSCs共培养显著减少硼替佐米介导的细胞凋亡,加入α-GA可部分恢复MM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结论MM-MSCs与多发性骨髓瘤SP细胞上调Cx43蛋白表达,形成更多GJIC,并通过改变MSCs细胞因子分泌谱,促进SP细胞增殖和耐药,可能是最终导致MM复发的原因之一。
- 王子妍张晓慧芮明忠周敏傅晋翔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间隙连接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