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9IK168)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伟利钱爱东李影孟庆峰孙晓媛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核酸检测方法
- 2011年
- 自1982年,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被正式提出至今其研究的实际意义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食品检疫、水质监测等方面尤为突出。
- 李影王伟利钱爱东
- 关键词:核酸检测细菌水质监测检疫
- VBNC状态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为选择更适合研究者研究细菌VBNC状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目前已知的几种VBNC状态细菌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列举,分析对比其优缺点。为发展新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潘乐孟庆峰钱爱东王伟利
- 流式细胞仪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大肠杆菌被引量:7
- 2009年
- 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联合对经酸和低温联合诱导的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与正常状态细菌相比,诱导后菌株多数仍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活菌数远远超过死菌数。并且菌体形态多样,每份样品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颗粒"。结合荧光图像可以确知是杆状、球状或球杆状的菌体。由此表明,实验菌株在可培养数为零时就已进入了VBNC状态。
- 李影王伟利段冶钱爱东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大肠杆菌
-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沙门菌RT-PCR检测被引量:4
- 2013年
-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而且所获得的电泳图谱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沙门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另外,2对引物的最低cDNA检出量分别为30.65和3.065 pg/μL.由此证明,引物C1和C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建立VBNC沙门菌的检测方法.
- 李影王伟利孟庆峰钱爱东
- 关键词:沙门菌差异基因
- 鸡白痢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相关基因ybbB和rh1B的鉴定被引量:3
- 2011年
-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在S.pullorum的VBNC状态下克隆得到两个转录基因片段,分别为422 bp和573 bp。序列分析表明:422 bp的cDNA片段与不同沙门氏菌株的tRNA硒尿核苷合成酶(tRNA 2-selenouridine synthase)的ybb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73 bp的cDNA片段则与不同菌株S.pullorum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基因(rh1B)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以上。在VBNC状态下这两个转录基因的发现,将为S.pullorum的VBNC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李影段锐孙晓媛钱爱东王伟利
-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
- 鸡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发生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9%,而氨基酸的同源性也均在97%以上,表明这3个序列是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也是与大肠杆菌VBNC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由此推知,当正常大肠杆菌在未暴露任何压力下时,其转录水平较低,特别是23S rRNA的某一(些)基因不显示或受到强烈抑制。当进入VBNC状态后,面临生存压力时,这一(些)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强于正常状态,而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结构与场所,其某些基因也将积极参与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李影段锐王伟利孙晓媛钱爱东
- 关键词:大肠杆菌
- 突变体在研究细菌VBNC状态形成机制中的应用
- 2013年
- 自1982年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发现以来,人们就已逐渐明确和认识到由这些无法培养但却仍然存活的非可培养微生物所导致的公共卫生危害。
- 李影王伟利孟庆峰
- 关键词:细菌突变体可培养微生物公共卫生
-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 李影王伟利段锐钱爱东
- 关键词:细菌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