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29)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宋立林董卫国魏衍华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徐复观
  • 3篇儒学
  • 2篇荀子
  • 1篇道观
  • 1篇道术
  • 1篇德治
  • 1篇德治主义
  • 1篇颜回
  • 1篇一以贯之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人伦
  • 1篇人性论
  • 1篇人学
  • 1篇儒学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圣人
  • 1篇圣人观
  • 1篇思孟

机构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作者

  • 4篇宋立林
  • 1篇董卫国
  • 1篇魏衍华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敬之义大矣哉——社会转型与礼乐文化重建
近百余年来,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化固然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相应的传统的道德、伦理也必然要转变为现代的道德、伦理。现代伦理及道德要求以自由、平等为基础,传统的以礼为中心的伦...
宋立林
儒学与战国时期社会互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乱离的战国之世,早期儒学还处于"不治而议论"阶段,但由于战国儒者的推动,它却以开放的姿态在其他地域得以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儒学与其他区域文化,与战国诸子学形成了互动关系,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当然,儒学能够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显学",从根本上说,应与孔子学说"述而不作"的特质有关。早期儒家集此前诸贤哲智慧之大成,使其成为由"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转变中"道术"的新载体。
魏衍华
关键词:战国儒学区域文化道术
亲情与恩义:论荀子孝道观的价值维度被引量:2
2017年
儒家孝道所建构的人伦关系,基于血缘亲情与恩义而建立,蕴含着子女对双亲的感恩之情和家庭伦理责任。养亲、敬亲、顺亲、谏亲是考察儒家孝道的四个主要价值维度。与孔孟孝论强调"亲亲",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养、敬、顺有所不同,荀子孝论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凸显了礼义对孝道的引导和矫正功能。荀子提出"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主张从义不从父,将子道与臣道相贯通,把持义谏亲的社群价值置于诚敬顺亲的族群价值之上,为解决"顺亲"和"谏亲"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组织系统的有效运转和社会公德、社会正义的实现。
周海生
关键词:亲情荀子孝道
徐复观先生之董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的地位极为重要,然而现代新儒家群体对其大都忽视,惟独徐复观极其推重,在董子研究方面着力甚多。这一方面是出于徐复观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疏释的需要,也是其思想史研究理路的必然结果。徐复观对董子的研究是全方位的,分别对董子的公羊学、天的哲学、政治思想及其与汉代政治关系进行了分梳和诠释,既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风格,又极大地推进了董子研究的进展,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宋立林
关键词:徐复观公羊学天人感应
忠恕之道与孔门仁学——《论语》“忠恕一贯”章新解被引量:4
2016年
孔子之仁学并非抽象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说,乃是归本于人格教养的实践智慧。"一以贯之"由孔子的人格境界展示了仁之通性的精神内涵。忠恕之道则是仁学最为根本的实践方法和必然性的诠释原则,集中体现了传统儒学"即工夫即本体"的学术精神。曾子由忠恕来把握仁道,符合孔子仁学的基本精神,对孔门仁学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董卫国
关键词:一以贯之忠恕仁学论语
赋古典以新义,出新解于陈编——徐复观先生先秦儒学诠释述略被引量:2
2016年
徐复观先生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思想与学术俱称大师之人物,其对于先秦儒学之诠释,体现了其返本开新之宏愿,亦见其疏释中国文化之雄心。其于先秦儒学之诠释,有其独特之方法与态度自觉。徐复观所诠释之先秦儒学,主要体现于人性论与德治思想两方面。其论建基于文献之梳理与归纳,其说深契于儒家义理之堂奥,深造自得,嘉惠学林,至今仍为难以逾越之丰碑。
宋立林
关键词:先秦儒学人性论德治主义
徐复观《中庸》新诠表微
2016年
徐复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现代疏释工作,尤其是对早期儒家思想做过精深的诠释工作。其对《中庸》这一儒家经典的诠释,典型地反映出徐复观诠释思想的基本特征及诠释理路。徐复观对《中庸》文本成书的考辨、思想的诠释及政治思想之抉发,皆有重要见解,其诠释为我们现代人深入《中庸》的思想世界奠定了基石。
宋立林
关键词:徐复观《中庸》思想史
孟子的“圣人”观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崇"圣"、树"圣"与祭"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孟子继承与弘扬此前文化中的"圣人"观思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圣人"观:一是从超越时空的角度说,圣人是"百世之师"者;二是从自我超越的角度说,圣人是"与我同类"者;三是从社会道德伦理教化的角度说,圣人是"人伦之至"者。孟子有关"圣人"观的阐述,其基础是人性学说,同时也为其人性学说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魏衍华
关键词:圣人
颜氏之儒考述被引量:1
2013年
《韩非子·显学篇》有"儒分为八"之说,其中"颜氏之儒"所指是否颜回一派,学者多有分歧。而之所以出现分歧,其中一个原因便在于颜子生卒年存在多种异说。通过对各种意见的分析考辨,我们确定颜子当少孔子三十岁,卒时为四十一岁。而且,颜子当有门人,其学得以传承,可以形成一派。韩非所谓"颜氏之儒"当指颜子一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颜子与曾子、思孟,颜子与庄子的学术思想关联问题。
宋立林
关键词:颜回思孟庄子
荀子“天人并立”思想诠说被引量:2
2022年
"究天人之际"系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永恒母题。荀子的思想大厦亦以其天人论为根基。荀子认为:"天道有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实现人的自我长养,进而通过践行礼义而成为圣贤,在德性人格上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荀子的天人论是"天人之分"与天人相系的辩证统一,既反对畏天、慕天、"错人而思天",又反对"天人二分",人定胜天,让天与人的价值皆得以彰显,避免了天与人的"互役",形成友好型伙伴关系,可谓之"天人并立"。荀子在《天论》篇中完成了"天人并立"思想的逻辑证成,并将其贯穿于"性恶论"(自然维度)和"礼论"(文化维度)之中,成为荀子天人论的思想内核。本文通过分析天论、性恶论和礼论中的人学意蕴,让"天人并立"这一伟大思想显豁起来,从而让我们对荀子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系统的把握。
纪洪涛
关键词:荀子人学天人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