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11JCZW02YB)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毛海莹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民俗
  • 1篇代文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柔石
  • 1篇奴隶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民俗
  • 1篇女性形象
  • 1篇重读
  • 1篇作家
  • 1篇作家创作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运动
  • 1篇文学
  • 1篇现代文
  • 1篇现代文学
  • 1篇民俗审美
  • 1篇民俗心理
  • 1篇民俗学

机构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篇毛海莹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女性民俗:一种文学形象研究的新视角——以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创作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个体的发现也由此推动了"女性"这一群体的觉醒和复苏,对"女性"的关注成为当时新文学作家创作的一大主要内容。而新文学作家创作的民俗化倾向又使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女性民俗"这一焦点上。纵观20世纪上半叶江南区域内反映乡土女性民俗与都市女性民俗的两类作品,我们发现,它们各自在文学表现空间内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并非是个别、特殊的,
毛海莹
关键词:女性民俗作家创作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女性形象
从民俗学角度重读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借助文艺民俗学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对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的文本细读,在分析"典妻婚"女性民俗心理的基础上透视其背后文艺民俗的审美本质。"典妻婚"中的女性民俗心理是丰富而复杂的,在悲剧的张力建构中,女主人公"意外—反抗—默认"的内在民俗心理过程被生动地揭示出来。而对女性民俗心理的审美本质分析,则可让读者感受到女主人公"善良美—忍受美—圆熟美—母性美—凄凉美"的审美发展轨迹,这对于深入理解作家创作心理原型、进一步挖掘作品人性美的内涵意蕴有着重要的作用。
毛海莹
关键词:《为奴隶的母亲》民俗心理民俗审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