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2CGB004)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同标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造像
  • 2篇禅佛
  • 2篇曼荼罗
  • 2篇考述
  • 2篇佛塔
  • 1篇神仙
  • 1篇神仙方术
  • 1篇图像
  • 1篇华盖
  • 1篇观音
  • 1篇方术
  • 1篇佛教
  • 1篇佛教造像
  • 1篇佛像

机构

  • 3篇江南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同标

传媒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创意与设计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尼泊尔佛塔曼荼罗造像考述(上)
2013年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成金刚界曼茶罗五佛信仰系统。部分佛教也雕造了佛母、天王和护法忿怒像。这类佛塔在中国内地也多有表现,并可与中国汉译密教佛典相互照应。随着密教的进一步发展,在尼泊尔等地又形成了本初佛的概念,以佛塔自身象征本初佛,原先居于中间主位的大日佛反而退居于阿閦佛与宝生佛之间,位于佛塔的东南隅。类似的佛塔曼荼罗起源于印度,而极盛于尼泊尔,在中国西藏也有类似的造作,并出现在唐喀佛画中。尼泊尔的佛塔曼茶罗介于佛教美术从印度向中国传播的中间地带,也兼有中印两国的某些特色。
张同标
神仙方术视野中的中国早期华盖图像被引量:6
2014年
华盖是从遮风蔽雨的伞盖转化而来,由实用器具升华为神仙方术意味的美称。这在汉代辞赋典籍中屡有记载,也被使用于奉神、长生、辟兵等庄严场合,在汉代图像中尤多见于西王母。在佛教入传中国后,汉恒帝设华盖之座并祠浮图老子,表明当时人把佛陀(浮图)与老子(道教始祖)同样对待,华盖也具有传统的方术意义。然而,与佛陀造像伴生的华盖,在印度原本是王侯象征的礼具,是把佛陀当视为王侯的,而在中国却是与神仙为伍的,表明中国早期华盖佛像是在神仙方术系统中被接受的。从华盖图像的中外寓意之别,反映了中国古代是立足于自身文化系统接纳外来文明的,中外文化之间的共性是最初被接纳的思想契机。
张同标
关键词:华盖神仙方术佛像
尼泊尔佛塔曼荼罗考述(下)
2014年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除了斯瓦扬布等大型佛塔之外,在街头巷尾和佛寺内的石制还愿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成金刚界曼荼罗五佛信仰系统。部分佛教也雕造了佛母、天王和护法忿怒像。这类佛塔在中国内地多有表现,并可与中国汉译密教佛典相互照应。随着密教的进一步发展,在尼泊尔等地又形成了本初佛的概念,以佛塔自身象征本初佛,原先居于中间主位的大日佛反而退居于阿閦佛与宝生佛之间,位于佛塔的东南隅。类似的佛塔曼荼罗起源于印度,而极盛于尼泊尔,在中国西藏也有类似的造作,并出现在唐喀佛画中。尼泊尔的佛塔曼荼罗处于佛教美术从印度向中国传播的中间地带,也兼有中印度两国的某些特色。
张同标
尼泊尔三乘物观音造像与成就法被引量:2
2013年
尼泊尔特别流行观音菩萨信仰,有诸多造型奇异的观音形象,三乘物观音即其之一。这种观音造型的特征是三重乘物,自上而下,分别是毗湿奴、金翅鸟、狮子。有时还增加一条诃利蛇,形成四重乘物。观音菩萨是佛教观想中的,三乘物观音乘骑于毗湿奴肩上,表明观音凌驾于印度教诸神之上,是佛教自我优位心理的物化表现。这种三乘物观音出现在印度佛教末期的成就法鬘之中,是瑜伽形者观想的宇宙至尊神,他们努力使自己与三乘物观音融汇为一体,以达到解脱证道的目的。三乘物观音造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对于研究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张同标
关键词:佛教造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