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135)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少宗张秉芬侯文静郭珊珊丛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英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止痛
  • 9篇痛经
  • 8篇针刺
  • 7篇止痛作用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痛经
  • 3篇单穴
  • 3篇留针时间
  • 2篇穴位
  • 2篇针刺单穴
  • 2篇针刺治疗
  • 2篇针刺作用
  • 2篇针灸
  • 1篇穴位配伍
  • 1篇腰扭伤
  • 1篇针灸学
  • 1篇诊疗思路
  • 1篇整体论
  • 1篇止痛效果
  • 1篇十七椎

机构

  • 12篇山东省中医药...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英才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0篇陈少宗
  • 2篇丛茜
  • 2篇张秉芬
  • 2篇郭珊珊
  • 2篇侯文静
  • 1篇朱兵
  • 1篇王黎明
  • 1篇李艳梅
  • 1篇卜彦青
  • 1篇赵玲
  • 1篇王菊
  • 1篇李涛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陈少宗郭珊珊
针刺单穴与多穴治疗痛经时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陈少宗侯文静丛茜
关键词:痛经针刺
针刺单穴 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陈少宗张秉芬王黎明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留针时间
健康教育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确诊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综合组为健康教育加针刺治疗;针刺组为单纯针刺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连续随访3个月,用McGill疼痛问卷简表(...
侯文静; 陈少宗; 丛茜; 王世芳; 周晓红; 刘桂霞; 张秉芬;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健康教育针刺治疗止痛效果
文献传递
从临床经验统计看肾经腧穴的主治规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与方法:对权威文献所记载的肾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统计,以探索肾经腧穴的主治规律。结果:肾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规律相吻合。结论:传统理论总结与临床经验或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距离;针灸学理论需要创新和发展。
陈少宗张瑞萍
针刺不同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陈少宗李涛
关键词:留针时间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文献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12月。获取所有涉及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评价其方法。结果: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占14%,11.9%的文献对组间可比性进行了统计,组间均衡性比较可靠,明确诊断标准占14.7%,正确运用随机分组方法占16.87%,17篇研究有随访记录,2篇研究提及盲法,2篇文献提及治疗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方法上还存在问题,而且缺乏一些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
赵玲陈少宗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刺治疗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的效能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不同留针期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作用越好,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陈少宗郭珊珊
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的系统科学解析被引量:1
2019年
传统医学的整体观确保了针灸诊疗方向的正确性,但缺乏还原论补充下的整体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系统科学提倡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根据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对于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应当从"向下"和"向上"两个方向展开,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向进行探索,在系统各部分的联系性、动态性、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把握整体。现代针灸学的辨病治疗立足于病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互动关系,而非拘泥于病灶本身,即明确病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并系统性地优化针灸治疗方案。现代针灸学诊疗思路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局部认识"和"整体认识"相统一的基本思想,系统科学原理也为深刻理解针刺调节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机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陈少宗朱兵
关键词:现代针灸学辨病治疗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
预针灸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预针灸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予针刺十七椎单穴治疗;B组20例,予针刺三阴交、次髎、地机、十七椎多穴治疗;C组40例,不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同期痛经症状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痛经症状疼痛程度随访1周期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3周期时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痛经症状持续时间随访3周期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B 2组各周期症状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单穴及多穴预针刺对原发性痛经皆有较好疗效,多穴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穴治疗。
卜彦青侯文静李艳梅张秉芬丛茜王菊陈少宗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十七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