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996)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志力付小兵陈伟盛志勇孙同柱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增生
  • 3篇增生性瘢痕
  • 3篇受体
  • 3篇皮肤
  • 3篇瘢痕
  • 2篇凋亡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胎儿
  • 2篇皮肤组织
  • 2篇瘢痕形成
  • 2篇细胞凋亡
  • 2篇抗原
  • 2篇溃疡
  • 2篇基因
  • 2篇BAX

机构

  • 8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篇付小兵
  • 8篇赵志力
  • 7篇孙同柱
  • 7篇盛志勇
  • 7篇陈伟
  • 4篇杨银辉
  • 2篇孙晓庆
  • 1篇朱剑虹
  • 1篇杨林
  • 1篇王振辉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感染.炎症....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Fas,Fas-L和Caspase-3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4
2002年
探讨Fas、Fas L和Caspase 3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内的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这三种蛋白在 8例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在正常皮肤中 ,Fas和Fas L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内 ,Caspase 3则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Fas和Fas L在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基底层细胞内有少量分布 ,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 <0 0 5 ) ;Caspase 3的阳性细胞率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内有轻微表达。提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Fas、Fas L和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由这三种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受阻相关。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赵志力王振辉盛志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CD95抗原FAS基因CASPASE-3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 (IGF ⅠR)两亚基 (α,β)和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 ,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这 3种蛋白在 12例不同胎龄的胎儿和 8例成人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 ,这 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很低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 ,IGF ⅠRα、IGF ⅠRβ和P Tyr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成人皮肤中 ,IGF ⅠRα、β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而P Tyr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中。这 3种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 ,显示它们可能对皮肤的发生。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
关键词:成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胎儿皮肤创面愈合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胎儿与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技术确定这两种蛋白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 (8例 )和成人皮肤(8例 )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结果 :在妊娠早期和中期胎儿的皮肤组织中 ,PCNA呈强阳性表达 ,而 P5 3蛋白表达很低。随着胎儿生长发育 ,PCNA蛋白的阳性细胞率逐渐降低 ,而 P5 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发育后期的胎儿和成人皮肤中 ,PCNA的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 ,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胞核内 ;P5 3呈阳性表达 ,蛋白颗粒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中。结论 :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中 ,PCNA和 P5 3蛋白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 DNA合成和修复 ,调节皮肤组织的生长发育、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赵志力杨银辉盛志勇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皮肤组织胎儿成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难愈性溃疡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α,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方法溃疡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3种蛋白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含有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部分表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降至正常皮肤的43.9%和50.0%(P<0.05)。结论在IGF-Ⅰ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IGF-Rα和IGF-Ⅰβ蛋白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难愈性溃疡
成人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功能和应用的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成年大脑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现在研究发现神经再生是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妊娠也可以影响成年神经细胞再生.在成年大脑中存在着神经干细胞聚焦区,这些成年神经干细胞对于成年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由成年神经干细胞生成的新生神经元具有电生理功能,不仅能够对损伤的大脑进行修复,而且可能参与记忆和学习等高级神经功能.目前已有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
杨林朱剑虹
关键词:神经再生脑损伤干细胞移植电生理功能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在皮肤溃疡中表达特征及其对溃疡形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两个亚基 (A、B)和两种受体 (PDGFRα和 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来自 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 ,取其溃疡皮肤组织 8份、对应的溃疡边缘组织 8份及正常皮肤组织 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这 4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的阳性颗粒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 ,两个亚基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 .2± 5 .6 ) %和 (2 2 .4± 7.4 ) % ;PDGFRα存在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该受体表达较多 ,阳性表达率为 (36 .7± 4 .3) % ;PDGFRβ在正常皮肤中表达较弱 (15 .3± 4 .8) % ,蛋白颗粒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膜上。从正常皮肤组织经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 ,PDGF A和 PDGF B的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在溃疡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蛋白主要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两者的阳性细胞率分别升至为正常皮肤的 1.4 1倍和 1.13倍。 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而含有 PDGFRβ阳性颗粒的细胞主要为表皮生发层细胞。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α和β型受体表?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
关键词:溃疡形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皮肤组织
修复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与鉴别
2001年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表达的差异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细胞,修复细胞的分化与之相同。从分子水平上看,细胞分化意味着机体不同细胞中有不完全一致的基因活性,表现为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由于在特定细胞中某些基因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性激活的结果,所以,基因表达的调控是研究细胞分化的核心问题。只有对高等生物细胞中基因调控的复杂机制了解清楚后,才能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修复细胞分化的本质和更精细的程序性调控过程。本文将就近年来对修复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及部分组织中修复细胞分化鉴别的研究近况进行回顾。
赵志力付小兵
关键词:修复细胞细胞分化基因调控干细胞
Bax和Bcl-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观察Bax和Bcl 2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内的表达特征及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这两种蛋白在 8例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内 ,Bax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 ;Bcl 2蛋白则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浆内。在增生性瘢痕中 ,Bax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 ,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水平 (P <0 .0 5 ) ;含有Bcl 2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 ,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Bcl 2蛋白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而Bax表达降低 ,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受阻亦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赵志力盛志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BAX蛋白BCL-2蛋白细胞凋亡
Bax和Bcl-2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观察 Bax 和 Bcl-2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内的表达特征及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这两种蛋白在8例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内,Bax 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Bcl-2蛋白则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浆内。在增生性瘢痕中,Bax 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水平(P<0.05);含有 Bcl-2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 Bcl-2蛋白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而 Bax 表达降低,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受阻亦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赵志力盛志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BAX蛋白BCL-2蛋白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