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3)

作品数:1,124 被引量:6,832H指数:28
相关作者:魏源送李激宋永会秦延文储昭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1篇期刊文章
  • 2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2篇建筑科学
  • 60篇农业科学
  • 53篇水利工程
  • 25篇生物学
  • 21篇化学工程
  • 20篇天文地球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9篇污染
  • 105篇污水
  • 92篇水质
  • 69篇污泥
  • 64篇废水
  • 60篇水处理
  • 60篇脱氮
  • 57篇沉积物
  • 50篇水体
  • 44篇城市
  • 42篇污水处理
  • 42篇流域
  • 39篇硝化
  • 38篇污染物
  • 37篇氮磷
  • 37篇水环境
  • 36篇土壤
  • 36篇微生物
  • 34篇水库
  • 34篇供水

机构

  • 161篇中国环境科学...
  • 64篇中国科学院
  • 58篇中国科学院生...
  • 53篇同济大学
  • 52篇中国科学院大...
  • 50篇清华大学
  • 3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4篇江南大学
  • 32篇北京师范大学
  • 30篇北京市水科学...
  • 26篇河海大学
  • 25篇浙江大学
  • 2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3篇沈阳建筑大学
  • 23篇学研究院
  • 22篇南京大学
  • 22篇北京建筑大学
  • 2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7篇辽宁大学
  • 16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7篇魏源送
  • 14篇李激
  • 11篇宋永会
  • 10篇储昭升
  • 9篇傅金祥
  • 9篇王书航
  • 8篇姜霞
  • 8篇王海燕
  • 8篇席北斗
  • 8篇郑凯凯
  • 7篇苏婧
  • 7篇王东升
  • 7篇刘德富
  • 6篇郑朔方
  • 6篇张俊亚
  • 6篇郑丙辉
  • 6篇张远
  • 5篇张雷
  • 5篇杨玉龙
  • 4篇薛利红

传媒

  • 93篇中国给水排水
  • 83篇环境科学学报
  • 76篇环境科学
  • 75篇环境工程技术...
  • 71篇环境科学研究
  • 67篇环境工程学报
  • 63篇给水排水
  • 40篇净水技术
  • 29篇中国环境科学
  • 20篇水处理技术
  • 20篇环境科学与技...
  • 13篇湖泊科学
  • 13篇水资源保护
  • 13篇环境保护科学
  • 12篇工业水处理
  • 1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1篇生态学报
  • 1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1篇生态毒理学报
  • 9篇中国农村水利...

年份

  • 26篇2023
  • 222篇2022
  • 190篇2021
  • 361篇2020
  • 174篇2019
  • 48篇2018
  • 39篇2017
  • 43篇2016
  • 15篇2015
  • 3篇2014
  • 1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1,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道异位处理工程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为解决河道黑臭问题,采用超磁混凝-接触氧化-生态塘组合工艺进行河道异位修复,主要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分析了该工程的成本、经济与环境效益。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NH3-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2.7、15.38、1.35mg/L时,出水均值分别为19.7、0.16、0.06mg/L,去除率分别为53.9%、99.0%、95.6%,出水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水质要求。
胡天媛孟令鑫
关键词:河道修复生态处理
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识别及整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区域水环境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某镇域范围水体环境为例,系统分析了水环境现状特征及其污染因素,结果表明生活源为区域水环境主要的污染贡献来源,此外天然径流严重不足、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滞后、工业企业排污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水环境问题识别和诊断,有针对性提出以生活和工业源截污为基础,以水资源优化调配为保障,以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内河涌治理为依托的一系列强化污染监控和治理体系的具体解决措施。
苏耀明王秀明谭志蔡勋江黄荣新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整治
海河流域分水系河系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2000—2013年海河流域水质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海河4大水系、7大河系角度探讨了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各水系之间的污染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由北向南水系水质逐渐变差,其中徒骇马颊河水系水质最差,评价年份中几近100%河段处于劣于Ⅲ类。流域北部水质相对较好。海河北系及滦河和冀东沿海诸河约有40%~70%的评价河长水质达到、优于地表水Ⅲ类。整体上,海河流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张仙娥冯成洪黄蓓蓓刘毛妞刘静玲
关键词:海河流域污染特征
表面活化磁性炭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2018年
以葡萄糖和葡萄糖酸亚铁为前驱体、以氯化锌为表面活化剂,在前期水热条件下以及后期氮气保护的高温条件下制备出表面活化磁性炭微球(AMCMs),并研究了该材料对水中磺胺甲噁唑(SMX)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平均粒径约4μm的AMCMs分散性良好,比表面积高达1 419 m^2/g,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整个炭微球中,粒径约为15~25 nm,并且Fe_3O_4表面被石墨化碳包覆,该包覆层既防止了Fe_3O_4颗粒的团聚,同时也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影响;AMCMs对SMX的吸附动力学遵循拟2级动力学模型,其对SMX的吸附行为与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更优。AMCMs在重复利用5次之后对SMX的吸附容量仍能达到首次使用吸附容量的82%。
万俊力邓慧萍周丽齐霁
关键词:炭微球磁性磺胺甲噁唑
稻草强化生物膜浮床脱除工业尾水中氮素及COD的效果
2020年
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中总氮含量偏高,容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提高尾水中总氮的去除效率,通过模拟稳定塘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比了不同稻草添加量(0,0.18,0.54 g/L)强化生物膜浮床脱除工业尾水中总氮(TN)的效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稻草量的增加,TN的去除率显著提高;10 d后,添加0(CK)、0.18 g/L(T1)和0.54 g/L(T2)稻草的尾水中,TN去除率分别为18%,40%,93%。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 d时,CK、T1和T2的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10%,22%,49%,且3种情况下的进出水COD浓度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稻草通过缓慢释放碳源为生物膜中异养反硝化细菌提供可利用的有机物。研究成果可为工业尾水深度处理脱氮技术提供参考。
艾森杨亚红许光链宰英涵张惠宁白志辉
关键词:稻草生物膜生态浮床COD
巢湖秀丽白虾与日本沼虾的肌肉生化组成以及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性分析
2022年
试验对巢湖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与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肌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依据特征脂肪酸分析两种虾的食性。结果显示:秀丽白虾的蛋白质含量(14.74±0.66)%显著低于日本沼虾(16.37±0.28)%,灰分含量(4.29±0.14)%显著高于日本沼虾(3.76±0.13)%,水分及脂肪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秀丽白虾的氨基酸总量(61.66±1.67)%显著低于日本沼虾(65.64±1.05)%,但必需氨基酸总量(24.10±0.44)%与日本沼虾(24.33±0.74)%无显著差异,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均显著高于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的饱和脂肪酸与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0.55±1.63)%与(13.04±0.42)%,略低于日本沼虾的(33.82±1.88)%与(14.64±0.67)%,但无显著差异,而其多不饱和脂肪酸(56.41±1.34)%显著高于日本沼虾的(51.54±1.29)%。结果表明,巢湖秀丽白虾的肌肉蛋白质含量低于日本沼虾,但其肌肉氨基酸的平衡性更好,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更高。特征脂肪酸分析显示,秀丽白虾与日本沼虾均为杂食性,但秀丽白虾捕食更多的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更偏向于捕食性,其营养级大于日本沼虾。
朱金超孙钰宁杨云霞姚峰张晓华杨严鸥
关键词:脂肪酸食性
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三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演替规律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键要素,光照强度0~4 500 lx,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但光强超过4 500 lx之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光照强度0~1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光照强度1 500~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光强超过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从制定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角度来看,当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低,此时其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为最佳的调度方案光照参数;(3)浮游植物生物量(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为:y=2×10^(-8)x^3-5×10^(-4)x^2+3.1923x-122.92(R^2=0.93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式为:y=2×10^(-12)x^3-3×10^(-8)x^2+10^(-4)x+0.3266(R^2=0.55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
严广寒刘德富张佳磊刘璇贡丹丹
关键词:光照条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生物量
海河流域典型滨海湿地生境问题诊断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海河流域滨海湿地面临的日渐严重的天然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选择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等典型滨海湿地,基于遥感解译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其主要的生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发现,各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尤其是芦苇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多转化为建设用地,人为因素主导了北大港湿地退化,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加速了七里海、南大港湿地退化。
侯思琰徐宁徐鹤
关键词:滨海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有机磷阻燃剂的净化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索有效处理有机磷阻燃剂(OPFRs)废水的方法,本文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s),探究不同进水C/N比与是否曝气等运行工况下系统对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的去除效率影响,并观察目标物在湿地系统各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IVCWs对TCPP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进水C/N=3时系统对TCPP去除率(52.28%±11.64%)相比,增加进水C/N、曝气和两者联用可使去除率分别提高至(68.77%±2.49%),(57.21%±1.76%)和(89.64%±1.94%).通过分析系统中各相累积量发现,植物(0.09%)和基质(3.30%)中TCPP的累积有限.火山岩(162.39~435.01ng/gdw)和沸石(131.67~407.74ng/gdw)中TCP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32.63~149.94ng/gdw).植物体内,与菖蒲(432.95ng/gdw)、香蒲(665.21ng/gdw)相比,风车草(1288.82ng/gdw)更易TCPP累积.不同植物中TCPP主要富集在根部,有向叶片转移的趋势.探究IVCWs对TCPP的去除潜能及迁移行为,对系统缓解OPFRs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高玉珊王焕华许仕荣卢少勇刘涛秦攀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有机磷阻燃剂
南淝河污染通量解析与治理被引量:7
2020年
分析了南淝河水系的2017年、2018年逐月天然径流量,根据污水处理厂入河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推算2017年、2018年逐月入巢湖污染通量,并进行污染通量解析。提出南淝河治理思路:解决城区污水直排和混排历史遗留问题,重视城市建成区初期雨水和农村面源污染盲点,缓解河道基流匮乏和河渠不畅问题,采取城市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张笛田鑫吴师
关键词:水污染降水量径流量水质河道治理巢湖
共1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