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980)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林蓓张淑兰郝莹莹朱连成严丽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近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卵巢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卵巢癌
  • 4篇卵巢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4篇LEWIS_...
  • 3篇卵巢浆液性
  • 3篇浆液
  • 3篇浆液性
  • 3篇LEWIS
  • 2篇岩藻糖
  • 2篇岩藻糖转移酶
  • 2篇诊治
  • 2篇转染
  • 2篇转移酶
  • 2篇细胞系
  • 2篇卵巢癌细胞系
  • 2篇卵巢浆液性肿...
  • 2篇免疫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近畿大学

作者

  • 11篇林蓓
  • 9篇张淑兰
  • 7篇郝莹莹
  • 5篇朱连成
  • 3篇刘娟娟
  • 3篇严丽梅
  • 3篇刁斌
  • 2篇胡珍华
  • 2篇刘水策
  • 2篇刘大我
  • 2篇高健
  • 2篇刘晴
  • 2篇李妍
  • 2篇刘川
  • 1篇王欢
  • 1篇李全荣
  • 1篇侯锐
  • 1篇周丹
  • 1篇张帆
  • 1篇齐藤真木子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浆液性癌中Lewis y抗原表达与耐药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耐药的关系。方法 2005-200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54例(其中耐药组24例,敏感组30例)中Lewis y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结果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耐药组Lewis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91.67%)明显高于敏感组(60.00%),P<0.01;耐药组Lewis y抗原表达强度(0.2426±0.0629)也明显高于敏感组(0.2113±0.0390),P=0.028。Lewis y为耐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ewis y抗原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化疗耐药相关。
胡珍华刘川高嵩高健刘水策刘大我李贝贝白碧玲张淑兰林蓓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耐药LEWIS
核转录因子E2F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E2F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结果: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24/33)、54.55%(6/11)、15.38(2/13)%和8.3%(1/11),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浆液性囊腺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均<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值虽然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的阳性表达率接近正常卵巢组的2倍,但是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水平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病理分级降低而增加(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2呈现明显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提示E2F2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伊喜苓林蓓朱连成王欢从建萍郝莹莹梁秀云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肿瘤细胞周期
Lewisy抗原及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刘大我刘娟娟林蓓胡珍华高健侯锐刘川郝莹莹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IGF-1R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
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y)抗原含量变化对其卡铂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研究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对卡铂耐药性的关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卡铂作用后细胞系RMG-Ⅰ-H及其对照组RMG-Ⅰ、RMG-Ⅰ-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R);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比率;利用荧光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细胞凋亡状态.结果表明,RMG-Ⅰ-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07±2.42),明显高于对照组RMG-Ⅰ(28.83±3.57)和RMG-Ⅰ-C(25.71±8.24)的IC50(P<0.01),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3组细胞均存在凋亡,经30mg/L、60mg/L卡铂处理后细胞再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MG-Ⅰ-H的相对凋亡率分别为(20.43±0.71)%和(38.11±0.33)%,为对照组的49%~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个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直接观察了细胞形态变化,每个浓度组RMG-Ⅰ-H的凋亡程度均低于RMG-Ⅰ和RMG-Ⅰ-C.说明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增加的同时,卵巢癌细胞对卡铂的耐药性增强.
赵越林蓓郝莹莹严丽梅刘娟娟朱连成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癌卡铂耐药性
Le^y抗原与肿瘤诊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8年
Ley抗原是某些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寡糖,为双岩藻糖寡糖。Ley存在于上皮组织中,包括卵巢、胸腺、肺、胃及结肠等,当这些组织发生癌变时,60%~90%出现Ley表达明显增高,且增高的患者预后不佳。目前研究认为Ley是刺激细胞凋亡的促进因素,并且Ley单克隆抗体在体内、体外及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抗肿瘤作用,由于其对肿瘤细胞具有高选择性,良好的免疫耐受性及较长的半衰期,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美国纽约的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用Ley抗原与软体动物提取的血蓝素KLH及免疫佐剂QS-21合成肿瘤免疫疫苗,在患者体内主动诱发产生了Ley抗原抗体,Ley在肿瘤主动免疫的成功应用,为肿瘤的防止带来光辉的前景。
刁斌林蓓
关键词:肿瘤
Le^y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Ley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Ley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Ley抗原在恶性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7%(40/53),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7.06%)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2.86%)(P均<0.05)。正常卵巢组织中未检出Ley抗原的表达。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Le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明显高于早期卵巢上皮性癌(53.33%),(P<0.05)。结论:Ley抗原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相关。Ley抗原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卵巢癌恶性潜能的一项新的指标。
刁斌黄金双林蓓周丹郝莹莹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免疫组化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 y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建立α1,2-FT基因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通过酶活性测定证明转染前后细胞系α1,2-FT活性的改变,采用薄层层析、薄层层析免疫染色方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脂质及糖脂,特别是Ⅱ型寡糖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后细胞RMG-Ⅰ-H中H-1抗原及Lewisy抗原显著增加,特别是Lewisy抗原为转染前的20倍;而Ⅰ型糖链Lewisb显著减少。转染前后细胞膜上的主要脂质成分胆固醇和磷脂质的含量没有变化,且中性糖脂质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α1,2-FT基因转染增加α1,2-FT活性的同时,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y抗原的表达;RMG-Ⅰ Lewisy高表达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Lewisy抗原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提供了细胞模型。
林蓓郝莹莹王冬冬朱连成张淑兰齐藤真木子岩森正男
关键词:基因转染
Lewis y抗原促进卵巢癌细胞RMG-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α1,2-FT)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RMG-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α1,2-岩藻糖转移酶及Lewisy稳定高表达的RMG-I-H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基因转染前后细胞中VEGFRmRNA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蛋白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后细胞中KDR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DR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wisy抗原可能通过VEGF的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引起KDR受体数目增多,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卵巢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生物学行为。
王朋丽林蓓刘晴李妍李飞飞郝莹莹张淑兰
关键词:LEWI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卵巢癌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RHG-I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株RMG-I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RMG-I-H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基因转染前后裸鼠移植瘤组织Lewis(y)抗原及VEGF的表达。结果基因转染后的裸鼠移置瘤组织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及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转染组与非转染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使卵巢癌细胞株RMG-I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
李妍林蓓郝莹莹刘娟娟严丽梅张帆朱连成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癌
Le^y抗原与其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2009年
刁斌林蓓
关键词:肿瘤诊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