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70019)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段雪玉杨培娜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明清
  • 1篇地域社会
  • 1篇盐场
  • 1篇元明
  • 1篇元明清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宋元明清
  • 1篇前中期
  • 1篇清代
  • 1篇清代前中期
  • 1篇清末
  • 1篇文化记忆
  • 1篇记忆

机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段雪玉
  • 1篇杨培娜

传媒

  • 2篇盐业史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宋元以降华南盐场社会变迁初探——以香山盐场为例被引量:13
2012年
南宋时期,香山因盐立县,由此奠定了宋元以降香山社会的经济、文化格局。宋末元初盐场的动乱表明只有那些归附新朝廷的盐民才可以继续在盐场生存,而"抵禁"者很可能就此被排挤出盐场社会。明初灶户立籍,香山盐场的盐民获得了合法的社会身份。明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沙田的成长,适宜食盐生产的海水逐渐淡化,导致盐产下降,灶丁逃亡,黄萧养之乱加快了这一过程。香山社会经济格局重新整合。清代以后,香山盐场的盐业生产已经衰落,生产中心转移至三灶。原香山场的族群对市场、宗族、民间信仰、科举等文化和权力资源的操控,揭示出市场与社会文化、地方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段雪玉
关键词:宋元明清地域社会
《十排考》——清末香山盐场社会的文化记忆与权力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以清末《香山翠微韦氏族谱》所载《十排考》一文为研究对象,考察明清香山盐场的社会变迁,诠释食盐专卖制度下食盐生产与地域社会的互动。明初灶户立籍,香山盐场的盐民获得了合法的社会身份。明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沙田的成长,适宜食盐生产的海水逐渐淡化,导致盐产下降,灶丁逃亡,黄萧养之乱加快了这一过程。香山社会经济格局重新整合。清代以后,香山盐场的盐业生产已经衰落,生产中心转移至三灶。原香山场的族群对市场、宗族、民间信仰、科举等文化和权力资源的操控,揭示出市场与社会文化、地方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段雪玉
关键词:明清
渔引与“乾标”——清代前中期广东渔盐配给制度的形成被引量:7
2011年
在传统时代,渔获的保存依赖于盐,有"无盐则无渔"之说。自明代中期以后,随着东南沿海地区渔业生产技术的改革,渔获量增加,渔业用盐的需求急剧上升,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中前期,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渔盐配给制度,在广东即称"渔引"。本文尝试梳理清代广东渔盐配给制度的形成过程,探讨清王朝典章制度的确立与沿海地方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的复杂互动关系。
杨培娜
关键词:清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