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203)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创夫王远志张辉李志强张科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教育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布鲁氏菌
  • 5篇细胞
  • 4篇巨噬细胞
  • 4篇杆菌
  • 4篇布鲁杆菌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缺失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展示
  • 2篇噬菌体展示技...
  • 2篇同源
  • 2篇同源重组
  • 2篇侵染
  • 2篇转录
  • 2篇小鼠
  • 2篇小鼠巨噬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菌体
  • 2篇基因缺失株

机构

  • 1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作者

  • 13篇陈创夫
  • 9篇王远志
  • 4篇张辉
  • 3篇张璘
  • 3篇李志强
  • 3篇张科
  • 3篇张亚丽
  • 3篇王慧
  • 2篇郭飞
  • 2篇陈鹏博
  • 2篇任晓莉
  • 2篇王震
  • 2篇李永祥
  • 2篇孟仁
  • 1篇张沾
  • 1篇柳建新
  • 1篇范伟兴
  • 1篇鲁芝子
  • 1篇李瑞芳
  • 1篇杜景云

传媒

  • 5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杆菌BP26重组卡介苗的构建及对小鼠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构建预防布鲁杆菌病的新型疫苗——布鲁杆菌BP26重组卡介苗(rBCG—BP26),观察rBCG—BP26对免疫小鼠CD4+.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穿梭分泌载体pMV261-Ag85B—BP26,电转入卡介苗(BCG)后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对获得的基因重组株进行PCR鉴定。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菌体和液体培养基中BP26蛋白表达情况。选用45只BALB/c小鼠进行安全性实验分析,将其分成3组:目标实验(rBCG—BP26)组、阳性对照(BCG)组、阴性对照(PBS)组,每组15只。分别在小鼠皮内接种100μl rBCG—BP26[含106克隆形成单位(CFU)]、BCG、PBS。观察各组小鼠体征,在小鼠免疫后的第10、20、30、40天称量体质量,并于尾部采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8+T细胞含量。结果成功构建rBCG—BP26重组疫苗株。在菌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能检测到BP26蛋白的表达。安全性实验分析表明,3组小鼠在免疫后第10、20、30、40天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CG—BP26组分别为(19.16±0.55)、(20.89±O.20)、(22.15±0.76)、(24.60±0.64)g;BCG组分别为(19.90±0.02)、(21.53±1.57)、(21.95±0.55)、(24.70±0.39)g;PBS组分别为(19.24±0.54)、(21.37±0.66)、(22.83±0.62)、(25.06±0.37)g;F值分别为2.468、0.331、1.520、0.739,P均〉0.05]。在免疫后第10、20天时,rBCG—BP26组小鼠全血CD4^+T细胞含量(13.40%、26.70%)低于BCG组(26.70%、33.07%)和PBS组(33.85%、29.33%),rBCG—BP26组CD4+/CD8+T细胞含量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长(0.69%、1.27%、1.57%、1.70%)。结论rBCG-BP26能高效表达布鲁杆菌BP26蛋白,并具有毒力弱、能激活机体CD4+、CD8+T细胞的特点,可作为预防布鲁杆菌病的疫苗候选株之一。
诸婷婷张璘陈创夫王远志柳建新王慧
关键词:布鲁杆菌疫苗卡介苗
基于布鲁氏菌omp25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建立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技术(LAMP),并应用于基层布病诊断,本实验针对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基因Omp25区域设计6条引物,用SYBR Green I染料做指示剂,65℃反应60 min,85℃5 min终止,根据SYBR Green I颜色变化判定结果,用普通PCR验证LAMP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对临床疑似布病病料进行检测验证其临床检测意义。结果显示:LAMP检测的灵敏度为4.2 fg/μL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比普通PCR高100倍左右;其特异性较好,能够准确检测布鲁氏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阳性结果均为梯形条带,而大肠杆菌、卡介苗、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氏杆菌等均为阴性;对新疆4个地区25份绵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LAMP和普通PCR方法平行检测,其符合率为100%。结论:LAMP检测技术用于布病临床诊断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为基层布病的病原学诊断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马国瑞李志强张辉王远志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
NLRP3炎症小体在牛种布鲁氏菌2308和RB51侵染人巨噬细胞THP-1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探索NLRP3炎症小体在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以牛种布鲁氏菌强毒株2308、弱毒株RB51侵染人巨噬细胞THP-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索布鲁氏菌引起宿主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布鲁氏菌侵染THP-1细胞后0-24 h,NLRP3炎症小体在转录水平上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THP-1细胞形态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变得不规则,且出现聚集现象。强毒株2308对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THP-1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均强于弱毒株RB51。这表明布鲁氏菌在感染初期有短暂抑制炎症小体的能力,这可能是布鲁氏菌逃避巨噬细胞杀灭作用的一种策略。
陈鹏博张亚丽王远志温书香王慧勤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
布鲁氏菌043强毒株BR052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BR0524基因对羊种布鲁氏菌043毒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以BR0524基因外侧的同源臂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将其电转化至布鲁氏菌043感受态细胞,通过卡那抗性筛选和检测引物鉴定之后进而获得羊种布鲁氏菌043-ΔBR0524缺失突变株,且该缺失突变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遗传性稳定。将羊种布鲁氏菌043-ΔBR0524缺失突变株、羊种布鲁氏菌043和M5以106 CFU剂量腹腔接种小鼠,进行体内感染试验,并以布鲁氏菌与小鼠巨噬细胞为100∶1的感染比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果表明:与羊种布鲁氏菌043相比,羊种布鲁氏菌043-ΔBR0524缺失突变株的载菌量几乎没有下降(P<0.05),对小鼠脾脏重量变化的影响也趋于相似(P<0.05);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动物感染试验结果也趋于一致(P<0.05),这表明BR0524基因的缺失不会对羊种布鲁氏菌043毒力功能的发挥产生显著的影响。
纪太旺张辉郭飞张科李志强王震赵庆亮王浩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毒力同源重组
布鲁氏菌M5-90ΔWbo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被引量:11
2011年
为获得毒力较弱并能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布鲁氏菌候选疫苗株,本研究用PCR方法扩增WboA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M-7zf-Δ WboA-Sac,电转化布鲁氏菌M5-90感受态细胞,筛选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的WboA基因缺失株,并对获得的M5-90Δ WboA遗传稳定性、毒力、免疫保护性、抗体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M5-90Δ WboA株的毒力比M5-90株明显减弱,差异极显著(p<0.0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果表明M5-90Δ WboA株与亲本M5-90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M5-90Δ WboA株和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10%和20%,表明M5-90Δ WboA株与M5-90株具有相似的保护性。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显示M5-90Δ WboA株免疫小鼠的血清反应结果为阴性。本研究构建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M5-90Δ WboA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毒力比亲本株更弱,免疫保护性与亲本株相当,并能以血清学检测方法区分野毒株感染和缺失疫苗株免疫的动物。
张艳陈创夫张辉张沾李志强张俊波孟仁王震
关键词:布鲁氏菌基因同源重组免疫原性
布鲁杆菌M5-90△bp26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2013年
目的构建布鲁杆菌M5-90△bp26基因缺失株,对比观察其免疫原性与M5—90亲本株的区别,研制毒力弱、安全性能好并能进行鉴别诊断的布鲁杆菌弱毒候选苗。方法利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布鲁杆菌M5-90△bp26基因缺失株并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和常规细菌学性质鉴定;用1.0×10^9CFU/2Inl剂量的M5—90亲本株和M5-90△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免疫绵羊,所得血清与纯化的BP26蛋白进行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比较M5—90Abp26基因缺失株与M5—90亲本株在体液免疫中对BP26蛋白识别上的差异;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受试绵羊不同时期(0、7、14、21、30、45d)的血清效价;安全性试验用1.0×10^6、6.0×10^6、2.0×10^7CFU/O.2ml的M5-90亲本株和M5-90△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免疫接种小鼠,观察、记录小鼠接种疫苗后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比较二者的毒力。结果遗传稳定性检测M5—90亲本株PCR扩增出长度约1279bp的片段,而2—15代的M5-90△bp26基因缺失株扩增出长度约629bp的片段,后者测序结果表明出现bp26基因650bp的缺失;常规细菌学性质鉴定结果,M5-90△bp26由M5—90亲本株的单因子血清试验M型转变为R型,BK2噬菌体裂解实验由阳性转变为阴性,鉴定为深度变异菌株;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表明M5—90△bp26基因缺失株免疫绵羊所获得的血清与纯化的BP26蛋白不发生反应,而M5—90亲本株可发生反应;STA试验表明M5-90△bp26基因缺失株诱导绵羊产生抗体水平(1:50)明显低于M5—90亲本株(〉1:800);安全性试验表明M5-90△bp26基因缺失株毒力比M5—90亲本株明显减弱。结论成功构建M5-90△bp26基因缺失株。与M5-90亲本株比较,M5-90△bp26基因缺失株具有毒力弱、能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的特点,可作为标记疫苗的候选株。
王慧唐利燕范伟兴王远志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杆菌免疫原性安全性
布鲁杆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与外膜蛋白25作用的受体筛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筛选布鲁杆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与布鲁杆菌外膜蛋白(OMP)25作用的受体.方法 利用已经构建的pET32a-omp25表达载体,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OPTG)诱导下表达重组OMP25.蛋白,Ni-NTA柱纯化OMP25蛋白;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M13噬菌体环形多肽展示库中进行环形7肽(c7c)的筛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筛选出潜在多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OMP25与多肽分子的结合活性;合成结合力高的7肽分子,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和ELISA法检测其在布鲁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的功能.结果 噬菌体展示技术共筛选出42个7肽分子;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筛选出4个潜在多肽,ELISA证实4个7肽分子(ST-7、MT-7、TT-7和SN-7)能够与布鲁杆菌OMP25蛋白具有高亲和力;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显示:多肽分子ST-7、MT-7、TF-7和SN-7在布鲁杆菌黏附或抑制胞内寄生中均有一定作用.ST-7、MT-7、TF-7和SN-7对牛种布鲁杆菌2308菌株的抑制率范围分别为14.4%~51.8%、49.6%~69.5%、43.2%~74.4%、57.5% ~82.2%.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T-7和MT-7多肽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量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TF-7和SN-7多肽实验组TNF-α的量在8h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12、24h时促进TNF-α的分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筛选获得4个有效的OMP25作用受体,其中TF-7、SN-7对布鲁杆菌2308侵染小鼠巨噬细胞既抑制入侵又抑制胞内生存,ST-7、MT-7对其只起抑制入侵的作用.
李亚王远志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杆菌噬菌体展示技术巨噬细胞MEMBRANEPROTEIN
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硬蜱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畜牧体表寄生硬蜱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12个调查点的寄生蜱类进行考察,采用形态学分类及16S rDNA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323只羊和228只牛寄生硬蜱进行研究,从中选取26只硬蜱进行线粒体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34种GenBank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共鉴定出2科3属7个种的硬蜱。其中2种硬蜱与边缘革蜱(Z97879)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和96.8%,遗传距离为0.021和0.026;1种硬蜱与森林革蜱(JF979379)、草原革蜱(JF979375)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和96.3%,遗传距离为0.039和0.042;3种硬蜱基因序列与亚洲璃眼蜱(JF979380)16S rDNA的同源性为98.3%~99.8%,遗传距离为0.003~0.017;且获得的1种硬蜱,与刻点血蜱(Z97880)同源性完全相同。结论:首次应用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报道了新疆石河子-沙湾地区博尔通古牧场牛、羊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地区硬蜱与GenBank报道的国际硬蜱有一定差异性,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的硬蜱16S rDNA序列亦不完全相同,具有区域差异性。
张璘李永祥张科杜景云陈创夫王开胜王远志
关键词:硬蜱形态学鉴定RDNA遗传进化
MLVA-16 对新疆分离布鲁氏菌80/23株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对新疆布鲁氏菌分离株80/23株进行分型鉴定,本实验采用MLVA-16检测方法和常规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布鲁氏80/23株进行研究,将测定结果与http://mlva.upsud.fr/MLVA net提供的530株布鲁氏菌数据库比较分析,应用UPGMA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常规分型方法鉴定为羊种3型,MLVA方法鉴定该菌株与德国分离株Bruce026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属为东地中海3型,羊种1型,两种分型方法种属结果一致。结论:MLVA-16与常规生物学鉴定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对布鲁氏菌生物型和株间差异有很高的鉴别力。并能为布病疫情流行株的溯源进化关系提供依据。
任晓莉王慧陈创夫王远志张亚丽Philippe Le Flèche
关键词:细菌鉴定MLVA
布鲁氏菌LPS对小鼠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转录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布鲁氏菌LPS对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试验提取布鲁氏菌2308、RB51和△WbkA的LPS,以不同浓度与小鼠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RB51LPS和△WbkA LPS上调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浓度对2308LPS调节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不大;且同一浓度下,RB51LPS和2308LPS比△WbkA LPS更好的调节Caspase1、IL1-β、IL18的转录水平。
袁莎陈鹏博陈创夫
关键词:小鼠巨噬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