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9004) 作品数:9 被引量:114 H指数:6 相关作者: 朱莉琪 林珠梅 张耀华 于静 陈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社会学 经济管理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合作行为 被引量:18 2014年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而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功能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合作行为的缺乏。以往研究未能就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合作任务类型中的表现做出区分,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和合作性工具任务比较了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在不同任务中的合作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他们在工具性任务中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更低水平的合作行为。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对认知能力有不同要求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不同。 李晶 朱莉琪关键词:囚徒困境 基于面孔的印象形成:神经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8 2012年 印象形成过程是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主题,最近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和脑成像技术的成熟,研究者开始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的印象形成过程。印象形成主要基于三种信息,即面孔知觉,直接互动和二手信息。就面孔而言,基于面孔的印象形成更为快速和准确,其中杏仁核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照,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二手信息和直接互动的印象形成,它们更多涉及深思熟虑的任务,激活内侧前额皮层和颞上沟后端。印象形成的神经机制,线索之间的关系、印象形成的影响伴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将会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张耀华 朱莉琪关键词:神经成像 亲社会与攻击行为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3 2014年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的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1]。与个体从事其它活动一样,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以神经生物学为牢固的基础。许多神经科学家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积极探索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因子,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研究成为新的研究动向[2]。目前有关社会行为生化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激素和基因方面。虽然行为过程不能还原为大脑的神经过程,但神经生物取向至少可以成为研究社会活动的新视角,其所提供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发展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文章将从激素和基因两个方面对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生化机制的现状做一简述,以提供对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生化机制的深入概括的理解。 林珠梅 朱莉琪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生化机制 神经生物学 攻击性行为 神经科学家 血铅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被引量:20 2013年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铅对个体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铅导致个体产生生理缺陷、认知能力下降及社会情绪性障碍等症状,对处在生长发育重要时期的儿童影响更长远。已有研究发现,血铅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而且血铅的危害很难通过螯合作用的干预得到改善。医疗干预及相关研究显示,积极避免铅接触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最有效策略。本文为将来探讨血铅如何影响儿童认知、情绪社会性和脑发育提出了研究方向。 林珠梅 朱莉琪 陈哲关键词:血铅 儿童 社会性行为 易感性 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情况及媒体多任务操作程度(即媒体多任务操作指数,MMI),用感觉寻求量表(S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个体感觉寻求水平、抑郁水平、社交恐怖水平和人格特点.结果:本组大学生MMI均值为(3.2±1.4).男生比女生花更多时间进行信息搜索(中位数:1.3 h vs.1.0 h)和游戏(中位数:0.7 h vs.0.2 h),女生比男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交互(中位数:1.9 h vs.1.6 h)和看电影(中位数:1.3 h vs.1.0 h),均P≤0.05.MMI得分与媒体使用的总时间、SSS的放纵欲望和厌恶单调得分、精神质得分、CESD得分、SPIN得分均正相关(r=0.18~0.31,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感觉寻求和人格等因素后,MMI仍能解释抑郁3%的变异和社交恐怖2%的变异.结论:大学生在一个媒体活动的时间段内平均同时进行多种媒体活动;男生和女生偏好不同的媒体活动.高感觉寻求水平和高精神质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操作;媒体多任务操作和抑郁及社交恐怖相关. 杨晓辉 朱莉琪关键词:人格特点 抑郁 不良情绪 道德判断的脑机制 被引量:1 2013年 道德判断是个体根据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行为和事件赋予道德价值的活动。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当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个体无法正常社会化时,这些个体经常表现出对伦理规则和道德观念的违反,最终导致暴力和犯罪等异常道德行为。道德与人类从事其他活动一样, 林珠梅 张耀华 朱莉琪关键词:道德判断 脑机制 社会化过程 道德观念 道德行为 道德价值 认识性信任:学龄前儿童的选择性学习 被引量:15 2014年 人类个体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沟通,即他人的证言。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发展心理学家最近致力于研究学龄前儿童对他人证言的信任。一方面,学龄前儿童往往会盲目地接受他人所告知的信息,表现为轻信偏差;另一方面,儿童在知识学习上又会表现出高度的胜任力,他们会借助一系列线索保证获取更为可靠的信息,包括知识性线索和社会性线索。正如有关婴儿是否存在心理理论尚有争论,儿童认识性信任的潜在机制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涉及儿童是否理解信息者的心理状态。尽管对儿童知识性信息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发现,未来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张耀华 朱莉琪关键词:心理理论 信念-愿望推理中的抑制加工 2013年 在Leslie的心理理论机制选择加工模型(ToMM-SP)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验证Leslie提出的两个抑制控制模型,并探讨信念-愿望推理任务中抑制是如何加工的。采用三位置双重抑制任务,对216名46岁儿童实施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心理定势及三个位置公平性这两个因素对儿童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除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后,儿童的表现符合返回抑制模型的假说,即儿童在回避愿望的错误信念任务中的抑制加工是系列的。 王雯 刘希平 朱莉琪关键词:心理理论 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来自博弈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4 2010年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是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心理学常采用故事法对儿童的公平认知进行研究,博弈范式的引入则为研究儿童的公平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该文主要介绍了独裁者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中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趋势,并对已有的矛盾性结论进行了原因分析,探讨了公平行为的内团体偏差效应、公平的本质是意图公平还是结果公平、以及心理理论与公平行为的关系等问题。最后,该文指出今后对儿童公平行为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 于静 朱莉琪关键词:公平 意图 心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