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ZZ110626)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郭胜利葛非肖天贵唐玮玮马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连续暴雨
  • 2篇连续暴雨过程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1篇强降雪
  • 1篇强降雪过程
  • 1篇降雪
  • 1篇降雪过程
  • 1篇波包
  • 1篇大气能量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重庆市环境科...
  • 2篇沈丘县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葛非
  • 3篇郭胜利
  • 2篇唐玮玮
  • 2篇肖天贵
  • 2篇马荣
  • 1篇周玲
  • 1篇谌芸
  • 1篇田力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5年3月西藏强降雪过程的波包分布及传播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5年3月24—25日发生在西藏中东部地区的强降雪过程中波包的传播和积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500hPa高度场波包分布特征与强降雪产生的区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强降雪产生的时段内,高度场扰动能量有着明显的积累和增强。从波包的传播特征来看,受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低值系统活跃的影响,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青藏高原输送,继而为西藏林芝地区强降雪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高纬的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气流交汇促使了这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产生。
郭胜利葛非马荣肖天贵唐玮玮
关键词:强降雪过程
对流层中层大气能量转换特征与暴雨激发和维持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2 51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中层大气风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暴雨迅速发展阶段,受环流形势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动能能量转换成驻波形式的波动势能;在强降水维持并减弱阶段,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趋于平缓。在整个暴雨过程中,强降水区与500hPa风场能量大值区分布基本一致。此外,台风"黑格比"也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水汽。
葛非郭胜利谌芸肖天贵唐玮玮
关键词:连续暴雨过程
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扰动能量的积累和传播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降水的地区均是波包大值区,扰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降水过程的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扰动能量的发展和积累与强辐合区内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有较好的对应。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在强盛的西南季风背景下,这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在降水期间有源源不断的波包由该地区向降水区域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高值区范围偏南,有利于副高北侧西南气流扰动能量的传播;高原地区的扰动能量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南支锋区扰动异常活跃。中低层扰动能量的传播、积累及频散与降水的发生、维持及结束有着紧密的联系。
郭胜利葛非马荣田力周玲
关键词:连续暴雨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