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

作品数:911 被引量:10,088H指数:50
相关作者:陈防郭晓敏鲁剑巍廖育林同延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2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2篇施肥
  • 210篇土壤
  • 203篇养分
  • 94篇玉米
  • 89篇氮肥
  • 88篇钾肥
  • 74篇水稻
  • 74篇肥料
  • 72篇施用
  • 71篇平衡施肥
  • 61篇养分吸收
  • 61篇小麦
  • 55篇油菜
  • 54篇利用率
  • 51篇氮素
  • 50篇土壤养分
  • 48篇钾素
  • 46篇磷钾
  • 45篇
  • 44篇氮磷钾

机构

  • 119篇中国科学院
  • 82篇江西农业大学
  • 69篇华中农业大学
  • 6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3篇西北农林科技...
  • 47篇湖南省土壤肥...
  • 46篇湖北省农业科...
  • 4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8篇福建省农业科...
  • 37篇西南大学
  • 36篇中华人民共和...
  • 35篇四川省农业科...
  • 3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1篇湖南农业大学
  • 29篇安徽农业大学
  • 29篇黑龙江省农业...
  • 25篇甘肃省农业科...
  • 24篇吉林省农业科...
  • 24篇辽宁省农业科...
  • 20篇内蒙古农牧业...

作者

  • 86篇陈防
  • 68篇郭晓敏
  • 54篇鲁剑巍
  • 49篇同延安
  • 49篇廖育林
  • 46篇胡冬南
  • 42篇聂军
  • 40篇李录久
  • 38篇张炎
  • 38篇章明清
  • 36篇李娟
  • 36篇牛德奎
  • 34篇谢坚
  • 33篇王正银
  • 32篇鲁艳红
  • 29篇李小坤
  • 28篇孔庆波
  • 26篇万开元
  • 26篇刘双全
  • 25篇李玉影

传媒

  • 8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9篇湖北农业科学
  • 46篇中国土壤与肥...
  • 29篇安徽农业科学
  • 29篇现代农业科技
  • 26篇中国农学通报
  • 25篇土壤通报
  • 25篇土壤
  • 2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0篇经济林研究
  • 19篇水土保持学报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玉米科学
  • 15篇黑龙江农业科...
  • 15篇中国油料作物...
  • 15篇干旱地区农业...
  • 14篇新疆农业科学
  • 13篇土壤学报
  • 13篇福建农业学报
  • 13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9篇2020
  • 17篇2019
  • 13篇2018
  • 30篇2017
  • 49篇2016
  • 50篇2015
  • 80篇2014
  • 93篇2013
  • 109篇2012
  • 117篇2011
  • 129篇2010
  • 110篇2009
  • 89篇2008
  • 26篇2007
9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酸钾镁肥在葡萄上施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硫酸钾镁肥在新疆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氮、磷肥用量相同的基础上,在新疆葡萄上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探讨葡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与钾肥的关系.[结果]施用硫酸钾镁肥能够提高葡萄单粒重,显著增加葡萄产量,OPT-1/2K、OPT、OPT+ 1/2K和OPT+K处理分别比OPT-K处理增产11.64%、19.95%、3.08%和1.58%.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后葡萄品质均得到改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都有所提高.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在0~818.25 kg/hm^2,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大于818.25 kg/hm^2时,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从经济施肥角度考虑,葡萄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为604 kg/hm^2.去除肥料投入,OPT处理增收效果最好,纯收益达到了11 382元/hm^2,其次是OPT-1/2K处理,纯收益为6 780元/hm^2,而OPT+ 1/2K处理和OPT +K处理较差,葡萄增产却没有达到增收的效果.[结论]硫酸钾镁肥施用量为818.25 kg/hm^2时,可显著提高葡萄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李青军张炎胡伟齐桂红
关键词:葡萄硫酸钾镁肥
冬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下制浆废水灌溉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植物复合系统对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处理效果,中段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植物系统对制浆废水中CODer、总氮、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60%及90%以上;同时制浆废水灌溉能够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11.56%~47.65%;利用制浆废水灌溉,可以处理废水19200m^2,节约污水处理费用17280元,节约肥料投入3359元,粮食产值达到28893元,可产生经济效益41842元。因此,制浆废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并且下渗水经过收集后可以做为更大范围的灌溉用水。
肖辉高贤彪郭良进王艳王立艳
关键词:造纸厂废水灌溉土壤-植物系统
施钾对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以及伤流液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形成、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用钾肥后,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9%、18.0%和85.9%,生物累积量分别增加36.1%、50.4%和137.1%;粗蛋白、粗脂肪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钾离子流量和含量分别提高240.7%和42.9%,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含量降低。说明均衡的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左启华张立峰李会彬杜雄边秀举
关键词:饲用玉米生物产量伤流液营养品质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是农业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该文研究了湖南省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差异。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样品采自湖南省东部、中部和西北部8个水稻主产县,测定了高产、中产和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SMBC)、微生物生物量N(SMBN)、土壤呼吸、代谢熵(qCO2)、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脱氢酶、土壤有机C(SOC)、全N(TN)、全P(TP)、全K(TK)、有效N(AN)、速效P(AP)、速效K(AK)和稻谷与稻草产量。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N与中产水稻土无明显差异。SMBC、SMBN含量和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由于湖南省植稻区施用磷肥有近50年历史,土壤磷素含量较高,导致不同生产力水稻土之间的磷酸酶活性没有差异。细菌和放线菌与SOC、TN、TK、AN含量之间相关性最好。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与土壤SOC、SMBC、SMBN、TN和A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高产水稻土与中产水稻土之间在微生物性质上差异很小,中产水稻土只要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可以达到高产水稻土的产量目标。目前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较差,应注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合理施用,重视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提升这类土壤的生物质量。
廖育林郑圣先杨曾平聂军谢坚吴小丹鲁艳红
关键词:高产水稻土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5年生长林系列油茶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肥模式:M0(4月施1次市售农用复合肥200 g/株)、M1(4月施1次油茶专用复合肥300 g/株)、M2(4、10月各施油茶专用复合肥150 g/株)、M3(10月1次施入油茶专用有机肥1 000 g/株)、M4(4月施油茶专用复合肥300 g/株,10月施油茶专用有机肥1 000 g/株)、M5(4、10月各施油茶专用复合肥150 g/株,10月施油茶专用有机肥1 000 g/株)、CK(不施肥),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营养生长和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施肥模式对油茶营养生长和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中M5模式效果最好,M2模式施肥效果比M0、M1模式要好,M3施肥模式相对其他模式施肥对油茶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罗汉东胡冬南朱丛飞罗玉娇王楚天郭晓敏牛德奎
关键词:油茶施肥模式营养生长土壤养分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Ⅴ.花生养分积累分配规律被引量:4
2012年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8 kg,铜0.02 kg,锌0.26 kg,硼0.05 kg。开花下针期是花生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开花下针期后,花生除钙、镁外的营养元素主要从叶片和茎向荚果逐渐转移,根系分配变化较小。
余常兵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廖伯寿陈防廖星
关键词:花生养分
半干旱区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补灌及施氮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秸秆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P、K肥条件下,增施N肥可增加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补灌(50mm)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和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灌溉增加4%~21%、1.8%~20%;补灌条件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kg/hm2时(W1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10 971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和补灌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张平良郭天文吕军峰谭雪莲侯慧芝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补灌干物质积累
施肥对青海省山地草原类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在青海省山地草原类草场进行了施肥试验,以确定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组合对天然草地牧草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且因施肥量及施肥时期的不同,牧草产量差异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于牧草产量。施肥时间选择在6月25日,较其后的3个时期牧草鲜重分别增产20.71%、25.44%、27.28%;随着施肥时间的推后,牧草鲜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牧草鲜重分别比不施肥增产80.97%、86.26%和79.78%,施肥量在0~600 kg/hm2区间内,牧草鲜重变化呈抛物线型。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青藏高原山地草原类草场施氮肥时应选择在6月中下旬,施肥量应控制在420~600 kg/hm2之间。
德科加周青平徐成体蒋卫平
关键词:施肥时期施肥量牧草产量
贡江下游硬头黄竹河岸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样带法和“倒逐龄级累加法”分析贡江下游河岸硬头黄竹次生林随河流梯度变化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硬头黄竹河岸带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树种的本土特性强,乔木层伴生树种和灌木层物种随河流梯度变化而割裂,与岸边高地植物相关,不符合河岸连续规律的RCC理论;草本层植被符合RCC规律,下河段植物种类最丰富,达29科55属70种.各河段硬头黄竹处于群落绝对优势地位,适应异质河岸生境的密度调控和生理整合作用,其增殖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快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聚集分布程度随时间推移呈增强趋势,平均立竹密度为114~141株·丛^-1,处于竹丛演替中后期.
廖忠明郭晓敏黄红兰叶长娣
关键词:硬头黄竹林带结构
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被引量:45
2008年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截流沟措施与横坡种植措施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702.6m3/hm2.a和土壤流失19.2 t/hm2.a;但其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小。植物篱种植措施与横坡种植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345.3m3/hm2.a;土壤流失21.0 t/hm2.a。虽然植物篱占据耕地面积,但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植物篱种植下的耕层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侵蚀速率远低于易风化土壤的成土速率,同时结合人工翻耕,每年平均以17.5 cm的速度形成梯坎,以1.1°的速度减缓坡度。该项措施最终可实现坡改梯的目的,实现旱坡地的可持续利用。
朱青王兆骞尹迪信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植物篱水土保持措施
共9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