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作品数:337 被引量:1,064H指数:14
相关作者:吴玉程罗来马苟富均赵成利昝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3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2篇核科学技术
  • 10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8篇理学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5篇电气工程
  • 14篇电子电信
  • 8篇化学工程
  • 6篇冶金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聚变
  • 30篇合金
  • 26篇
  • 25篇托卡马克
  • 24篇等离子体
  • 23篇动力学
  • 22篇分子
  • 22篇分子动力学
  • 19篇动力学模拟
  • 18篇EAST
  • 18篇超导
  • 17篇分子动力学模...
  • 16篇核聚变
  • 16篇ITER
  • 15篇聚变堆
  • 13篇等离子
  • 13篇高温超导
  • 11篇数值模拟
  • 9篇显微组织
  • 8篇溅射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等...
  • 4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9篇中国核工业集...
  • 27篇四川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技术...
  • 26篇大连理工大学
  • 26篇北京科技大学
  • 2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1篇贵州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华北电力大学
  • 14篇中国工程物理...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篇南华大学
  • 1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0篇清华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新南威尔士大...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3篇吴玉程
  • 21篇苟富均
  • 21篇罗来马
  • 16篇赵成利
  • 13篇昝祥
  • 12篇贺平逆
  • 12篇吕晓丹
  • 12篇陈义学
  • 11篇宋月鹏
  • 11篇张浚源
  • 11篇孙伟中
  • 11篇罗广南
  • 10篇刘华军
  • 9篇董闯
  • 9篇任丽
  • 9篇武玉
  • 8篇潘宇东
  • 7篇陈峰
  • 7篇张迎春
  • 7篇张伟军

传媒

  • 25篇原子能科学技...
  • 22篇低温与超导
  • 16篇物理学报
  • 14篇稀有金属材料...
  • 13篇核聚变与等离...
  • 13篇强激光与粒子...
  • 13篇材料热处理学...
  • 13篇真空科学与技...
  • 11篇材料导报
  • 10篇金属学报
  • 10篇核科学与工程
  • 9篇真空
  • 8篇核技术
  • 8篇中国有色金属...
  • 7篇机电一体化
  • 6篇热加工工艺
  • 6篇核动力工程
  • 5篇焊接学报
  • 5篇科技导报
  • 5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21
  • 12篇2020
  • 23篇2019
  • 33篇2018
  • 33篇2017
  • 48篇2016
  • 49篇2015
  • 52篇2014
  • 53篇2013
  • 32篇2012
  • 31篇2011
  • 11篇2010
  • 1篇2009
3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变形量下低活化马氏体钢的组织和拉伸性能
2014年
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变形量下超洁净低活化马氏体钢(SCRAM钢)的组织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用Instron-5848微型材料试验机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温变形可以有效的细化马氏体板条束和增加位错密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位错组态逐渐由位错线、位错堆积等低密度位错组态转变为重的位错缠结、位错胞等高密度位错组态。当变形量达到ε=0.5时,试样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但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较低。拉伸断口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韧窝逐渐变得浅而细小。
牟洋薛丽红蒲少玲严有为
关键词:温变形位错密度韧窝
钨及其合金塑性加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概括介绍了改善钨及其合金材料性能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轧制工艺、旋转锻造工艺、挤压工艺和大塑性变形法在钨及其合金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就各工艺对钨及其合金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再结晶温度和韧脆转变温度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介绍。最后结合粉末材料固结机理的分析,对采用大塑性变形法直接实现以钨粉为原料制备块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李萍华睿薛克敏梁辰宋群超吴玉程
关键词:塑性加工
不同轧制比纯钨1250~1350℃下的再结晶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在1250、1300和1350℃下对50%(W50)、67%(W67)和90%(W90)轧制量的纯钨进行了等温退火实验。运用显微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温度和轧制量对纯钨再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Arrhenius关系式拟合计算出W50、W67和W90表观再结晶激活能Q分别为478、496和447 kJ/mol,并通过外推预测出在900℃时,W50、W67和W90的使用寿命分别为172.7、72.3和8.5年。通过对1350℃等温退火后的纯钨样品完全再结晶晶粒统计分析发现,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轧制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余明王康昝祥罗来马吴玉程
关键词:等温退火再结晶定量金相分析
高压扭转纯铜试样的不均匀塑变仿真模拟与验证
2017年
采用ANSYS和Deform-2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纯铜试样压缩阶段不均匀塑性变形特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摩擦在扭转阶段对塑变的影响机制,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纯铜试样在高压扭转压缩阶段中,应变呈现不均匀分布:心部较小,中部较为均匀,而边缘较大,硬度及微观组织检测结果也验证了这种不均匀分布规律:心部晶粒粗大,硬度比较低;边缘晶粒细小,塑性变形程度大,硬度很高;中间区域晶粒及硬度分布较为均匀。摩擦对试样扭转阶段的塑性变形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试样变形的不均匀程度显著增加,尤其在试样中间和边缘区域。
宋月鹏陈苗苗徐保岩王文珂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难熔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高熵合金不同于传统工程合金,是由多种元素以等摩尔或近等摩尔的比例混合,形成的以简单固溶体结构为基体的系列成分复杂合金。其中含高熔点元素的难熔高熵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及耐蚀性能等突出特点,其潜在的高温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详细阐述了难熔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根据晶体结构类型将难熔合金体系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体系中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概述;进而归纳总结了难熔高熵合金的各种性能,包括高强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耐蚀性能等;最后对难熔高熵合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春玲马跃郝家苗闫宇王清
关键词:高温合金高温性能
5MW中性束弧电源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2015年
中性束离子源弧放电具有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非线性特性,工作时还会受到气体压强、外磁场、阴极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晶闸管相控调压技术的弧电源很难实现对这种大功率电弧的稳定的闭环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多相多重的大电流DC/DC变换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电流上升时间短、电流纹波小等特点,大幅提高了离子源弧放电闭环控制的稳定性。设计了滤波电感能量回馈电路,弧电源可以根据中性束系统的需要使弧电流快速减小0%~100%(可调),然后根据控制信号迅速恢复正常弧电流输出,形成一个弧电流凹坑。电源还采用超级电容储能技术,使电源体积减小了2/3,电网容量小于10kV·A。离子源放电时不会受到电网波动的影响,弧放电更加稳定。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源最大输出为220kW/1500A,电流纹波在1%以内,电流上升时间约100μs,最大超调量小于3%,可以满足5 MW中性束离子源及系统的要求。
阳璞琼宣伟民张莹李青
关键词:超级电容直流变换器
HCN激光器小型化及工作参数优化
2018年
对大功率连续波氰化氢(HCN)激光器进行了小型化,成功研制了谐振腔长度分别为2 m和1 m的小型化HCN激光器.改进了激光器的阴极腔头结构和阴极过渡段连接结构,对小型化激光器进行了系统的参数优化实验,同时使用了绝对功率计和光束分析仪对激光器的功率进行定标,使激光器的功率测量更为准确.在工作气体配比为N_2∶CH_4∶H_2=1∶1∶5的条件下,对影响小型HCN激光器功率输出的各种参数进行了优化调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 m激光器的最佳参数为放电管内径为(50±0.5)mm、耦合输出栅网500线/英寸、混合气体工作流量是10 mL/min、激光管外壁温度160℃、激光器工作电流0.65 A、工作气体气压为29 Pa时,功率输出最大为2.1 m W.1 m激光器的最佳参数为:放电管内径为(30±0.5)mm、耦合输出栅网500线/英寸、混合气体工作流量是3.2 mL/min、激光管外壁温度160℃、激光器工作电流0.6 A、工作气体压力8.6 Pa时,功率输出最大为0.6 m W.
王成鑫申俊杰刘海庆魏学朝揭银先张际波
关键词:激光器功率小型化结构优化
铁素体不锈钢搅拌摩擦焊工艺及缺陷形成机理被引量:6
2019年
采用钨铼合金搅拌工具对T4003铁素体不锈钢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试验,研究搅拌摩擦焊缝成形、接头组织特征及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旋转速度下随焊接速度增加,轴向压力呈单调增加趋势;当转速为150,250r/min时,可获得无缺陷致密焊缝;当转速为350r/min时,靠近前进侧的焊缝区出现孔洞缺陷,随着焊接速度和轴向压力不断增加,焊接缺陷有减少趋势.焊接接头焊核区发生了相变和明显淬硬现象,组织为细小等轴铁素体和低碳马氏体,焊缝具有明显不均匀硬度分布.提出了一种焊缝热塑性金属平衡流动模型分析其缺陷形成机理.
唐文珅杨新岐李胜利李会军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搅拌摩擦焊
EAST电荷复合交换光谱(CXRS)诊断研制
EAST托卡马克中的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是等离子体的重要参数,一直以来缺少有效的手段进行测量。本文研制了一套EAST上的电荷复合交换光谱(CXRS)诊断系统。基于中性束加热注入(NBI),通过采用特殊设计的光学采集系统和多...
冯双园; 李颖颖; 符佳; 吕波; 杜学维; 尹向辉; 张镱; 王华杰; 余羿; 叶民友; 万宝年;
关键词:EAST超导托卡马克离子温度
文献传递
HL-2A等离子体破裂期间逃逸电子演化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期间的逃逸电子(RE)演化行为进行研究。程序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包含了初级和次级两种RE产生机制,并耦合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模拟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破裂开始0.1-0.2ms后感应产生了很强的环向电场,持续约0.1ms之后该环向电场达到最大值,但是在大致2.5ms内逐渐衰减。同时模拟结果也证明了RE产生于等离子体中心处的局部区域,并且在破裂之后约1ms时间内就形成了RE束,实验中等离子体破裂之后出现的几十毫秒的电流平台主要是由RE携带的。从理论模拟与实验的对比中可以得出:HL-2A 15335次放电等离子体破裂期间欧姆电流转化为逃逸电流(RC)的转化率在40%-60%。次级产生机制在RE束的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吴娜王中天桑超峰张轶泼王德真
关键词:逃逸电子HL-2A装置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