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0702NKDH030)

作品数:14 被引量:267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继和刘虎俊孙涛张锦春纪永福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物
  • 3篇绿洲
  • 2篇植被
  • 2篇治沙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种群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萌发
  • 2篇民勤绿洲
  • 2篇景观
  • 2篇荒漠
  • 2篇固沙
  • 2篇防沙
  • 2篇防沙治沙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化

机构

  • 14篇甘肃省治沙研...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武威市石羊河...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作者

  • 9篇王继和
  • 7篇刘虎俊
  • 7篇孙涛
  • 6篇纪永福
  • 6篇张锦春
  • 5篇马瑞
  • 4篇屈建军
  • 3篇安富博
  • 3篇何芳兰
  • 2篇赵明
  • 2篇刘有军
  • 2篇尉秋实
  • 2篇魏林源
  • 1篇马全林
  • 1篇李银科
  • 1篇丁峰
  • 1篇张德魁
  • 1篇蒋志荣
  • 1篇刘淑娟
  • 1篇李治元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0—2005年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格局与动态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ERDAS、GIS等技术,系统分析了1960—2005年间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是影响过渡带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期间,绿洲向外围扩张了2~3km,且过渡带向荒漠位移,过渡带宽度由1960年的4km增至1987年的约9km,之后又迅速变窄;1978—1987年间,研究区景观变化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后,景观格局相对稳定;整个过渡带景观破碎程度较大的时期出现在景观类型转化最快的1978—1987年,景观较破碎的区域出现在距绿洲边界2km处和造林区.1960—2005年间,研究区乔木林趋于消失;灌木林在1987年前大面积增加,之后急剧减少;耕地开垦强度在1960—1998年间持续增加,1998年之后有所降低,但研究期间的弃耕率则呈直线增加趋势.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胡小柯刘虎俊
关键词:景观动态
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被引量:20
2010年
在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沙包发育阶段,研究了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白刺沙包发育过程中,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白刺根系的生物量增加;白刺粗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50cm土层,占92%以上;中根系生物量在0~40cm土层最多,其中根系生物量占全部中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在初期沙包为83.32%,中期沙包为86.75%,成熟期沙包为85.32%;细根系生物量在初期沙包和成熟期沙包0~20cm土层中分别占49.73%和52.89%,而中期沙包集中分布于20~40cm土层,占47.66%;中根系生物量和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相关,粗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不相关.
李鸿儒王继和蒋志荣纪永福
关键词:白刺沙包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
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各部位不仅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而且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丘顶为一年生草本植被构成,而丘间低地处只有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指数表明,从沙丘下部到丘顶再到丘间地,生态因子的差异对物种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活化沙丘植被简单,退化严重,需加强保护,防止继续退化。
孙涛王继和刘虎俊纪永福丁峰袁洪波
关键词: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梯度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被引量:11
2010年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和土壤水环境随着与绿洲距离的增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景观分异角度沿绿洲至荒漠方向可划分为4个区段。本文研究了各景观区段上的植被特征以及各区段丘间地及灌丛沙包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过渡带植被总盖度约为36%,灌木盖度为18.7%,草本盖度为18.0%,物种丰富度为19。区段1至区段4,物种组成、植被盖度、优势种、建群种均表现出与各区段立地条件相适应的特征,呈现出大灌木→草本→小灌木→草本的格局,对应的地貌呈现出固定→半流动→半固定→流动的格局。各区段丘间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差异较大,5~60cm为降水主要持水层;因弱透水层的出现,区段1至区段3在60~180cm含水量出现了第二次波动,水分在弱透水层上的积累为地上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补给。沙包内土壤含水量从区段1到区段3显著减少。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刘虎俊孙涛魏林源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景观区段梯度分析
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和新材料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固沙植物材料选育和新型机械沙障的研制开展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研究,结果表明:①民勤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源种子质量好,育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苗木耐盐性较强,可作为民勤沙区固沙造林首选的种源梭梭材料;②固沙小灌木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沙土出苗率最高,是沙区飞播造林较为理想的固沙伴生植物新材料;③研发的棉杆沙障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且沙障就地取材、无污染,设置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结构和规格的沙障进行设置。因此,棉杆沙障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干旱区工程治沙措施的有力补充。
安富博安富博纪永福张锦春纪永福何芳兰
关键词:防沙治沙
近50a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气候变化及沙尘天气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近50a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气象和风沙观测资料,对过渡带温度、降水、蒸发量、相对湿度、风沙活动等气候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a过渡带平均增温率为0.009℃.a-1,20世纪80年代后增温显著,增温率高达0.025℃.a-1,增温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年际稳定性增强,近8a与60年代相比,增加幅度达27.45%,增加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线性增加;受气候变化,沙尘暴在近50a持续减少,而扬沙和浮尘天气与人为干扰关系密切,存在波动和反弹;气候变化对过渡带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沙漠化的逆转将起到正面作用。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刘虎俊孙涛
关键词:气候风沙活动
温度和光照对3种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以民勤荒漠区典型一年生植物盐生草、碟果虫实和五星蒿为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探索其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3种一年生植物在播种后1~4d开始萌发,萌发持续时间为2~12d。根据3种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的开始萌发时间、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率,最佳萌发温度盐生草为连续光照条件下15℃,萌发率为96.00%±0.00%;碟果虫实为连续黑暗条件下20℃和14h光照/10h黑暗条件下15℃/25℃,萌发率分别为18.00%±2.00%和28.00%±2.31%;五星蒿为连续黑暗条件下20℃和14h光照/10h黑暗条件下15℃/25℃,萌发率分别为96.00%±0.00%和96.00%±2.31%。盐生草和五星蒿种子在连续黑暗、连续光照和14h黑暗/10h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萌发的最佳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而碟果虫实只有在连续黑暗下才能萌发,光照下几乎不萌发。
刘有军纪永福马全林张德魁张锦春刘虎俊彭金凤
关键词:温度光照一年生植物萌发率民勤荒漠区
民勤绿洲盐碱化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及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民勤绿洲盐碱化退耕地21个样地105个样方的自然恢复植被以及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并对各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50a的植被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植物22种,分属于11科21属;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田旋花、独行菜、骆驼蒿、苏枸杞和盐爪爪5种群落类型的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大体分为迅速恢复期(1~2a)、初始更替期(3~8a)、高级更替期(9~28a)和缓慢恢复期(29a以后)4个阶段,同时,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波动式减小的变化趋势,Monk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则呈现出波动式增大的变化趋势。此外,不同时间退耕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差异显著,随着退耕时间的不断延长,土壤水分整体经历了先急剧减小后缓慢递增的变化趋势;根据其含水率大小大致分为3组:土壤含水率较低者(20世纪70年代、1978年和1999年退耕),大部分土壤含水率低于10%;土壤含水率较高者(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2004年退耕),土壤含水率绝大部分大于10%;土壤含水率最高者(2007年退耕),土壤含水率大部分大于20%。
何芳兰李治元赵明尉秋实郭树江王多泽
关键词:植被特征自然恢复土壤水分退耕地民勤绿洲
不同结构类型棉秆沙障防风固沙效应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棉秆沙障具有原材料丰富,设置形式灵活多样,无污染等优点。在流沙上设置了植入式、栅栏式、集束式3种结构类型、6种规格的棉秆沙障,观测各沙障对近地表风速的影响,以及沙障内沙粒运动及沙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结构和规格的棉秆沙障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表风速,减缓障内沙粒运动,降低输沙量。其中,带枝叶植入式行列沙障防风固沙效果最好,但稳定性较差,易于倒伏;栅栏式格状沙障防护效果次之,从100cm到10cm的风速降幅为75%,近地表10cm处风速仅为流沙上风速的33%,沙障稳固,维护量小。具体设置棉秆沙障时,其结构与规格的选择可根据当地的风沙流强度确定。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刘虎俊孙涛魏林源
关键词:野外观测
民勤天然梭梭种群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对民勤荒漠区新发现的天然梭梭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沙地梭梭和盐碱地梭梭种群生长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种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沙地梭梭种群生长优势明显,种群密度大,盖度高,平均为47株丛.hm-2和2.1%,盐碱地梭梭种群生长缓慢,密度、盖度较小,为24株丛.hm2和1.2%,这与土壤水分条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沙地梭梭和盐碱地梭梭种群均属于衰退型种群,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保护,否则将可能被其他更新力较强的伴生种所取代。沙地梭梭种群呈集群分布格局,盐碱地梭梭种群则为均匀分布,这不仅与梭梭种群密度不同出现种内或种间竞争的结果,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张锦春王继和安富博孙涛刘有军李银科肖斌
关键词:种群生长种群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