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127)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朱斌李长中于晶晶徐小侠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身份
  • 3篇文学张力
  • 3篇小说
  • 3篇民族小说
  • 2篇文化身份
  • 2篇化身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论
  • 1篇当代西方文论
  • 1篇动态性
  • 1篇新世纪文学
  • 1篇学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异化
  • 1篇寓言
  • 1篇寓言化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较少民族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朱斌
  • 2篇李长中
  • 1篇徐小侠
  • 1篇于晶晶

传媒

  • 2篇文艺争鸣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文学张力的性质被引量:2
2013年
张力是退特独创的一个文论术语,其应用极其混乱。逻辑学和物理学的相关概念,能给文学张力的性质探讨提供诸多启发。就文学张力自身的特性而言,其基础性质有二:一是差异性或矛盾性,二是统一性或一体性。而动态性和整体力量的超常性,则是其更为本质的属性。
朱斌
关键词:文学张力矛盾性动态性
文学张力:形成机制的探寻被引量:2
2013年
文学张力的形成机制是重复与对比机制。对比,意味着变化和差异,导致审美空间的扩展,是两极的强化扩张;重复,意味着回旋与复归,导致有机整体的凝聚,是两极的强化聚合。二者又都遵循渐进发展的强度控制原则。
朱斌
关键词:文学张力
回归文学常识:新世纪“文学与思想”论争的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在文学史上,无论主张文学离不开思想而必须仰仗于思想的,还是坚信文学有其自身独特性而无须乞灵于思想的,甚至辩证折中,认为文学应该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的,实际上都不乏其人。然而,近几年,这些老生常谈却像一枚枚石子,频频投向"新世纪文学"的水面,激起了一些微澜,引起了一番争论。
朱斌
关键词:文学常识新世纪文学文学史艺术性思想性
“创伤”记忆与族群身份的寓言化想象--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2012年
作为中国文学史中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流散经历及"创伤"体验成为基本主题,"创伤"书写渐趋成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基本母题。因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诉求,导致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创伤"书写面临着如何通过文学叙事医治这些创伤、如何在多元文化混杂中重建身份认同、又如何避免在创伤记忆中被文化民族主义所裹挟等问题。
李长中
关键词:创伤文化民族主义
强制阐释与文论异化症被引量:2
2015年
强制阐释问题,主要是由张江教授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引发的。尤其是2014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和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的《强制阐释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他的长篇访谈《当代文论重建路径——由“强制阐释”到“本体阐释”》等,都明确指出:当代西方文论的根本弊端是强制阐释——脱离文学实践,用现成理论强行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而当下,“我们面临一个难以解脱的悖论:一方面是理论的泛滥,各种西方文论轮番出场,似乎有一个很‘繁荣’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理论的无效,能立足中国本土,真正解决中国文艺实践问题,推动中国文艺实践蓬勃发展的理论少之又少”。
朱斌
关键词:当代西方文论异化文艺实践当代文论文学实践
文学张力的本体论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张力是艾伦·退特独创的一个文论术语,但其本体论意义一直被忽视。而许多人对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也存在着诸多误解。其实,文学张力在新批评派具有本体论意义。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正是一种张力本体论,其本体意味,是极富启发性的。
朱斌
关键词:文学张力本体意义
20世纪中期民族小说一体化认同的“自我”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上世纪50—7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对主流文化的一体化认同,固然有被他者所规范的一面,但更是少数民族作家自我主动认同的结果。因为民族作家的阶级出身、人生经历、所受的文化教育、所处的时代氛围和文学背景等,都使他们对当时的主流文化身份不能不产生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因此,在文化身份叙事方面,他们的小说便体现出一种对主流文化的一体化认同特征。这既有积极价值又有消极影响,对当今的民族文化建设和时代文化建设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朱斌于晶晶
关键词:民族小说
破旧立新的文化身份建构途径——对20世纪50—70年代民族小说的一种考察
2017年
50—70年代民族小说的文化身份建构主要是破旧立新,它形成了两条具体的实现途径:一是内在认知意识的"破旧立新",二是外在实践行为的"破旧立新"。这有效更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身份,却消解了其传统的文化身份属性。理想的文化身份建构应该促成他者与自我之间的有机交融。
朱斌徐小侠
关键词:民族小说文化身份身份建构文化属性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自我出走”式情节开端——基于文化身份视角的观照被引量:1
2020年
从文化身份看,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自我出走”式情节开端,指代表自我民族文化身份诉求的本族同胞,离开自我本土,与他者文化身份诉求相碰撞。这形成了诸多“离乡者”故事,主要是被逐故事、寻梦故事或朝圣故事,从而把复杂的文化身份体验,转化为精彩的情节进程,且寄寓了作者文化身份的认同倾向与建构愿望。
朱斌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说文化身份故事类型
人口较少民族诗歌的当代形态及其走向被引量:2
2012年
人口较少民族诗歌以其厚重的价值立场和质朴纯粹的诗学风格成为当代中国诗坛引人注目的风景,其意义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日益凸显。由于各种非现代性因素的干扰而存在的题材狭窄化、主题单一化、意象雷同化等制约因素,阻碍了人口较少民族诗歌的现代化进程。重构现代审美意识、强化主体的丰富想象力、注重诗歌的人类性品质等,应是人口较少民族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
李长中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诗歌现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