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120)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章罗生刘鑫潘英李云王敏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5篇报告文学
  • 4篇文学创作
  • 4篇纪实文学
  • 3篇叙事
  • 3篇传记
  • 3篇传记文学
  • 2篇学史
  • 2篇艺术
  • 2篇英模
  • 2篇散文
  • 2篇题材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史地位
  • 2篇流派
  • 2篇流派研究
  • 2篇纪实散文
  • 2篇报告文学创作
  • 1篇代文
  • 1篇叙事策略

机构

  • 13篇湖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

  • 10篇章罗生
  • 2篇刘鑫
  • 2篇潘英
  • 1篇滕艳
  • 1篇张莉
  • 1篇王敏
  • 1篇李云

传媒

  • 3篇创作与评论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现代传记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周立波纪实文学创作的成就
2013年
周立波不仅是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纪实文学大家之一。他在长篇小说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直接受益于报告文学等纪实文学创作,或者说,"虚构"与"纪实"在其创作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章罗生
关键词:纪实文学
英模报告文学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中国报告文学流派研究之七
2015年
经过新时期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英模报告文学和其他流派与门类的创作一道,也以其叙事策略与风格形式的多元共存而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的日趋成熟与壮大。概括说来,它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时代精神与典型叙事的有机统一、平凡与伟大的交汇融通、歌颂与批判的相辅相成。
章罗生潘英
关键词:叙事策略
曾祥彪报告文学创作的特色与成就
2015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祥彪先后出版了《冲出云层的星》《绿色王国的脊梁》《梅山精武魂》《爱心无悔》等中长篇作品。阅读他的报告文学创作,我们既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刚强,又获得了人格的洗涤与升华。他的创作立足于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以独特的视角与多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向上力量与时代风貌。他将"写实"与"想象"合理融合,在艺术形式与文体革新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李云
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平凡生活艺术形式时代风貌文学叙事历史真实
以庄严之态扬浩然之气——评纪红建的报告文学创作
2015年
纪红建是湖南卓有成就的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他先后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十月》《北京文学》和《中国报告文学》等刊物发表十多部(篇)报告文学,计百余万字。他的创作鲜明地体现了章罗生教授在《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中提出的“新五性”1——尤其是其“主体创作的庄严性”等特征。“主体创作的庄严”与“题材选择的开拓”紧密相连。
王敏
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民族文学报告文学作家题材选择
纪实散文与“新五性”及其纪实文学的理论建构——以甘建华的“文史笔记”为考察重点被引量:1
2014年
纪实文学的理论比散文更落后、更亟须加强。实际上,它的主要品类除报告文学与传记文学外,还包括纪实散文等;"新五性"是包括纪实散文在内的纪实文学的基本特性与评价标准。甘建华的"文史笔记"系列体现了鲜明的"新五性"特色,为纪实文学尤其是纪实散文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章罗生刘绍凤刘鑫
关键词:纪实散文纪实文学
论叶永烈的传记文学被引量:2
2015年
叶永烈是中国当代纪实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以传记文学分量最重,成就最大。他的传记文学注重采访调查与资料考证,追求'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以及形式与风格的丰富多样,表现出刚柔相济与凝重、朴实的有机统一。他不但将中国传记文学'史传合一'的传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且为当代纪实文学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但为建立纪实文学的审美规范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传记文学在融合中西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章罗生
关键词:传记文学文学史地位
论林语堂的纪实文学创作——兼谈林语堂的文学史地位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开了以散文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路,而且也开了现代长篇纪实散文创作的先声。因此,单就纪实文学创作而言,林语堂就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如果联系小说等虚构文学创作,我们则更须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历史地位与文学成就。"林语堂现象"启示我们:在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除了要更新以虚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与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领域外,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的史识、史观与评价标准。
章罗生刘鑫
关键词:传记文学纪实散文文学史地位
赵瑜报告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赵瑜报告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之一,即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尤其对鲁迅、赵树理等现代大家的学习与继承。报告文学等非虚构文学不仅可以和小说等虚构文学一样,借鉴与吸收中国古典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同样可以学习和继承鲁迅、赵树理等小说家的现代传统。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交叉文体,正在古今传统和相关艺术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章罗生
关键词:报告文学
纪实文学的挑战与文学观念的更新——以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为考察重点被引量:4
2013年
新时期以来,纪实文学创作表现出全面、迅猛、多元发展的态势。它不仅在资源开发、文学史"重写",以及如何认识文史哲尤其是"大文学"等方面,向传统与现实提出了有力挑战,而且迫使人们进行观念更新与理论应对,重新认识文学与政治、虚构与纪实、"写什么"与"怎么写"、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以及文学的"功利性"与"学理性"等。它启示人们:纪实文学是当代文化重建的资源宝库,当今文学表现出"向文化扩张"的"大文学"倾向;文学不能以"虚构"为中心,"怎么写"不重于"写什么","生活真实"不低于"艺术真实","文学政治"不同于"党派政治";须尊重文学的"功利性"传统,应承认"学理性"为文学特性之一;"新五性"等"审美复合"构成纪实文学的现代"文学性",应建构"纪实文学学"的创新理论与系统工程。
章罗生
关键词:纪实文学
王朝柱与当代纪实影视创作——以《开国领袖毛泽东》为考察重点
2020年
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实影视创作发展迅猛、成就辉煌,其中王朝柱是其首席代表。他既像史学家那样占有和辨析相关史料,又将历史评说中的难点变成重大题材创作中的亮点,其创作具有宏大叙事、史诗品格与艺术创新等特色。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不但将“平凡”与“伟大”有机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而且场面壮阔、气势磅礴,表现出真正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气量、大手笔”与“史诗”特色。王朝柱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王朝柱现象”与当代纪实影视创作研究。
张莉
关键词:宏大叙事艺术创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