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ZD003)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纯厚张伟方良贾晓平陈丕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鱼礁
  • 4篇人工鱼礁
  • 4篇附着生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多维尺度分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物分布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机构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李纯厚
  • 8篇陈丕茂
  • 8篇贾晓平
  • 7篇方良
  • 7篇张伟
  • 2篇刘永
  • 2篇徐姗楠
  • 1篇戴明
  • 1篇黄洪辉
  • 1篇秦传新
  • 1篇吴风霞
  • 1篇肖雅元
  • 1篇齐占会

传媒

  • 2篇南方水产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亚湾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效果评价
以基于人工鱼礁为构建主体的大亚湾海洋牧场为研究实例,以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价分析了大亚湾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作为一种资源养护与低碳渔业生产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大亚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
李纯厚贾晓平齐占会刘永陈丕茂徐姗楠黄洪辉秦传新
关键词:人工鱼礁海洋牧场资源养护
文献传递
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质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2008年分4个季节对深圳大亚湾混凝土礁体和铁质礁体上附着生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混凝土礁体秋季群落组成最丰富(60种),其次为夏季(58种)、春季(56种)和冬季(37种),其中仅23种为群落的共有种。不同季节群落的生物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而物种优势度(Y)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均匀度指数(E)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铁质礁体春季群落组成最丰富(70种),其次是夏季(57种)、秋季(51种)和冬季(41种),其中仅17种为群落的共有种。不同季节群落的生物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而物种Y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的物种R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H'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E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然而,混凝土礁体和铁质礁体附着生物群落的R、H'和E季节变化不显著,且2种材质礁体相比,附着生物群落变化不明显。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附着生物
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对深圳大亚湾人工鱼礁区7个月(2008-04~2008-10)挂板实验,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附着生物丰度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并根据附着生物丰度数据和7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共鉴定出附着生物54种,物种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试板上的常见种有华美盘管虫(Hydroides elegans)、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等。DCA种类排序图可明显地看出每种附着生物都有自己的分布中心和分布区域;CCA分析结果表明深度、透明度、溶解氧是影响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盐度和温度。CCA排序图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环境因子除趋势对应分析典范对应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文章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在赤潮预测、海水质量评价、海洋预报、海洋初级生产力预测及渔业资源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神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海洋科学
底栖生物生物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s,RBF)、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3种插值方法对2007年4月获得的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并对插值精确度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经对数转化后的数据呈正态分布,而且3种插值方法对其进行插值,所得的等值面图效果比原始数据所得等值面图效果好。交叉验证显示,对数转化数据插值精确度OK﹥RBF﹥IDW。观察插值结果等值面图,发现3种方法均能较客观地模拟出底栖生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在对局部趋势的模拟上,OK的表现效果最好。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空间插值
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综述了天然材料、废弃物材料、建筑材料、综合型材料等多种人工鱼礁材料的不同应用效果,指出不同材料人工鱼礁的应用效果差异显著,同时展望了人工鱼礁应用材料的研究方向。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人工鱼礁
马尾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7
2009年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1995~2008年4月有关马尾藻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内马尾藻研究开发及利用论文产出的领域,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同时,分析了国外马尾藻研究开发及利用的论文产出领域,国家,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我国在外文期刊发表的论文。结果表明,国内马尾藻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方面,在医药、食品工业、农业等方面研究和利用较多。但是在生态学、海洋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落后于国外同期水平。
方良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张伟
关键词:马尾藻文献计量分析
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附着生物群落多元统计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2008年9月对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附着生物的调查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组成及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须鳃虫(Cirriformia tentacu-lata)、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美丽唇齿螺(Engina pulchra)、真蛇尾(Ophiuras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背裂虫(Opisthosyllis brunnea)、红网孔苔虫(Iodictyum axillare)、多室草苔虫(Bugulaneritin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毛偏顶蛤(Modiolus barbatus)、纹斑棱蛤(Trapezium liratum)、乳蛰虫(Thelepussp.)和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等种类构成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主体。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层和下层的附着生物群落基本上聚为一类;而中层的附着生物群落没有聚为一类。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0#柴油水溶液对翡翠贻贝CYP4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2014年
在室内半静水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μg·L-1、5μg·L-1、10μg·L-1、50μg·L-1和100μg·L-1)的0#柴油水溶液(WSF)胁迫15 d和清洁海水恢复7 d中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与内脏团组织中CYP4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变化。2-△△Ct法分析结果表明,CYP4基因在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均有表达,WSF胁迫对其表达水平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性;内脏团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套膜,两组织CYP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随着WSF胁迫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再诱导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50μg·L-1浓度组表现最为显著(P<0.01)。WSF胁迫解除后外套膜与内脏团CYP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迅速下降,部分浓度组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李纯厚
关键词:翡翠贻贝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制鱼礁附着生物生态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解人工鱼礁的生物附着状况,于2008年6月和7月,对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中已投放1 a的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调查。2次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附着生物94种。其中,混凝土礁体附着生物种类达到73种,总生物量为27903.50 g/m2,多样性指数为4.68,均匀度指数为0.76。铁制礁体种类达到80种,总生物量为23023.00 g/m2,多样性指数为4.53,均匀度指数为0.72。人工鱼礁投放1 a后,礁体表面100%被生物所覆盖,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是人工鱼礁区占据绝对优势的种类,其优势度达到0.1464。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关键词:附着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