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012117)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应华忠陈民利陈亮潘永明彭定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脾虚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虚证
  • 1篇遗传特异性
  • 1篇舌象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兔血
  • 1篇兔血浆
  • 1篇脾虚证
  • 1篇环核苷酸
  • 1篇核苷
  • 1篇RAPD

机构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作者

  • 4篇陈民利
  • 4篇应华忠
  • 3篇徐孝平
  • 3篇彭定国
  • 3篇潘永明
  • 3篇陈亮
  • 2篇徐剑钦
  • 2篇张利棕
  • 2篇王德军
  • 1篇王德军
  • 1篇陈方明
  • 1篇赵伟春

传媒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脾虚证IBS模型WHBE兔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WHBE兔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取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各18只,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12只,采用湿热应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IBS)兔模型,其中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处理6只,剩余兔自然恢复10 d,观察实验兔的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WHBE兔模型对照组血浆cAMP和cGM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自然恢复10 d后血浆cAMP和cGMP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日本大耳白兔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及自然恢复10 d后血浆cAMP和cGMP水平略有所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模型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cAMP/cGMP比值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脾虚证IBS模型兔的血浆环核苷酸水平随阴阳盛衰而变化,具有双重特点:既有阴虚特点,又有阳虚特点,且WHBE兔更适合于脾虚证IBS模型研究理想的实验动物。
陈亮陈民利徐剑钦彭定国潘永明张利棕徐孝平应华忠
关键词:脾虚环核苷酸
WHBE兔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用WHBE兔建立脾虚型IBS模型,为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开发和基础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取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各18只,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采用湿热应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IBS)兔模型,其中模型组造模后处理6只,剩余兔自然恢复10d,观察实验兔的临床症状、体重、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内脏敏感性以及小肠推进率等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实验兔体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内脏敏感性以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且恢复较为缓慢。结论脾虚型IBS兔模型符合IBS临床发病特点,而WHBE兔是较适合于脾虚证IBS模型研究的理想的实验动物。
潘永明张利棕陈民利徐剑钦陈亮彭定国王德军应华忠
关键词:脾虚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
WHBE兔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24
2005年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进行了遗传分析.用1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选用其中8个引物扩增的条带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107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2条,占29.91%,反映了家兔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7948.其中4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不同品系的特征条带,表明WHBE兔与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遗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家兔不同品系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陈民利赵伟春应华忠王德军徐孝平
WHBE兔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舌象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WHBE兔活体舌象和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湿热应激复合番泻叶致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兔模型,观察造模及自然恢复后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活体舌象和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兔舌色淡红,舌质嫩;背隆起前后固有层乳头密度明显降低(P<0.01),基底层核分裂相频数减少(P<0.01),舌下角质层和上皮层厚度均明显增厚(P<0.01),且角质层/上皮层比值明显增加(P<0.01),且WHBE兔菌状乳头密度显著降低(P<0.05);自然恢复10d后,自然恢复组实验兔背隆起前后固有层乳头密度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舌下角质层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WHBE兔的上皮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日本大耳白兔角质层/上皮层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机体营养、代谢相关。
陈方明陈民利陈亮彭定国应华忠徐孝平王德军潘永明
关键词:脾虚肠易激综合征舌象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