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C12902)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建国石春海张大鹏周元飞洪德林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早籼
  • 3篇早籼稻
  • 3篇水稻
  • 3篇籼稻
  • 2篇氮肥
  • 2篇稻米
  • 2篇栽培
  • 2篇施氮
  • 1篇氮量
  • 1篇定标
  • 1篇性状
  • 1篇异交
  • 1篇异交结实
  • 1篇异交结实率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栽培密度
  • 1篇栽植密度
  • 1篇早稻
  • 1篇珍汕97A

机构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金华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石春海
  • 3篇吴建国
  • 2篇张大鹏
  • 1篇杨韵龙
  • 1篇王克敏
  • 1篇陆艳婷
  • 1篇李道品
  • 1篇洪德林
  • 1篇叶胜海
  • 1篇金庆生
  • 1篇张小明
  • 1篇李冠
  • 1篇张斌
  • 1篇章文斌
  • 1篇姚雅桢
  • 1篇周元飞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稻米糊化温度DSC试验条件的优化及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差示扫描量热仪是目前米粉糊化温度测定中最为准确的一种方法,而目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样品量、加水量和升温速率有着较大差异,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TAQ2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最小相对标准偏差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样品量、加水量和升温速率等3个因素的变化对糊化温度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各个组合的相对标准偏差值,选出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14μL水、3.0 mg米粉和10℃/min升温速率。应用这一测定条件,测定了21份籼稻米粉的糊化温度。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与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和r=0.51*,说明糊化温度与碱消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张大鹏吴建国石春海
关键词:米粉正交设计糊化温度差示扫描量热仪
晚粳稻浙粳23施氮试验
2011年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纯N)0~225 kg·hm-2,晚粳稻新品种浙粳23产量随氮肥用量的提高而增产。适量增施氮肥可以增加浙粳23的分蘖力,提高生育后期叶片、茎鞘和穗部的含氮量,从而延长光合器官的寿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陆艳婷张小明叶胜海金庆生
关键词:氮肥晚粳稻
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温州市近年来的早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州市早稻生产上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稳定和发展温州市早稻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指出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为: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早稻生产;生产主体发生转变,由家庭种植发展成规模种植;早稻米用途发生变化,已基本退出口粮用途;早稻品种在不断演变。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早稻生产,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早稻种植效益偏低;受农田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技推广力量薄弱,队伍不稳;适应轻型栽培等技术的品种不多。认为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早稻生产;不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加强早稻新品种引选工作;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研究可为温州市早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李道品张永鑫郑伟胡孙艮
关键词:早稻
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与珍汕97A的制种产量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6个珍汕97B改良新不育系珍品A、珍农567A、珍农711A、珍农256A、珍农257A、珍农060A为母本,珍汕97A为对照,以48-2为父本,进行了杂交制种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珍汕97A/48-2)相比,不育系珍农257A、珍农256A、珍品A和珍农567A分别与48-2配制F1的制种产量极显著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3.13,3.07,3.06和2.97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31%,12.36%,11.81%和8.45%;这4个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均高于珍汕97A是制种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李道品朱世杨张永鑫郑伟洪德林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制种
稻米色氨酸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全局和局部飞速定标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色氨酸是人类一种必需氨基酸,也是稻米中一种重要的限制性氨基酸。从4年份1256份材料中选择出272份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碱水解-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色氨酸含量。比较不同定标方法的预测结果发现,运用改良的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MPLS)的全局(Global)定标方法和局部(Lo-cal)飞速定标方法的预测效果较佳,基于精米粉光谱建立的方程的预测标准误差均为0.007%,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87.1%和87.4%,可用于定量分析;而基于糙米光谱建立的定标方程的预测效果略差,但仍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作为水稻育种中间材料的快速筛选和食品工业中稻米原料的品质监控手段。
张斌张大鹏章文斌王克敏李冠姚雅桢吴建国石春海
关键词:精米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一个新的水稻小穗梗弯曲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3年
稻穗小穗梗的发育与产量有着密切关系。文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品种"浙农7号",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小穗梗弯曲突变体bpb1(bent pedicel branch 1),表现为小穗梗弯曲,并伴有小穗梗长度增长、穗长缩短和植株矮化等特点。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pb1突变体小穗梗的表皮毛及气孔变小,外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排列不规则,接近弯曲部位的细胞变小、排列更为紧密。bpb1突变体小穗梗横切面观察表明,小维管束排列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bpb1突变体与粳稻品种"浙农大104"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bpb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7号染色体长臂SSR标记RM21537和RM21552之间,该区间的物理距离为343 kb,该区域内未发现与水稻小穗梗发育相关的已知基因。文章为bpb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杨韵龙吴建国周元飞石春海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基因定位
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早籼稻温718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对早籼稻温718进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温71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中低施氮水平及合理密植条件下可获得高产。
张永鑫李道品郑伟周吉忠陈海星
关键词:水稻栽培氮肥
早籼金早09直播高产群体经济性状与产量分析
2012年
通过2009~2012年的多年多点金早09直播稻示范方的建立,金早09的高产潜力以及适应不利气候环境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对金早09直播稻的产量贡献最大,穗实粒数次之。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金早09直播稻产量达7500 kg/hm2以上,有效穗、穗实粒数2个性状在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349.82±8.36)万/hm2、(101.32±3.17)粒,这将为金早09直播稻高产群体结构的搭建提供有力依据。
王孔俭邓飞鲍正发
关键词:早籼稻金早09直播高产群体经济性状
栽培密度对早籼稻温22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确定早籼稻温229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早籼稻温22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每丛本数及单位面积栽培丛数的增加,温229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但每穗粒数、结实率总体趋势与之相反,千粒重基本不受密度变化影响。温229高产稳产、容易栽培,栽培密度以行株距20.0 cm×23.3 cm或20.0 cm×26.7 cm为宜,丛本数控制在4本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温229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张永鑫李道品郑伟周吉忠陈海星
关键词:早籼稻栽培密度产量及其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