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01075) 作品数:11 被引量:97 H指数:6 相关作者: 林开敏 郑文辉 陈梦瑶 石丽娜 赵长存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林业局 长江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缓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浸提法,研究杉木、火力楠、木荷、楠木、马尾松、格氏栲和闽粤栲7种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各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能力中,火力楠凋落叶最强;楠木、木荷、杉木和马尾松凋落叶的缓冲能力相仿,处于中间的位置;格氏栲和闽粤栲凋落叶的缓冲能力最弱。在pH 2.7和pH3.5的模拟酸雨中,7种树种凋落叶均提高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在pH 5.0的模拟酸雨中,除火力楠外,其余6种树种凋落叶均未能提高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7种树种凋落叶在模拟酸雨作用下溶液pH值的上升幅度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除了pH 2.7模拟酸雨中格氏栲凋落叶盐基离子浸提总量大于木荷外,3个酸度梯度模拟酸雨盐基离子浸提总量的关系均是火力楠>闽粤栲>木荷>格氏栲>楠木>杉木>马尾松。7种树种除火力楠和木荷凋落叶外,各树种凋落叶盐基离子浸提总量均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盐基离子的浸提量则随模拟酸雨酸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得知,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能力与凋落叶的pH值密切相关;盐基离子的淋溶虽然对缓冲模拟酸雨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凋落叶对酸雨的缓冲性能是凋落叶与酸雨通过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 郑文辉 林开敏 徐昪 赵长存 蔡锰柯 刘圣恩关键词:凋落叶 模拟酸雨 盐基离子 凋落叶多样性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为促进杉木凋落叶分解,采用网袋法对杉木凋落叶多样性模式的失重率、种间相互作用和分解速率与初始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 a的分解,除MS和SN 2组处理,其他处理的分解速率均大于杉木凋落叶。通过多样性处理,对凋落叶分解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SHN、SHR和SRN 3组处理,对杉木凋落叶分解具有一定作用,其中SHN、SHR、SRN和SHRN凋落叶多样性处理较其他处理能更好地促进杉木凋落叶分解,SHRNM凋落叶多样性处理则抑制杉木凋落叶分解。相关性检验表明,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纤维素含量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与C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C/N、C/K和木质素/K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吴培培 林开敏 许诺 石丽娜 陈梦瑶 郑文辉 刘圣恩关键词:杉木 凋落叶 多样性 分解速率 种间相互作用 凋落叶多样性对其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将新鲜的尚未分解的木荷、火力楠、乳源木莲、楠木、杉木凋落叶组合为杉乳楠(SRN)、杉火楠(SHN)、杉火乳(SHR)、杉火乳楠(SHRN)、杉火乳楠荷(SHRNM)凋落叶多样性组合,以杉木凋落叶(S)为对照,采用室内浸水法,探究6组凋落叶多样性组合之间持水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凋落叶多样性组合的最大持水率大小关系为SRN>S>SHR>SHRN>SHRNM>SHN,最大吸水速率的大小关系为S>SRN>SHR>SHRNM>SHRN>SHN;各组凋落叶多样性组合的失水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失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减小,最大失水率的大小关系是S>SRN>SHRN>SHR>SHRNM>SHN,最大失水速率大小关系为SRN>S>SHRN>SHN=SHRNM>SHR;失水试验24h后,各组凋落叶多样性组合的含水率由大到小为SHR>SRN>SHRNM>SHRN>S>SHN;凋落叶多样性组合中各树种凋落叶之间对水分的吸收与流失均无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发现,持水率、失水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表示,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符合幂函数关系。综合比较6组凋落叶多样性组合的持水性能,SHR与SRN凋落叶多样性组合的持水性能较好,可以更好的涵养水源。 许诺 林开敏 刘圣恩 石丽娜 陈梦瑶 吴培培关键词:凋落叶 多样性 持水性能 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 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3 600 m^2的大样地进行调查,对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巢式样方法与组合样方法所绘出的群落所有木本植物的种—面积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种—面积曲线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方法与不同层次的种—面积曲线均呈现出物种数目随样地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群落所有木本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的最小取样面积在(1 000-1 200)m^2、(700-900)m^2和(1 200-1 300)m^2;遴选出拟合杉木老龄林群落所有的木本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种—面积关系较好的模型。 蔡锰柯 林开敏 赵长存 郑文辉 刘圣恩 何宗明 郭玉硕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持水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室内浸提法对木荷、火力楠、闽粤栲、马尾松、楠木、杉木、格氏栲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吸水特性和失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树种凋落叶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火力楠(368.65%)〉闽粤栲(238.45%)〉楠木(207.68%)〉杉木(199.60%)〉木荷(189.06%)〉格氏栲(177.44%)〉马尾松(153.95%);最大失水率的大小为火力楠(170.34%)〉杉木(156.11%)〉闽粤栲(134.33%)〉楠木(131.10%)〉木荷(127.26%)〉马尾松(116.99%)〉格氏栲(115.91%)。在整个吸水过程中,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在浸入水中0~2h有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2h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凋落叶持水率增加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在0~16h内,各树种失水率以一个比较平稳的速度增加,16h之后其增加的速度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不同树种凋落叶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同。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可知,不同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失水率与失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均为Q=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的关系均为V=ktn。综合比较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性能,火力楠、闽粤栲凋落叶的持水能力良好,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 郑文辉 林开敏 徐昪 赵长存 蔡锰柯 郭玉硕关键词:凋落叶 持水特性 失水特性 夹竹桃与珊瑚树光合光响应及PSⅡ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夹竹桃和珊瑚树进行光合光响应拟合和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测定,分析Pn与荧光参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夹竹桃和珊瑚树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良好.在同等光合有效辐射下珊瑚树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夹竹桃,夹竹桃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82.67μmol·m-2·s-1和824.35μmol·m-2·s-1,珊瑚树的LCP和LSP分别为33.93μmol·m-2·s-1和757.19μmol·m-2·s-1,珊瑚树的耐阴能力大于夹竹桃,夹竹桃的光强适应范围稍大于珊瑚树.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夹竹桃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大于珊瑚树,夹竹桃通过光化学猝灭(qP)转换光能的作用高于珊瑚树,而以非光化学猝灭(NPQ)耗散光能的作用小于珊瑚树.两种灌木ETR和PCR光响应曲线变化的"拐点"可能与光饱和点有关.在园林应用中夹竹桃适合全光环境,珊瑚树适合适度遮阴环境. 刘圣恩 林开敏 石丽娜 陈梦瑶 周丽春 张秀娟关键词:夹竹桃 珊瑚树 光响应曲线 叶绿素荧光 杉木研究科技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1 2015年 杉木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在中国南方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杉木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杉木研究发展动态,追踪研究重点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CNKI)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Bibexcel、Ucinet和NetD raw文献计量工具对1951-2013年国内外杉木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及其文章影响力、涉及学科与研究层次,主要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且文章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最高;福建省在科研投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的产出省份与杉木主要分布省份高度相关;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近5 a来的研究热点为"冰雪灾害"、"凋落物"、"土壤肥力"、"混交林"、"材质"、"遗传育种"、"碳固定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广西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5个省份。 刘圣恩 林开敏 郑文辉 蔡锰柯 林思祖 马祥庆关键词:杉木 CNKI数据库 WEB SCIENCE 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研究 2015年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蔡锰柯 刘圣恩 林开敏 赵长存 郑文辉 何宗明 郭玉硕近自然生态恢复条件下杉木老龄林群落优势树种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9 2015年 为探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在长时间近自然生态恢复条件下的优势种种群特征,应用相邻格子法对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75年生杉木老龄林群落优势树种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丝栗栲、刨花楠种群结构呈现反"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杉木、细齿柃木种群呈现正"J"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在种群水平上,杉木呈现均匀分布,木荷、细齿柃木群落呈现聚集分布,刨花楠、丝栗栲呈现随机分布,且聚集程度,细齿柃木>木荷>刨花楠>丝栗栲>杉木.木荷种群大树阶段呈现随机分布,幼苗、幼树、中树均表现聚集分布;刨花楠、丝栗栲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均呈现聚集分布;细齿柃木幼苗阶段呈现聚集分布,幼树阶段呈现随机分布,中树阶段呈现均匀分布;且杉木和细齿柃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扩散系数随龄级的递增而变大.杉木老龄林正处于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综上表明:近自然生态恢复有效丰富了杉木老龄林群落的植被种类,在退化了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作中,杉木的混交树种选择应优先考虑竞争力强的乡土树种,如木荷、刨花楠、丝栗栲等. 刘圣恩 林开敏 蔡锰柯 郑文辉 石丽娜 陈梦瑶 周丽春 郭玉硕 何宗明关键词:种群结构 演替 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揭示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的土壤结构演变规律,应用分形模型,对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由大到小均为人工林1>人工林2>老龄林>萌芽林>天然林,这说明2种近自然杉木林经营模式(萌芽林与老龄林)比传统栽杉模式(人工林1与人工林2)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仍不如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与0.25-0.05 mm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5-0.01 mm、0.005-0.001 mm及小于0.001 mm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全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林开敏 蔡锰柯 刘凯 赵长存 郑文辉 刘圣恩关键词:杉木林 土壤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