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3501120003)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侯炜陈彬张建郭子雄史庆轩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抗震
  • 3篇抗震性
  • 3篇抗震性能
  • 2篇混凝
  • 2篇混凝土核心筒
  • 2篇核心筒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2篇钢筋混凝土核...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性能
  • 1篇推覆分析
  • 1篇组合连梁
  • 1篇连梁
  • 1篇静力
  • 1篇静力推覆
  • 1篇静力推覆分析
  • 1篇加载
  • 1篇耗能

机构

  • 3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3篇侯炜
  • 1篇刘阳
  • 1篇史庆轩
  • 1篇郭子雄
  • 1篇张建
  • 1篇陈彬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为改善传统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3个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SPC)连梁和1个交叉斜筋钢筋混凝土连梁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件变化参数包括连梁纵筋配筋率和配板形式。对比分析各连梁的破坏过程、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强刚度退化、承载力、延性以及变形能力等。结果表明,连梁试件发生弯剪和弯曲两种破坏模式;增大连梁纵筋配筋率在提高承载力的同时降低了试件的延性变形;在配板率相同情况下,钢板形式由单钢板改变为拉结双层钢板,连梁受力性能相似,当单层钢板厚度较大时可采用双层钢板设计方案;钢板的设置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与延性,较好改善滞回曲线的捏拢效应,同时参与连梁端部塑性铰区的抗弯,提供较大的抵抗弯矩,钢板的受压作用也可提高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交叉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相比,利用钢板良好的承载力和延性变形能力,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且施工简单,其综合抗震性能优于传统配筋混凝土连梁。
侯炜陈彬郭子雄张建
关键词:钢板组合连梁抗震性能耗能
斜向加载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混凝土核心筒在不同地震作用方向的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沿主轴45°方向和一个沿主轴0°方向加载的混凝土核心筒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加载方向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破坏模式、层间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墙肢截面应变、承载力、变形及延性性能、薄弱部位、强度衰减等。结果表明,加载角度对核心筒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增大加载角度,试件的损伤由两片腹板墙体逐渐向所有墙体发展,混凝土核心筒的空间性能发挥的较充分,受力模式发生改变,水平承载力和基底弯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大层间位移角变化不大,但其层间延性系数有所降低。
侯炜史庆轩刘阳
关键词:核心筒
基于IDA法与Pushover法的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足够数量地震输入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方法)是目前最为真实和先进的模拟结构抗震性能手段,而静力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 Analysis方法)操作简单,更为实用,可以较好揭示结构从弹性到屈服直至倒塌过程中构件的工作状态。采用2种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算例进行评估,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IDA方法得到的4个性能水平与Pushover方法得到的指标限值有一定误差,但均在一定范围之内,采用IDA方法得到顶点位移角限值偏大;采用单一侧力模式的Pushover方法无法完全体现高阶振型及地震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Pushover方法分析结果与结构实际弹塑性地震响应有一定差异。
侯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