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4011)

作品数:49 被引量:383H指数:9
相关作者:吴爱祥王洪江韩斌姚松王贻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科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矿业工程
  • 12篇冶金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铜矿
  • 8篇浸出
  • 7篇堆浸
  • 7篇湿喷
  • 7篇湿喷混凝土
  • 7篇喷混凝土
  • 7篇混凝土
  • 6篇采矿
  • 5篇氧化铜矿
  • 4篇支护
  • 4篇脱硫
  • 4篇硫化矿
  • 4篇机械化
  • 3篇支护技术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配合比
  • 3篇自燃
  • 3篇尾矿
  • 3篇温度
  • 3篇细菌

机构

  • 38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湖南涉外经济...
  • 4篇科技部
  • 3篇中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西山煤电(集...
  • 2篇铜陵化学工业...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东方汽轮机有...
  • 1篇金川集团股份...
  • 1篇黄金集团
  • 1篇中国黄金集团...
  • 1篇中矿资源集团...
  • 1篇金诚信矿业管...

作者

  • 29篇吴爱祥
  • 22篇王洪江
  • 8篇韩斌
  • 5篇王贻明
  • 5篇姚松
  • 4篇王少勇
  • 4篇罗飞侠
  • 4篇张旭
  • 4篇顾晓春
  • 4篇杨保华
  • 3篇艾纯明
  • 3篇黄明清
  • 3篇吴建勋
  • 2篇高保胜
  • 2篇焦华喆
  • 2篇杨盛凯
  • 2篇李佳梦
  • 2篇陈嘉生
  • 2篇周亮
  • 1篇于少峰

传媒

  • 8篇采矿技术
  • 7篇金属矿山
  • 4篇湿法冶金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铜业工程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矿冶工程
  • 2篇中国矿业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现代矿业
  • 1篇黄金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中国钼业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有色矿冶
  • 1篇Rare M...
  • 1篇Applie...
  • 1篇中国有色冶金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碱低渗透性氧化铜矿渗透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设计方案进行变水头法高碱低渗透性氧化铜矿柱浸试验,探讨了初始浸出酸度、喷淋强度和矿石粒径对矿堆渗透速度的影响,3因素对回归方程的贡献分别为0、15.6%和83.6%。采用电子探针分析、电子显微镜扫描等方法,确定了不同浸出阶段影响矿堆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浸出前期为松散颗粒的物理堵塞作用,中期为悬浮液淤塞作用,后期为化学结垢和机械压实作用。渗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粗颗粒、细颗粒和粉末矿堆的渗透速度均随浸出时间的延长而呈指数级减小,且不同粒径矿堆的渗透速度及下降速率相差很大。
黄明清吴爱祥严佳龙黄海炼
关键词:均匀设计
Analysis of coupled flow-reaction with heat transfer in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es
2010年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heap bioleaching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heat transfer,oxygen flow,target ion distribution and oxidation leaching rate in the heap.The model equations are solved with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facts:Concentration of oxygen is relatively high along the boundary of the slope,and low in the center part where leaching rate is slow.Temperature is relatively low along the slope and reaches the highest along the bottom region near the slope,with difference being more than 6 C.Concentration of target mental ions is the highest in the bottom region near the slope.Oxidation leaching rate is relatively large in the bottom and slope part with a fast reaction rate,and small in the other part with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吴爱祥刘金枝尹升华王洪江
关键词:BIOLEACHING
尾矿浸出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被引量:7
2009年
在介绍了我国尾矿资源的现状以及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堆浸工艺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尾矿浸出工艺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国内外工业应用实例。分析了尾矿浸出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尾矿库浸出的新思路,并指出尾矿库浸出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尾矿库浸出广阔发展前景。
吴爱祥王少勇王洪江
关键词:尾矿细菌堆浸
不良岩体巷道的湿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被引量:47
2010年
通过分析传统支护理论与实践存在的不足,提出湿喷混凝土在不良岩体巷道支护中的支撑作用、充填与隔离作用以及应力转化作用;根据具体的工程背景,应用Barton的Q岩体分级及支护方法,提出采用湿喷混凝土+树脂锚杆的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实现了对不良岩体巷道的有效支护;湿喷混凝土直接成本与干喷混凝土直接成本近似相等,相同材料的湿喷混凝土平均强度比干喷混凝的平均强度高45%~85%,实现了对不良岩体巷道的支护需要;湿喷混凝土+树脂锚杆支护技术可替代传统的干喷混凝土+钢网+锚杆工艺,对不良岩体的支护具有独特优势。
韩斌王贤来文有道
关键词:湿喷混凝土不良岩体支护方案
某硫化铜矿尾矿碱性细菌浸出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尾矿坝中富集培养的碱性硫杆菌,进行某硫化铜矿尾矿的浸出试验,从接种量、细菌的适应时间、矿浆浓度等方面探讨细菌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样结果显示,当接种量为25%,细菌的适应时间为5 d,矿浆浓度为5 g/L,在浸出时间为50 d时,尾矿中铜的浸出率最高达24.51%。浸出试验优化后,铜浸出率预期最大值33.4%,可提高8.89个百分点。
刘伟芳王洪江张旭吴爱祥
关键词:生物选矿铜尾矿
高含泥氧化矿分级联合浸出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高含泥氧化矿堆浸效果差,寻求简单易行的浸出技术是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关键所在。经过充分分析论证,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形成了"堆浸为主、搅浸为辅"的分级联合浸出技术。工业试验表明,采用破碎、水洗分级技术,使矿石分为非泥质与泥质矿,使不同的物料进入不同的流程成为可能;采用皮带入堆、动态用酸技术,提高浸堆的渗透性,降低了酸耗量;采用了工业余热加温搅拌浸出、矿浆浓密技术,分别取代了矿浆加热、浸渣压滤技术,简化了工艺,节约了能耗。分级联合浸出技术适应性强,拓展了酸浸技术的应用范围。
王洪江吴爱祥张新普张仪顾晓春
关键词:工业余热
谦比希铜矿主矿体排泥系统优化改造与管理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谦比希铜矿主矿体井下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排泥系统改造的思路和方案,通过优化沉淀系统实现连续排泥,设置防堵塞设施实现通畅排泥,同时规范操作和优化管理,解决了井下排泥存在的问题,并降低了排泥成本,不但消除了生产安全隐患,还为矿山创造了效益。
蒋先尧董大元郭伟涛范恒达姚松
氧化铜矿蒸汽余热加温搅拌酸浸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利用蒸汽余热加热浸出体系从泥质氧化矿中浸出铜。室内温度影响试验、蒸汽对流给热理论分析、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加温,搅拌浸出时间缩短1/2,铜浸出率提高8.72%;蒸汽供热达52.8kW,相当于年节煤535 t,不仅改善了浸出效果,而且节省了能源,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王洪江吴爱祥张仪金正聪顾晓春
关键词:氧化铜矿
基于位移反分析的露天边坡稳定性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某矿西部贫矿开采条件,借助ANSYS和FLAC3D软件建立了大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该矿边坡位移GPS监测数据,通过地表岩移反分析得到了合理的矿岩和充填体物理力学参数。数值分析表明,贫矿开采过程中露天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且贫矿开采活动对上盘南部边坡影响程度较大,其岩移量和塑性区范围变化较明显,同时贫矿开采过程中南部边坡最大主应力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极易因拉应力的作用而出现掉块、局部塌落等现象,且对斜坡道入口和出入斜坡道的主运输巷道影响较为明显。
周亮
关键词:露天边坡GPS监测数值模拟位移反分析
矿岩均质体各向异性渗流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以德兴铜矿矿石为实验物料,采用均匀设计法确定散体渗流实验方案,在自制多功能浸出实验台架上进行水平和垂直渗流实验,实验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向下的渗流系数最大,其次为水平方式,垂直向上的渗流系数最小;均质体各向异性系数变化范围为1.38~6.73,平均值为4;粗粒含量P5在35%~60%之间以及含泥量在1%~5%之间,散体的渗流系数变化呈先升后降现象;渗流系数与孔隙率呈幂函数关系,随孔隙率增大而上升;孔隙率随0.1~0.2 mm的物料含量增加而下降,随10~8 mm和8~4 mm含量之积增大而上升;渗流指数m与雷诺数Re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对于判定渗流状态两者是一致的;西源排土场水平渗流系数为3.68×10-2m.s-1,垂直渗流系数为1.51×10-2m.s-1.
王洪江吴爱祥张杰刘明德
关键词:渗流堆浸孔隙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