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30)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保龙陈天子杨玛丽赵统敏余文贵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番茄
  • 3篇烟粉虱
  • 3篇曲叶病毒
  • 3篇黄化
  • 3篇黄化曲叶病
  • 3篇黄化曲叶病毒
  • 3篇基因
  • 3篇番茄黄化曲叶...
  • 3篇番茄黄化曲叶...
  • 3篇粉虱
  • 2篇烟草
  • 1篇毒病
  • 1篇毒素
  • 1篇药剂
  • 1篇药剂防治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株
  • 1篇水稻
  • 1篇体细胞无性系
  • 1篇突变体

机构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张保龙
  • 5篇陈天子
  • 4篇赵丽萍
  • 4篇余文贵
  • 4篇赵统敏
  • 4篇杨玛丽
  • 3篇杨郁文
  • 3篇何鑫
  • 2篇刘蔼民
  • 2篇郭佳茹
  • 1篇侯喜林
  • 1篇常蕾
  • 1篇王坤波
  • 1篇胡雪虹
  • 1篇吴丹
  • 1篇袁洪波
  • 1篇陈怀谷
  • 1篇刘方
  • 1篇李伟
  • 1篇李永灿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性克隆转化烟草获得抗病突变体
2012年
为了获得烟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突变体材料,以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性克隆PTYj01的农杆菌EHA105侵染转化烟草叶片,用50 mg/L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20 d左右后进行植株再生。挑取表型正常、无TYLCV病症的再生烟草45株,经PCR鉴定均整合有TYLCV DNA序列。将表型正常的再生植株移栽,温室接种烟粉虱传毒鉴定再生烟草在整个生育期对TYLCV的抗性,共获得8株表型正常、无TYLCV病症的烟草。对这8个抗性植株T2代烟草进行农杆菌注射法和接种烟粉虱鉴定,发现T2-2、T2-7的T2代分离群体中有约75%的植株没有发病症状;对这2个株系的抗性植株进一步进行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发现其卡那霉素的抗性也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株系T2-2、T2-7可能发生了抗TYLCV突变。可见,通过对侵染性克隆转化的烟草进行体细胞离体筛选,获得抗TYLCV突变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袁洪波郭佳茹何冰陈天子杨郁文吴丹张保龙刘蔼民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烟草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
间作及几种物理防治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被引量:17
2013年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是以烟粉虱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病,该病害的暴发直接导致番茄毁灭性绝产。从控制传播媒介烟粉虱种群数量着手,用黄板监测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设置防虫网、铺设地膜、间种黄瓜、棚体覆盖紫外吸收膜等处理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防控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方法统计数据,采用SAS 9.1对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防虫网处理较无防虫网处理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3.41%。铺设黑白地膜、银黑地膜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黑白地膜、银黑地膜较黑色地膜烟粉虱数量分别少54.50%、50.55%。统计后期覆盖防虫网、黑白地膜处理的发病率最低,为8.18%。间种黄瓜对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间作黄瓜处理下铺设黑白地膜发病率仅为8.05%,而铺设黑色地膜发病率达11.25%。影响TYLCVD发病的物理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地膜、防虫网、黄瓜,最优组合为铺设黑白地膜、设置防虫网、间种黄瓜。覆盖紫外吸收膜较覆盖普通PVC膜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7.13%,紫外吸收膜处理下铺设银黑地膜田块发病率最低,为9.85%。大棚覆盖PVC膜,铺设不同地膜时,黄板监测统计的烟粉虱种群数量显示挂置2~9 d时诱集的烟粉虱种群数量上升幅度最大,诱集烟粉虱成虫数量由少至多依次为黑白地膜、银黑地膜、透明地膜、无地膜、黑色地膜。
何鑫赵统敏赵丽萍张保龙余文贵杨玛丽陈天子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粉虱黄板防虫网
番茄灰霉病菌产毒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灰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产生的毒素是重要致病因子。为了解灰霉病菌的产毒条件,用番茄胚根生长抑制率法,研究了番茄灰霉病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pH值、培养温度、光照、培养方式等条件下获得粗毒素的活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菌的最佳产毒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pH值5~6、温度20~25℃、黑暗条件下连续静置培养20 d。该毒素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经高温高压处理20 min后活性基本不变。
李永灿余文贵陈怀谷赵丽萍赵统敏李伟杨玛丽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菌粗毒素
水稻rTGA4转录因子的启动子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TGA转录因子通过与NPR1基因协同作用参与植物对病害的防御作用。从水稻突变体HX-3基因组中分离到一个TGA转录因子rTGA4的5'非翻译区1 995 bp的序列(pTGA),该序列与日本晴基因组序列仅有94%的相似性。经PLACE和PlantCARE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典型的TATA-box、CAAT-box等基本转录元件,以及脱落酸、乙烯、茉莉酸甲酯、赤霉素以及病原菌响应元件等。将得到的pTGA利用T/A克隆法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XGUS-T/A上,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分子检测及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苗期时GUS主要在幼苗根尖表达,在其他部位均没有表达;而在成熟期GUS在多处均有表达,特异性并不明显,表明该启动子是受生长发育阶段调控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通过对rTGA4启动子的特征研究,为进一步克隆HX-3中的抗性基因以及利用奠定基础。
连梓伊杨郁文陈天子张保龙刘蔼民
关键词:水稻启动子拟南芥GUS染色
烟粉虱对几种药剂的敏感度检测及其抗药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筛选有效防治烟粉虱的药剂,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比较了烟粉虱成虫对生产上广泛喷施的5种药剂5%锐劲特、2.5%高效氯氟氰菊酯、4%阿维菌素、70%艾美乐、25%噻嗪酮的敏感性。对比得出烟粉虱对4%阿维菌素的敏感性较好,药剂处理72 h后成虫校正死亡率高达98.01%。70%艾美乐次之,烟粉虱成虫校正死亡率达80.91%。2.5%高效氯氟氰菊酯较差,处理72 h后成虫死亡率40.73%。25%噻嗪酮最差,处理烟粉虱成虫72 h后死亡率低于5.00%。CYP6CM1、Coe1基因分别是烟粉虱对吡虫啉类药剂、有机磷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响应基因,应用Semi-quantitive PCR检测药剂处理72 h烟粉虱成虫CYP6CM1和Coe1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变化。发现70%艾美乐处理后,CYP6CM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Coe1基因表达量与药剂处理前无明显差异。4%阿维菌素处理后,CYP6CM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Coe1基因表达量与药剂处理前无明显差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CYP6CM1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Coe1基因表达量稍有增加。25%噻嗪酮处理后CYP6CM1基因表达量稍有增加,Coe1基因表达量略有下降。不同药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与烟粉虱解毒酶基因(CYP6CM1、Coe1)的表达响应有一定的关系。
何鑫赵统敏张保龙赵丽萍杨玛丽余文贵侯喜林
关键词:烟粉虱药剂防治抗药基因
CYP6CM1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烟草对烟粉虱抗药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烟粉虱的抗药性与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基因的过量表达有关。根据Q型烟粉虱一个P450基因(CYP6CM1基因)的特异区域构建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PCR检测获得6个独立转基因株系;以非转基因烟草和T1代转基因烟草饲喂烟粉虱5 d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取食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为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烟粉虱的13%~27%,表明CYP6CM1基因RNAi表达框架可以干扰烟粉虱CYP6CM1基因的表达。
张保龙胡雪虹陈天子杨郁文常蕾刘方王坤波
关键词:烟粉虱烟草RNAIP450基因
LeHT1、Permease基因在抗、感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选用分别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D)基因Ty-1、Ty-2和Ty-3的3种抗病番茄材料(分别简称TY-1、TY-2和TY-3)和感病番茄品种(苏粉9号),利用携带TYLCV的烟粉虱对所选番茄材料幼苗接种病毒,从核酸水平检测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种的病毒侵入时间差异,并检测接种病毒前后己糖转运基因(LeHT1)和透性蛋白基因(Permease)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系TY-2在接种第2 d便检测到病毒,抗病品系TY-1和TY-3分别在3 d、15 d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侵入时间早晚与番茄的抗病性没有直接关系。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系TY-1分别在接种后7 d、20 d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抗病品系TY-2和TY-3整个生育期均无发病症状。感病品种接种前LeHT1无明表达,接种后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系TY-2、TY-3在接种前有较高的表达量,接种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系TY-1在接种后5 d时降至最低,随后稍有增加。接种后,Per-mease基因在感病品种中表达量显著提高,7 d后略有降低;抗病品系TY-1的Permease基因表达量先降低,15 d时表达量回升;抗病品系TY-2的Permease基因在接种后的表达量增加;抗病品系在TY-3中,Permease基因在接种前后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直至15 d时略有升高。接种前、后LeHT1和Permease基因在不同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抗源可能含有不同的抗病信号通路和抗病机制。
何鑫赵统敏郭佳茹张保龙陈天子赵丽萍杨玛丽余文贵
关键词:番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