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WYC039)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于小植杨丹丹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北京诗歌的“地方性”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北京文化作为切入点,进入到北京诗歌的内部空间,探寻北京文化与北京诗歌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打破单向度的以线性时间演化与北京诗歌的"现代"演进为参照的研究格局,辨识北京诗歌在时间演进和"现代"演化过程中不断凸显出来的北京文化特征。在北京诗歌肌理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北京文化不断生长的过程和北京的地域美学特征,思考当代北京诗歌在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安放自己的位置,如何重塑诗歌的文化态度和精神内涵等问题。
- 于小植
- 关键词:北京文化
- “地方性”与北方文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从"地方性"视域而言,北方文学是地方性生活、地方性知识的文学表征和叙事形态与北方文化相关的事物、人、行为和情感有着内在关联,并结合形成意义体系,表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展现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趋向;全球化历史语境中,"地方性叙事"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杨丹丹
-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 “同情”缺席与“权利”缺失——跨文化研究视野下看留学生对鲁迅的接受
- 2016年
- 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接受不仅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主要表征之一,而且是中国文学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时代精神的感召下,研究鲁迅作品的海外接受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以外国留学生对鲁迅小说《祝福》的阅读体验为基础,关注外国留学生"视界"下的鲁迅,不仅可以弥补我们的"视域剩余",还可以勾连起"海外视界"和百年前的"鲁迅视界"。这种研究将会拓展中国学界对于鲁迅作品文本阐释的见解,突破中国话语体系下研究成果的某些局限。
- 于小植
- 关键词:留学生鲁迅小说《祝福》接受美学
- 留学生视域中的北京胡同意象
- 2014年
- "胡同"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典范性标识,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已经演化为一个具有隐喻功能的意向和符号。在新世纪留学生文学中,北京胡同不再仅仅是凝滞不动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被注入了一种客观的理性精神、异域文化和个体生命体验。
- 于小植
- 关键词:胡同北京文化留学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