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74)

作品数:22 被引量:229H指数:9
相关作者:陆茵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韦忠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肿瘤
  • 7篇肿瘤转移
  • 5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通路
  • 4篇细胞
  • 3篇代谢
  • 3篇丹参
  • 3篇丹参酮
  • 3篇血管
  • 3篇隐丹参酮
  • 3篇子机
  • 3篇非编码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机制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药物
  • 2篇上皮
  • 2篇上皮间质
  • 2篇上皮间质转化

机构

  • 25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扬州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盐城卫生职业...
  • 1篇合肥职业技术...

作者

  • 23篇陆茵
  • 19篇王爱云
  • 15篇陈文星
  • 9篇郑仕中
  • 9篇韦忠红
  • 8篇陶丽
  • 7篇刘兆国
  • 5篇祝娉婷
  • 5篇朱智杰
  • 5篇吴红雁
  • 4篇沈培亮
  • 4篇曹玉珠
  • 4篇孙丽华
  • 4篇周梁
  • 4篇王旭
  • 4篇刘玉萍
  • 4篇盛晓波
  • 3篇单云龙
  • 3篇汪思亮
  • 3篇田超

传媒

  • 9篇肿瘤
  • 8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全国中药药理...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参粘多糖对肿瘤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在荧光酶标仪下检测细胞Ca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对TF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hGAG对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AG 0.01~1μmol.L-1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延长肿瘤细胞诱导的血浆复钙时间,并降低FXa的生成,对Ca2+无明显影响,而能够下调TF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而对其它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 hGAG通过下调TF的表达及p38的磷酸化而抑制MDA-MB-231细胞诱导的凝血过程。
赵杨王生陶丽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陆茵
关键词:凝血过程MDA-MB-231信号通路P38
基于能量代谢开展寒、热属性化合物对黑色素瘤转移影响的比较研究
<正>目的:考察寒、热属性化合物对于黑色素瘤转移的影响有何不同,以及这种作用的不同是否与寒、热属性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调控的不同相关。方法:分别选用薄荷醇和辣椒素作为寒、热属性化合物的代表;选用鼠源性黑色素瘤B16...
刘兆国陈晨陆茵
文献传递
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被引量:16
2016年
慢性炎症恶性转化即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近几年西医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针对其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但目前中医学对"炎-癌转化"的研究涉猎甚少,其中医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研究"炎-癌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阻断癌症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在疾病长期慢性发展过程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内在因素,正虚邪实是"炎-癌转化"的重要条件,而感受外邪、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及痰饮、瘀血等因素的影响,加速了"炎-癌转化"进展的过程,最终因本虚标实,气血阴阳失调,邪气内生,导致病邪久滞不去,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变生恶病,发为肿瘤。
袁嘉嘉孙志广
关键词:病因病机正虚邪实痰饮瘀血
试论组分中药的药性配伍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当前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传统饮片活性组分分离及二次配伍以实现功效最大化。尽管有效组分配伍并不脱离原方的整体效应,但功效物质标准化即组分中药研究存在组分拆分简单而药性拆分之困难,因此需要明确...
陶丽陆茵王爱云陈文星
关键词:中药药性组分配伍
乙酰辅酶A合成酶2在肿瘤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乙酰辅酶A是细胞碳代谢的关键节点,正常细胞的乙酰辅酶A主要来源于糖酵解后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这一环节,但根据"瓦伯格效应"肿瘤细胞主要采用有氧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这一过程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乳酸并被转运出细胞,因此肿瘤细胞无法通过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乙酰辅酶A。而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 coenzyme A synthetase 2,ACSS2)摄取细胞外的乙酸合成乙酰辅酶A为肿瘤细胞提供碳源。同时研究发现,在肿瘤细胞中ACSS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由此ACSS2作为肿瘤能量代谢关键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新焦点。因此,本文就ACSS2与肿瘤能量代谢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ACSS2在肿瘤中乙酰辅酶A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沈颖王旭沈培亮祝娉婷王爱云陈文星陆茵
关键词:肿瘤乙酰辅酶A能量代谢
噬菌体肽库筛选隐丹参酮高亲和性结合肽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噬菌体十二肽库,以隐丹参酮为靶分子,筛选与隐丹参酮具有高亲和性的结合短肽。经过噬菌体十二肽库的3轮淘选,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挑选结合力强的克隆进行测序,得到隐丹参酮的高亲和性结合短肽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试验共筛选到10个隐丹参酮的高亲和性结合短肽序列,有614种蛋白质与其结构相匹配。多肽序列的核心序列为VILDFGEI。本研究获得了与隐丹参酮结合的高亲和性多肽,为深入研究隐丹参酮的作用靶点以及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结构基础。
龙军袁冬平陆茵林洁
关键词:隐丹参酮噬菌体肽库生物信息学
GSK-3β活性调节与肿瘤治疗被引量:12
2014年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作为细胞内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家族激酶,其活性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GSK-3β对肿瘤进程的调节是双向的,当扮演"促瘤因子"角色的GSK-3β被抑制时,不可避免阻断了其"抑瘤因子"的功能,使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成为目前靶向肿瘤GSK-3β引起治疗矛盾的焦点。事实上,生物学的绝缘机制可以使GSK-3β在广泛参与细胞内众多信号通路的调节中互不干扰,从而决定了细胞命运。因此,深入了解GSK-3β在不同信号系统中活性调节的具体机制,或者设计底物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剂,对于在靶向GSK-3β的肿瘤治疗中采取选择性的权衡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陶丽盛晓波刘玉萍韦忠红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肿瘤治疗
靶向MTH1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MTH1(mut T homolog1)是Mut T的同源酶,是一种核苷酸焦磷酸酶,主要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尤其在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最新的研究表明,MTH1可以清除肿瘤细胞中受损DNA功能结构的氧化构件,使得肿瘤细胞继续分裂与增殖,从而维持肿瘤细胞的生存,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常细胞不需要MTH1,因此,MTH1有可能只与异常的细胞生长密切相关,这使得MTH1作为治疗靶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着重对MTH1与肿瘤关系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MTH1维持肿瘤生长的相关机制及其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为靶向MTH1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研究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
沈颖沈培亮王旭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陆茵
关键词:肿瘤分子机制DNA复制
转录因子叉头框Q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转录因子叉头框Q1(forkhead box Q1,FOXQ1)是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参与胚胎干细胞和脊椎动物的发育过程。作为转录因子,FOXQ1蛋白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启动子或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并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鉴于FOXQ1与肿瘤具有明显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可作为某些肿瘤预后评估的指标,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通过综述最新文献,着重阐述了FOXQ1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吴红雁范方田刘兆国田超沈存思韦忠红曹玉珠孙丽华郑仕中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肿瘤叉头转录因子类信号传导
Eph及其配体Ephrin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Eph)及其配体Ephrin在胚胎早期血管重塑及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双向信号的能够调节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Eph和Ephri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靶向Eph/Ephrin信号通路的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祝娉婷刘兆国刘玉萍单云龙韦忠红周梁陶丽吴红雁曹玉珠孙丽华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肿瘤肿瘤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