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011100108)

作品数:46 被引量:513H指数:13
相关作者:黄清荣杨立红辛晓林蔡德华卜庆梅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多糖
  • 13篇菌丝
  • 11篇菌丝体
  • 9篇正交
  • 9篇平菇
  • 7篇液体发酵
  • 6篇正交试验
  • 6篇培养基
  • 6篇侧耳
  • 5篇深层培养条件
  • 5篇接种量
  • 5篇白平菇
  • 4篇氮源
  • 4篇多糖提取
  • 4篇液体菌种
  • 4篇深层发酵
  • 4篇松茸
  • 4篇碳源
  • 4篇小鼠
  • 4篇力竭

机构

  • 41篇烟台师范学院
  • 5篇鲁东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2篇黄清荣
  • 19篇辛晓林
  • 19篇杨立红
  • 17篇蔡德华
  • 16篇卜庆梅
  • 16篇王淑芳
  • 10篇董洪新
  • 8篇刘新海
  • 8篇史亚丽
  • 7篇梁建光
  • 5篇张桂春
  • 4篇姜华
  • 4篇李绍龙
  • 3篇钟旭生
  • 2篇冯春艳
  • 2篇倪新江
  • 2篇刘林德
  • 2篇刘进杰
  • 2篇王晓洁
  • 1篇赵斌

传媒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中国食用菌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食用菌学报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食用菌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体育学刊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13篇2004
  • 1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最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以液体深层培养的姬松茸新鲜菌丝体为原料 ,使用均匀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 ,优化了姬松茸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实验结果表明 :在菌丝密度为 10 0~ 2 5 0mg/ml (鲜重 )范围内 ,超声波破壁时间为 12min ,热水浸提时间为 4h ,提取温度为 70℃的提取工艺 ,多糖提得率为 2 .6 0 9% (鲜重 )。
杨立红梁建光刘新海蔡德华卜庆梅王淑芳
关键词:姬松茸多糖鲜重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多糖热水浸提
白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料的选择被引量:14
2003年
以几种常见栽培原料进行白平菇高产栽培的试验 ,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以棉籽壳为栽培料的产量最高 ,但配以苹果渣辅料也能获得很好的效益。
黄清荣辛晓林卜庆梅王淑芳蔡德华樊玉洁
关键词:白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料栽培苹果渣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被引量:41
2005年
研究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灌服杏鲍菇多糖的力竭游泳小鼠实验模型 ,测定小鼠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安静时、力竭后以上 3种组织的MDA水平 ,力竭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MDA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肌GSH -Px活性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肝脏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骼肌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力竭后心肌、肝脏、骨骼肌 3种组织MDA水平多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P <0 .0 5、P <0 .0 5 ;血清GPT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血清CK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差异极显著。表明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对肝脏、骨骼肌有明显抗损伤作用。
史亚丽杨立红蔡德华孙闽君
关键词:力竭自由基抗氧化抗损伤
黑木耳多糖对生物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对小鼠机体抗疲劳及对离体蟾蜍腓肠肌收缩时间的影响,全面探讨黑木耳多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鲁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理实验室和体育学院运动生化实验室完成。①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多糖组、每组20只。多糖组小鼠灌胃黑木耳粗多糖眼(2.5mg/(kg·d),黑木耳粗多糖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黑木耳的深层液体培养菌丝体经破壁、水提、醇沉为黑木耳粗多糖演,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d,连续灌胃20d。观察黑木耳粗多糖对小鼠耐缺氧、力竭游泳时间、血红蛋白、肝糖原及小鼠负重5%体质量游泳20min后血乳酸、血尿氮的水平的影响。②7只蟾蜍双毁髓后,分离腓肠肌,去除坐骨神经,浸于20℃任氏液中静置10min。随机将同一只蟾蜍的两条腓肠肌标本分别为多糖组和对照组(n=7),多糖组加入相应体积0.1g/L浓度的黑木耳纯多糖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任氏液。采用脉冲式电流直接刺激离体蟾蜍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测定肌肉收缩幅度下降到最大收缩幅度90%的时间,下降到50%的时间和下降到10%的时间。结果:40只小鼠及两组各7个蟾蜍腓肠肌标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耐缺氧、力竭游泳时间:多糖组耐缺氧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眼(51.5±8.4,42.9±7.4)min,P<0.05演。两组力竭游泳时间差异不显著。②小鼠血红蛋白、肝糖原及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及血尿素氮水平:多糖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眼(120.0±4.3),(111.0±5.3)g/L,P<0.05演;多糖组血乳酸及血尿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眼(4.52±1.69)比(6.43±1.38)mmol/L,(2.52±0.44)比(3.03±0.45)mmol/L,P<0.05演;两组肝糖元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③蟾蜍腓肠肌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收缩幅度下降到最大收缩幅度90%,50%,10%的时间,多糖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眼(199.71±35.88)比(121.
史亚丽辛晓林张昌言李爱民
关键词:木耳多糖类肌收缩
不同浓度葡萄糖、酵母粉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适宜的葡萄糖、酵母粉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的深层培养适宜较低葡萄糖浓度和较高酵母粉浓度的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1.5%,酵母粉0.6%,MgSO40.15%,KHPO0.25%,VB0.001%。
黄清荣姜华钟旭生杨立红郑庆委
关键词:大球盖菇酵母粉葡萄糖浓度培养基配方正交试验
黄伞液体培养碳氮源的优选被引量:11
2003年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黄伞生长的碳源、氮源及碳氮比。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麦麸、牛肉膏,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1。
黄清荣杨立红刘书涛柏新富张丽马继波
关键词:黄伞碳源氮源碳氮比
液体浅层静置培养食用菌菌种技术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用浅层静置培养液体种与固体母种制作食用菌原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将母种先接入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后,取液体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比用母种直接接入原种培养基的菌丝萌发早、发菌快、成功率高,且粗壮、浓白、紧密、均匀一致,适合大多数食(药)用真菌菌种的制作。
王淑芳卜庆梅刘进杰王书卿王瑜
关键词:液体菌种食用菌菌种
金顶侧耳胞外多糖测定方法和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对金顶侧耳胞外多糖的测定方法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是测定金顶侧耳胞外多糖提取量较为理想的方法,不仅稳定性好、精密度高.而且回收率也较理想。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金顶侧耳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母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4,用75%的乙醇醇沉10h。
张桂春辛晓林梁建光李绍龙王淑芳
关键词:金顶侧耳胞外多糖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正交实验
金顶侧耳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深层发酵获得金顶侧耳菌丝体。用水提法分别提取金顶侧耳菌丝体多糖、胞外(过滤液)多糖和全液(菌丝体+发酵液)多糖。用MTT比色法测定金顶侧耳多糖体外对小鼠S-180癌细胞及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胞外多糖对体外培养的S-180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全液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无抑制作用。这3种多糖体外对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金顶侧耳胞外多糖抑制率最高,全液多糖次之,菌丝体多糖最低。
王晓洁蔡德华杨立红卜庆梅
关键词:体外低分化腺癌结肠抗肿瘤作用金顶侧耳菌丝体深层发酵
灵芝菌丝体深层培养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法 ,对灵芝 (Ganodermalucidum)液体发酵的摇瓶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氮源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灵芝液体发酵最适条件为 ,在 2 5℃下 ,摇瓶 2 5 0ml三角瓶装量为 10 0~ 12 0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 4 .5~ 5 .0 ,适用碳源。
董洪新梁建光曲红静
关键词:灵芝菌丝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