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40)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亮宣丹李志陆进明盛君更多>>
-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清学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关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CD40配体(CD40L)抗体、抗血小板生成素(TPO)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分布及其作用。方法收集SLE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SLE血小板正常各6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该4种抗体,比较各组之间各抗体水平及抗体的阳性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细胞学涂片检查常规进行。结果 4种抗体的浓度与血小板数目存在不同程度负相关,血小板减少组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至少能够检测出其中一种抗体阳性的占73%,同时检测出该4种抗体约为13%。4种抗体同时阳性或阴性的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抗CD40L抗体、抗C-mpl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TPO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能是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之一,尚有其他因素参与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过程。
- 任传永徐亮陆进明李志宣丹盛君毛桐俊
- 关键词:自身抗体CD40LC-MPL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被引量:2
- 2007年
- 徐亮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
- 邵体红徐亮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受体ERYTHEMATOSUS弥漫性结缔组织病LUPUS
- 51例晚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比晚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LSLE)与中青年型系统性红斑狼疮(ASL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探究LSL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2年6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诊初治的1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发病时年龄分为2组:≥50岁为LSLE组(51例);<50岁为ASLE组(119例)。结果与ASLE组比较,LSLE组发病至确诊时间显著延长[3.0(1.0,12.0)月vs.1.0(0.5,5.0)月,Z=-3.391,P=0.001],LSLE患者确诊时合并一种以上疾病比例显著增多;发热、皮疹及光过敏症状显著减少;合并干燥综合征占比显著增多;白细胞计数减少、低补体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降低;SLEDAI-2000及BILAG-2004评分显著减低。LSLE组完成疾病活动评估后糖皮质激素最大平均使用剂量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比率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剂使用率、使用免疫抑制剂种类显著降低,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使用率显著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ASLE,LSLE患者典型SLE临床表现较少,起病至确诊时间长,病情相对较轻,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低及免疫抑制剂种类较少。
- 刘郑宇徐亮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晚发型
- 去除IgG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血清对脐带血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去除IgG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对正常脐带血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K)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TPO)等作用下,向CFU-MK分化的半固体培养体系;亲和层析去除SLE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的IgG组分并加入培养体系,研究干预前后CFU-MK集落形成的数量和形态学差异。结果:正常脐带血(n=10)CFU-MK集落数为(69.3±19.4)个/片,多为中~大集落;加入SLE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n=4)后,集落数为(58.5±32.5)个/片,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0.05),但其中一例患者减少为29个/片;去除血清IgG组分后(n=4),CFU-MK为(73.0±28.3)个/片,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0.05);其中一例加入血清后减少为35个/片,去除IgG后仍为31个/片,CFU-MK生成抑制未解除。形态学上,加患者血清后大集落数由正常对照的(37.4±10.9)个/片显著减少为(9.0±8.8)个/片(P<0.05);去除IgG后,大集落数亦显著减少为(8.3±3.9)个/片(P<0.05)。而加入患者血清或去除IgG后,小集落相对数量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多(P<0.05)。结论:SLE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阻碍CFU-MK分化发育的抑制物,这种抑制物可能不依赖于血清IgG组分。
- 袁国龙徐亮李志陈兰芳宣丹陆进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 JA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13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血小板减少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5%-50%,多种因素参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重症血小板减少(≤40×109/L)可因并发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导致患者死亡。除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和(或)巨核细胞外周破坏,SLE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也涉及到细胞因子网络及其下游信号传导的改变。
- 陈曦徐亮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并发症JAK2细胞因子网络自身免疫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48例,ELISA法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抗体及血小板生生成素受体抗体等血小板相关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抗体阴性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血小板减少组)、SLE血小板正常患者10例(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血小板减少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ATA-1基因转录因子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表达降低。GATA-1低表达引起造血干细胞成熟分化障碍可能是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之一。
- 任传永徐亮
- 关键词: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 巨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炎症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是SLE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之一。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随着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与SLE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巨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巨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发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窦蕾徐亮
- 关键词:巨核细胞SLE血小板程序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