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012)
-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建晴董川卫艳丽刘毓芳侯晓丽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晋中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2种卤代荧光素滤纸基质室温磷光特性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滤纸基质室温磷光光谱(PS-RTP)特性及其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PS-RTP的最大λex/λem为526/652nm和557/699nm;酸度实验表明:两种物质在碱性范围内有强发射。小牛胸腺(DNA)的存在会使TBF和TTF的PS-RTP强度发生变化;偏振实验表明:TBF、TTF与DNA的作用方式有嵌插作用;TBF和TTF的磷光寿命分别为136.4ms和131.0ms属长寿命磷光。
- 李建晴侯晓丽魏玉霞董川
- 关键词:四溴荧光素DNA
- 一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 2009年
-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6.8-204.0mg·L-1,线性回归方程△F=0.5836ρ-1.7917,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4m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102.O%。
- 刘毓芳李建晴董川
- 关键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牛血清白蛋白
- 两种卤代荧光素与DNA作用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与DNA作用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最大λex/λem为518/540 nm和540/560 nm,DNA的存在会使TBF和TTF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荧光猝灭实验和偏振实验表明:TBF与DNA的作用方式可能是沟槽键合和嵌插作用,而TTF嵌插在了DNA碱基对之间;盐效应实验表明:溶液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TBF和TTF与DNA的作用;荧光法测得TBF和TTF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106和2×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0.62和0.16。
- 李建晴侯晓丽魏玉霞董川
- 关键词:四溴荧光素DNA荧光特性
- 硫唑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证明AZ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AZP对BSA的构象有影响;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作用距离rAZP=2.94,说明AZP与BSA的猝灭过程中都存在能量转移效应。
- 康旭珍李建晴
- 关键词:硫唑嘌呤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
- 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3.274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0.9389(30℃时)。同时考察了KDTN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 刘毓芳李建晴许志成卫艳丽双少敏董川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疏水作用
- 6-苄氨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特性。测得了6-BA与BSA在10、27、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为:0.21×105、1.37×105、5.53×105L/mol,结合位点数n为:1.0、1.2、1.3。6-B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6-BA主要以疏水作用与BSA相互作用,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6-BA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 景顺杰李建晴狄艳珠董川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
- 达旦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特性
- 2008年
-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6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30,40℃)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6,0.4019,0.386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mol/L,检出限:9.07×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 康旭珍李建晴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 金属离子对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Pb2+三种离子对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猝灭常数及结合常数增大,且影响顺序为Fe3+>Cu2+>Pb2+。实验表明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在物质的贮存、运转、代谢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刘毓芳李建晴董川
- 关键词:金属离子牛血清白蛋白
- 孔雀石绿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6℃、26℃、36℃三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7.066×103、4.638×103、1.338×103)和结合位点数n(1.2、1.1、1.0)。结果表明:MG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MG主要以范德华力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MG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MG对BSA的构象有影响;利用F 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三个温度下MG与BSA的作用距离(r16℃=3.30,r26℃=3.314,r36℃=3.58nm),表明MG对BSA的荧光猝灭中存在能量转移。
- 安道利李建晴郭文奎
- 关键词:孔雀石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法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提出了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SA)的室温磷光法,蛋白质的磷光主要来自于包埋于其中的色氨酸残基,并对影响其室温磷光强度的的各种因素:如重原子浓度,酸度,除氧剂浓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测定痕量HSA和BSA的室温磷光法。该法是以KI为重原子微扰剂,在水溶液中用Na2SO3化学除氧后,以287nm为激发波长,BSA和HSA在443nm左右的磷光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6—8.6×10-5mol/L和3×10-6—13×10-5mol/L,检出限分别为:2.20×10-7mol/L和4.10×10-7mol/L。同时,还对它们的光谱性质如荧光、磷光寿命,偏振等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BSA中色氨酸残基有两种荧光衰减形式,HSA则只有一种衰减形式,它们的磷光属于长寿命磷光,都能引起光的偏振。
- 申仲妹郭建民卫艳丽董川
-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室温磷光